“四个中心”塑格局 “多规合一”绘蓝图

来源 :城市管理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
  一、《新总规》主要特点
  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扣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增强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二是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坚持疏解功能谋发展。通篇贯穿了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三是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着眼于更广阔的空间谋划首都的未来。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北京的未来,提出要努力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注重以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从源头入手综合施策,对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规划安排。
  五是坚持均衡发展。针对北京南北、内外、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新总规》提出,以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公共设施建设和重要功能区为依托,带动优质要素在南部地区聚集,加快南部地區发展;明确各区功能定位,促进主副结合发展,加快外围多点发展,山区和平原地区互补发展;加强城乡统筹,用专门一章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统筹部署。
  六是加强多规合一。率先实现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两图合一,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形成全域空间规划的基础底图。
  二、《新总规》的主要内容
  《新总规》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则,包括规划指导思想、主要规划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4条内容。第二部分是文本的主体部分,共分8章、135条内容。第三部分是附件,包括附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和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市域两线三区规划图等图件。
  (一)以服务保障首都功能为根本要求,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
  关于政治中心建设,要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要坚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规划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隐患,以更大范围的空间布局支撑国家政务活动。
  关于文化中心建设,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脉底蕴深厚和文化资源集聚的优势,发挥首都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和服务保障功能,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文化名城。
  关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着力优化9类国际交往功能的空间布局,加强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健全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长效机制,服务国家开放大局,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
  关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充分发挥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二)以更长远的目标、更高的标准来谋划首都未来发展的蓝图
  《新总规》周期为2016至2035年。近期规划年限对应建党一百周年。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首都功能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规划目标年定位承上启下。2035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首都功能更加优化,城市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构架基本形成。
  远景展望呼应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更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首都、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三)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首都功能,着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为科学统筹不同地区的主导功能和发展重点,规划充分考虑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因素,充分考虑延续古都历史格局,不断完善城市体系,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明确核心区功能重组、中心城区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平原地区疏解承接、新城多点支撑、山区生态涵养的规划任务,更加突出了首都功能、疏解导向与生态建设。
  (四)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划定并严守三条红线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和建设规模双控,严格守住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三条红线是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五)科学配置资源要求,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二是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三是坚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大幅度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建设森林城市,重点实施平原造林,2020年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22%提高到30%,2035年达到33%。
  (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新总规》提出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拓展和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内容,保护和恢复老字号等文化资源。加强老城整体保护,坚持整体保护十重点,使老城的整体格局、传统风貌更加清晰。明确提出老城内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新总规》大幅增加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建立特色风貌分区,加强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城市第五立面与城市色彩等的管控,加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要体现多样性,把控总基调。   在区域层面提出强化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一是以治理细颗粒物(PM2.5)为重点,推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行动,完善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二是协同治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明确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带头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是携手共建绿色生态空间,推动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建设,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构建区域生态网络,推动北京生态绿楔与区域生态格局的有机衔接。
  在全北京市级层面,一是提出划定生态控制线,并严格管理生态控制区内建设行为,严格控制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保障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二是提出健全市域绿色空间体系,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网络化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山区整体生态屏障作用,建设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建设河湖水系绿色生态走廊,打通九条连接中心城区、新城及跨界城市组团的楔形生态空间,形成联系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地区的多条大型生态廊道。三是提出建设森林城市,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2035年不低于45%,与此同时,构建由公园和绿道相互交织的游憩绿地体系,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结合体育、文化設施,打造绿荫文化健康网络体系,实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现状16平方米提高到16.5平方米,2035年提高到17平方米。
