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体系中的校本课程越来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不仅能提高课外课内的资源整合水平,而且能强化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其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对实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作用。为此,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期间,教师需要立足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彰显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推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历史校本课程现状研究
1.缺乏重视
受高考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依然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当作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根据高考展开。同时,因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生家长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在教育课程管理中存在各个学科时间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成为衡量教师、学生、班级的主要指标。由于学校管理观念没有更新,大部分学校的领导者没有深刻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教育观念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中。若学校忽视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对学生爱国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便无从谈起。另外,部分学校因历史课程教育缺乏财政支持力度,致使学校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足。
2.教师能力有限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各个地区受经济建设水平的影响,教师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十分有限。当前,校本课程管理由学校、教师全权负责,给予学校与教师更多的选择权利,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才能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同时,高中历史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受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将自身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以至于忽略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面对严峻的高考,教师将放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不断压缩,导致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缺少人才基础。
二、基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的策略研究
自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壮志豪情,也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爱国故事。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家国情怀”是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理想信仰,在光辉岁月中,无数华夏儿女秉持着坚定的爱国精神与民族信仰,在生命中彰显家国情怀。
1.从学情出发的校本教材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师应从学情出发,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学生对历史名人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深度解析爱国事迹,让学生从中体会人格的魅力,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修养。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历史人物的品德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内在品质,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完善学生的思维意识。家国情怀是精神层面的指引,并表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之中,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爱国资源开展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时,通过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透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怎样将家国情怀付诸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修养。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教师通过介绍孙中山由兴中会到广州起义,由同盟会到武昌起义,由设立“中华民国”到“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历史革命路程,让学生从中感受孙中山为了拯救国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革命精神,向学生展现孙中山传扬革命扶病北上的精神,在日落西山之际依然诉说着“和平与奋斗”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到孙中山为了救国,呕心沥血的高尚品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孙中山的一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孙中山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从校情、国情出发的校本教材策略研究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从校情、国情出发,对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加以关注,使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不断强大,民族愈发兴旺,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例如,在教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一课时,教师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从校情、国情的角度,引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历史成就,同时联系量子通讯试验阶段性成果、“海水稻”项目建设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与限制,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国家的信心和敬爱之情,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3.从教材出发的校本教材策略研究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丰富教学资源,点燃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四大发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如,造纸术与印刷术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播;指南针为航海奠定基础,对地理发现起到积极作用;火药改变以往的作战形式,加快欧洲及世界發展进程,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得以形成,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文学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中历史教师可利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对其作品、作者展开分析探究,了解与品味古人的思想情怀,学习古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三、基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基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弥补历史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不足与缺陷,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开端。同时,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为第二课堂的开辟创造良好条件,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中,要求学校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更新固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形式,贯彻落实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形成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历史课程,推动历史教学创新发展。要组织教师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同时,学校还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采取不同的评估检验方式,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历史课程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要意识到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必要性,要立足于学情、校情、国情以及教材等层面,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点燃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现代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家国情怀”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DY2020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历史校本课程现状研究
1.缺乏重视
受高考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依然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当作教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根据高考展开。同时,因学校的升学率作为学生家长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学校在教育课程管理中存在各个学科时间分配不均的现实问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成为衡量教师、学生、班级的主要指标。由于学校管理观念没有更新,大部分学校的领导者没有深刻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教育观念依旧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中。若学校忽视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对学生爱国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便无从谈起。另外,部分学校因历史课程教育缺乏财政支持力度,致使学校对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足。
2.教师能力有限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各个地区受经济建设水平的影响,教师专业水平良莠不齐,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十分有限。当前,校本课程管理由学校、教师全权负责,给予学校与教师更多的选择权利,教师应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才能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同时,高中历史教师日常工作量较大,受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将自身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以至于忽略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面对严峻的高考,教师将放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时间不断压缩,导致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缺少人才基础。
二、基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的策略研究
自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壮志豪情,也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爱国故事。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家国情怀”是根植于华夏儿女心中的理想信仰,在光辉岁月中,无数华夏儿女秉持着坚定的爱国精神与民族信仰,在生命中彰显家国情怀。
1.从学情出发的校本教材策略研究
高中历史教师应从学情出发,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学生对历史名人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深度解析爱国事迹,让学生从中体会人格的魅力,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修养。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历史人物的品德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人物的内在品质,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思想品质,完善学生的思维意识。家国情怀是精神层面的指引,并表现在人们的为人处世之中,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在运用爱国资源开展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时,通过分析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透过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怎样将家国情怀付诸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修养。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教师通过介绍孙中山由兴中会到广州起义,由同盟会到武昌起义,由设立“中华民国”到“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的历史革命路程,让学生从中感受孙中山为了拯救国家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革命精神,向学生展现孙中山传扬革命扶病北上的精神,在日落西山之际依然诉说着“和平与奋斗”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到孙中山为了救国,呕心沥血的高尚品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孙中山的一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孙中山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2.从校情、国情出发的校本教材策略研究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从校情、国情出发,对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加以关注,使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国不断强大,民族愈发兴旺,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例如,在教学《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这一课时,教师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从校情、国情的角度,引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历史成就,同时联系量子通讯试验阶段性成果、“海水稻”项目建设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与限制,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国家的信心和敬爱之情,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3.从教材出发的校本教材策略研究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丰富教学资源,点燃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不断提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四大发明对于世界文明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如,造纸术与印刷术推动人类文明的传播;指南针为航海奠定基础,对地理发现起到积极作用;火药改变以往的作战形式,加快欧洲及世界發展进程,等等。通过运用这些教育资源,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得以形成,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文学成就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间存在密切的关联,高中历史教师可利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对其作品、作者展开分析探究,了解与品味古人的思想情怀,学习古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自身的民族认同感。
三、基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基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弥补历史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不足与缺陷,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开端。同时,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为第二课堂的开辟创造良好条件,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教学的实践运用中,要求学校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更新固有的高中历史教学形式,贯彻落实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形成富有学校办学特色的历史课程,推动历史教学创新发展。要组织教师更新固有的教学观念,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同时,学校还需要构建完善的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采取不同的评估检验方式,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历史课程的主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要意识到运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必要性,要立足于学情、校情、国情以及教材等层面,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点燃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现代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家国情怀”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DY2020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