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认为古诗文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我即作者”的感觉,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关键词:朗诵;促进;古诗文;感情;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7-2
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碑。李白与三样东西紧密相连:诗、酒、剑。他是“诗仙”,杜甫评价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又是“酒仙”,杜甫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又是剑客,他曾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和“酒”,来接触这个嗜酒成瘾但又诗才横溢的李太白。
师:大家说,对于一首诗歌,是朗读好,还是朗诵好呢?
生:迅速查字典。然后说朗诵好。
师:查字典的习惯很好。说一说朗读与朗诵的差别。
生: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朗诵是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师:那么如何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还应该走进作者。
师:对。优秀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心,这时会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这也就达到了朗诵的最高境界了,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来自由朗诵这首诗歌。
生朗诵;师朗诵。
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小组讨论诗歌的感情。记住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师:请大家依据诗歌的内容思考宴饮时的李白的形象。
生:激动的、豪放的、自信的但又有点怀才不遇的。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特别激动、热血沸腾。
师:很多文人面对流水,都会诗兴勃发。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李白也一样。
生:“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复回,暗示人生短暂。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陡然让人心生无尽苍凉。
师: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这儿有一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生:李白确实很“悲”,但我感觉他的“悲”又不太悲。他的“悲”是一种很壮阔很豁达很开朗的悲,而不是小儿女的哭哭啼啼。
师:非常有道理,证明你读懂了李白。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还有一種“壮”的感情融入其中。
生:李白是“酒仙”,所以他开始纵酒狂歌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其中两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师:这里还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什么?
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师:注意“材”的写法。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这是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悲壮转成了欢快。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是李白在劝人喝酒,点明了这是一首劝酒歌,看不出有什么感情。
师:李白在酒酣耳热之际,还劝他的朋友继续喝。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在咄咄逼人,非得让人喝酒。
师:对呀。旋律在加快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什么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这时的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这是诗歌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生: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所以他无所畏忌了。他还“歌一曲”,表面上他很豪放,实际上接下来的几句话让人感到一种浓重的苍凉,有点像老师你曾经讲过的“文章憎命达”。
师:联想很准确。谁能说说李白的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
生:李白特别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他经过“曲线”终于见着了皇帝。但是没多久,他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所以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来浇自己胸中块垒。
生:曹植这个人也特别不得意,处处受他哥哥曹丕和他侄子曹睿的气。李白借曹植更能抒发得不到重用的愤慨。
师:这是李白在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又开始喝酒了。“五花马,千金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在李白的眼里只值一碗美酒。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这就出现了诗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生: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又让人再次感受到李白的愁思之绵长。李白虽然恣酒了,但“愁”仍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
师: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师:这节课我们用朗诵的方法理解了李白在《将进酒》中浸透的思想感情。学语文,请尽情地朗诵吧!
教后记:古诗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诵,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听出来的,品味出来的。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李白,也没有完全停留在诗句解析上,而是从朗读切入。朗读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效果。恰当使用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由多元感受到逐渐领悟到最后不断内化成为一种语感。我想这堂课所做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今后我会在朗读教学方面继续摸索下去,寻找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的良好方法。
关键词:朗诵;促进;古诗文;感情;理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87-2
师:一提到诗歌,人们自然想到“大唐气象”。在盛唐诸多诗人中,李白永远是一座闪耀着钻石般光芒的丰碑。李白与三样东西紧密相连:诗、酒、剑。他是“诗仙”,杜甫评价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又是“酒仙”,杜甫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又是剑客,他曾写下“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和“酒”,来接触这个嗜酒成瘾但又诗才横溢的李太白。
师:大家说,对于一首诗歌,是朗读好,还是朗诵好呢?
生:迅速查字典。然后说朗诵好。
师:查字典的习惯很好。说一说朗读与朗诵的差别。
生:朗读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朗诵是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师:那么如何大声诵读,把作品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还应该走进作者。
师:对。优秀的作品是作者感情的结晶。朗诵的时候,要细心体会、感悟作者的感情,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让字字句句仿佛出于己口,让浓浓情意仿佛出于己心,这时会产生一种“我即作者”的感觉。这也就达到了朗诵的最高境界了,自然也就能理解作品的感情了。
师: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来自由朗诵这首诗歌。
生朗诵;师朗诵。
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然后小组讨论诗歌的感情。记住你就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师:请大家依据诗歌的内容思考宴饮时的李白的形象。
生:激动的、豪放的、自信的但又有点怀才不遇的。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特别激动、热血沸腾。
师:很多文人面对流水,都会诗兴勃发。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们在面对着滚滚东逝的江水时往往会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李白也一样。
生:“奔流到海不复回”,水不复回,暗示人生短暂。所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陡然让人心生无尽苍凉。
师:正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这儿有一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
生:李白确实很“悲”,但我感觉他的“悲”又不太悲。他的“悲”是一种很壮阔很豁达很开朗的悲,而不是小儿女的哭哭啼啼。
师:非常有道理,证明你读懂了李白。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就是说还有一種“壮”的感情融入其中。
生:李白是“酒仙”,所以他开始纵酒狂歌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其中两个字明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
师:这里还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什么?
生: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师:注意“材”的写法。读着这几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狂傲不羁的李白在明月之下与朋友推杯换盏、把酒言欢。这是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悲壮转成了欢快。
生:“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几句是李白在劝人喝酒,点明了这是一首劝酒歌,看不出有什么感情。
师:李白在酒酣耳热之际,还劝他的朋友继续喝。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加快了诗歌的节奏,甚至在咄咄逼人,非得让人喝酒。
师:对呀。旋律在加快实际上反映出作者这个时候的什么心情?
生:非常激动。
师:这时的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这是诗歌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生:李白的情感变得狂放了,所以他无所畏忌了。他还“歌一曲”,表面上他很豪放,实际上接下来的几句话让人感到一种浓重的苍凉,有点像老师你曾经讲过的“文章憎命达”。
师:联想很准确。谁能说说李白的劝酒歌里谈到了什么?
生:李白特别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他经过“曲线”终于见着了皇帝。但是没多久,他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所以李白只能借古人酒杯来浇自己胸中块垒。
生:曹植这个人也特别不得意,处处受他哥哥曹丕和他侄子曹睿的气。李白借曹植更能抒发得不到重用的愤慨。
师:这是李白在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
生:“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又开始喝酒了。“五花马,千金裘”这些贵重的东西在李白的眼里只值一碗美酒。
师:“呼儿将出换美酒”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种彰显使我们又看到了一个用激情和豪放的浓墨重彩写成的大写的李白。这就出现了诗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生: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又让人再次感受到李白的愁思之绵长。李白虽然恣酒了,但“愁”仍然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
师:这就出现了诗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师:这节课我们用朗诵的方法理解了李白在《将进酒》中浸透的思想感情。学语文,请尽情地朗诵吧!
教后记:古诗文教学要特别重视朗诵,古代文人墨客“情动而辞发”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美诗文,今天我们读者就要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情诗意。诗的情感、气魄、层次、节奏等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听出来的,品味出来的。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地介绍李白,也没有完全停留在诗句解析上,而是从朗读切入。朗读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达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效果。恰当使用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由多元感受到逐渐领悟到最后不断内化成为一种语感。我想这堂课所做的努力还是不够的,今后我会在朗读教学方面继续摸索下去,寻找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的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