  对中心城区提出加强城市修补,坚持留白增绿,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一是因地制宜,增加绿地游憩空间,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广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游憩场所。二是开展生态修复,建设两道一网,提高生态空间品质,对绿地、水系、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生态环境评估,针对问题区域开展生态修复。重点规划建设绿道系统、通风廊道系统、蓝网系统。研究建立生态修复支持机制,不断提高生态空间品质。
  (九)“考核问责”维护新版《新总规》权威
  《新总规》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新总规》从全面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管控体系、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立实施监督问责制度、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统筹实施机制,保障规划实施。一是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实施及管控体系。二是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三是建立实施监督问责制度。四是完善规划实施统筹决策机制。
  (十)“七版新总规” 助力建设大国首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共进行了七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每一次总体规划都是在国家发展、首都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编制,体现国家战略、落实国家发展的方针政策、指导北京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家和首都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决胜阶段,并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阔步迈进,与此同时,北京的城市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成绩显著,已经步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另一方面,与国内外特大型城市一样,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患上了相当程度的“城市病”。
  《新总规》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长远发展,注重减量集约,注重生态保护,注重多规合一,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新总规》的理念、重点和方法都有新突破,对全国其他大城市也有示范作用。
其他文献
2017年,北京市延庆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延庆区城管委)在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文件精神中,积极创新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探索“一站式”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模式,实现了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主体责任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类别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理系统全覆盖等“三个全覆盖”。
期刊
2013年6月,广西南宁市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以下简称“大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并逐步构建具有南宁特色的精细化、长效化城市治理考评体系;2016年3月,南宁市开启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并于同年8月启动扬尘考评试运行工作;2017年9月,共享单车企业纳入数字城管处置流程。  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依托“一杠杆三平台”,强化城市治理工作,全力保障城市治理成果长效
期刊
唐家岭区位示意  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租赁房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为方向,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具体措施。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租赁住房不仅可以拓宽居住用地的供给来源,实现多元主体供地,补足住房租赁市场的“短板”,还能顯化集体土地资产属性,让集体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助力乡村振兴。然而,由于集体土地产权体系不完整、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还未建立、收益资金管理缺乏监督、建
期刊
妫汭剧场(演艺中心)摄影:趙刚  走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园区,让笔者重新理解了“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概念,从心认识“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内涵。一、五年筹建,今朝惊世  2019年4月28日晚8时许,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延庆出席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了《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重要讲话。4月29日上午,北京世园会举行了开园仪式和嘉宾巡园活动,标志着
期刊
“市民对话一把手”演播室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市政协委员杨鑫、王以新,主持人聂一菁,市政协委员季节,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 摄影:尹华响  编者按:在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总书记号召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在总书记的倡导下,垃圾分类工作成
期刊
2018年5月17日至5月20日,以“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北京举行。在科博会《京津冀节能低碳技术产品创新成果展区》上,垃圾智慧分类处理的“京环模式”亮相第21届科博会,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和纯电动环卫车模型等科技创新产品,让参观者为之振奋。  多年来,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环卫集团”)以深
期刊
一、研究背景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即邻避运动,是指部分地方兴建的基础设施或产业项目由于可能会对周边居民产生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一系列负外部性影响,因此遭到公众通过自发组织形成的反对联盟的抗议,在社区或区域形势的裹挟下爆发的社会冲突。  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敏感期,邻避运动在近几年呈易发多发之势,梳理我国近十年重大邻避事件,发现沿海地区邻避事件的次数明显多于内陆地区,说明邻避冲突更容易在社会经济较发
期刊
1993年的北京西二环路2013年的北京西二环路2019年的北京西二环路  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作为首都,城市70年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城市管理与城市文化的交互影响和共同作用在北京城市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生着基础性功能。從这个角度进行学术梳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城市管理与城市文化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聚集地,只要有城市就有城市管理。随着城市的不断成长和规模扩大,城市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逐
期刊
北京市东城区西总布胡同一年整治大变样一、认真把握新时代街道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定位和新特点  《街道工作意见》指出,街道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依据授权代表区委区政府对辖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行使综合管理职能。这次《街道工作意见》把城市管理作为街道的一项重要职责加以明确,表明首都城市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工作在基层末梢环节得到了进一步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 秦峥) 2019年3月4日,“做文明有礼滨湖人,建高品质美丽湖湾区”主题实践活动暨2019“志愿滨湖,美丽湖湾”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在无锡市滨湖区荣巷街道荣毅仁纪念广场启动。  在活动现场由滨湖区团委拍摄的垃圾分类微电影掀起了活动的高潮,该微电影用校园篇、家庭篇和社區篇等三个篇章形象介绍了垃圾分类小知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微电影从摄影、美工、编辑、后期制作均由中小学生配合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