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地间独此一份”,高中生也不例外。他们总是那么朝气蓬勃、独具个性、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就像电影《代码46》中的一句台词:“每个小孩子都很特别,于是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高中阶段正是跨入“成年人”的重要关口,就像一滴“普通的水”那样泯然于众人,还是激情饱满地活出最棒的自己?对此,学校和教师需要反思,需要在个体差异的研究方面加大力度,更需要根据个体差异量体裁衣,制定出丰富的、多样的、个性的发展菜单,让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最棒、最适合自己、最具活力的自己。
高中化学因为“实践性强、人文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恰恰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典型课程。尤其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诸如“如何基于低成本原则寻找实验材料”“如何强化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何让课内外实验有机统一起来”等等,正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极好契机,正是让个体“大放异彩”的舞台,正是对“整齐划一”之学习状态的一个有力的回应。夯实这些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微点,正视个体差异,珍惜因为个体而生成的难得的资源,或将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个性化化学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实践勇气。
一、不仅仅是“齐步走”,也是“单独走”
精彩的课堂既要“齐步走”,也要“单独走”。某些共识,需要“齐步走”,不容学生有其他“个性解读”;某些规律,需要“大合唱”,需要强有力的统一行动,才能更好地显示出来。但是,更多情况下,需要“单独走”。因为在“单独”或“孤军深入”的情况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优势,个体差异资源才会大面积地生成,课堂才有了摇曳生姿的可能,才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多元景象。精彩的课堂,应该容得下“个性操作”或“多元创新”,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演绎出自己的动作,并且这些都能被注意、被尊重、被认可。这样的“单独走”中,课堂变得厚实、多姿、精彩,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有了可能。
比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学习中,谁说离开酒精灯和铁丝就不能进行实验?一个学生突发奇想,用浸有酒精的粉笔做实验,居然同样取得了印证、规律显现、清楚明白的效果。而这,源于教师事先的开放式理念的一再渗透:“酒精灯或有危险,你能否创新,利用眼皮子底下的现成的材料做实验?”“只要能证明本课中的相关理论,你尽可以提出自己的个性化方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还可以提出更好的、更有意思的实验方案?”……
不仅仅是实验材料的变化与寻找,其他更多细微的地方,都应该给予学生自由:设计权、选材权、操作权、对话权、搜集权、反馈权、改进权,等等。充分使用这些权利,才能不断地产生新意、演绎精彩、创造辉煌。作为教师,应该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提供足够宽松的学习或实验空间,使每一个高中生都有凸显个性的时刻,都有个性化操作的机会,都有独自“上上镜”的待遇。在“单独走”的实验或体验中,或许有些许失败,或许有一些操作不当的地方,或许有一些让人诟病的环节,但是,这又有什么所谓呢?教学不正是在这样的失误、遗憾和错误中凸显出应有的价值吗?学生的能力不正是在这样的真实学情中一点一滴得以提升吗?课堂的精彩、多姿和惊喜不正是在“磕磕碰碰”中产生的吗?
二、不仅仅是演示实验,也是分组实验
正视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另一个策略是必须重视分组实验。时下,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时间,为了轻松“搞定”,为了杜绝麻烦,部分化学教师常常用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常常用“自己”遮蔽学生,以致于教师忙得昏天黑地,学生显得无所事事。这样的状况再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重建一种更为实用、更为理想的实验观和学习观。比如,注重个体实验、注重分组实验、注重创新操作、注重以生为本。须知,教师的演示无论多么精彩,都替代不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的表演多么热闹,都无法深刻地触及学生的思维。唯有让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动手,才有“切肤之痛”,才能在心底留下刻骨铭心的划痕。
比如,关于“氯水成分探究”的化学实验,教材是让教师做演示实验。但教材或编者做出这样的安排,并不意味着师生一定要按部就班,非要循着教参的方向走。新的课改理念下,我们完全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的小组做“色布条与蒸馏水作用”的实验,有的小组做“色布条与盐酸作用”的实验,有的用烧碱中和卤水,有的在推测“氯水中可能存在的微粒”方面自行设计实验……
因为分组,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因为分组,个体的一些意愿有变现的机会;因为分组,个体差异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此,课堂有了温度,显得有情有义;多了一些温馨,显得有滋有味。对于即将变为“大人”的高中生而言,因为分组而打开的实验的版图愈广阔,愈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价值,愈有沉甸甸的、不一样的收获。无疑,这样的分组实验,隐含着一种更为美好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境界,那就是,相对于一成不变的演示实验而言,因为分组而滋生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是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及实施差异教学中更加重要的目标。当然,放权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并非放任不管,而应该在学生疑惑时给予少量点醒,操作困难时给以恰当帮助,蹙眉时给予思路开阔,犹豫时给予做主的胆量。
三、不仅仅是课内实验,也是课外实践
正视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不仅仅拘囿在课内,也应该扩展到课外。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毕竟在“方寸之间”难以让思维拳脚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化学实验,更应该在一个更大的时空内绽放出新的活力,演绎出新的精彩。从另一个层面说,个性化教育也鼓励师生由“窗内”到“窗外”,由“课堂”到“家庭”,由理论到实践;终生教育理论,更是提倡一种“随时随地”就能学习、就能实践、就能成长的理念。高中化学实验,应该完成这样的华丽转身。
“鲜花在什么中会变色”,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实验,更是一个让学生兴致盎然的实验,但是这个实验需要事先收集花瓣、叶片、果皮,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浸泡。需要科学的分离、检测等一系列工序,更需要学生耐心的观察。于是,选择课外在家中做这个实验比较好。说做就做,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或分组准备实验材料,或独自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实验,或与家长配合,展开货真价实的行动……
教师可以通过“钉钉群”或其他自媒體平台进行遥控指导、共赏共评、反馈改进等。实验中的小细节、改进中的小措施、合作中的小温馨、家长的小帮助,等等,都可以拍成照片或微视频发布到网络中,可以“一对一”进行个性交流,也可以“一对多”进行共性交流,丰富从分歧到共识的过程,发挥差异教学的最优化作用。
不论是“单独走”,还是“分组实验”,抑或是课外实验,无不体现着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体差异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因为,精彩、厚重和摇曳生姿正是建立在“个体”和“差异”之上的。但愿,“个体”和“差异”能够成为高中课堂中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高中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个体差异及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75。)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
高中化学因为“实践性强、人文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恰恰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典型课程。尤其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诸如“如何基于低成本原则寻找实验材料”“如何强化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如何让课内外实验有机统一起来”等等,正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极好契机,正是让个体“大放异彩”的舞台,正是对“整齐划一”之学习状态的一个有力的回应。夯实这些活动中的每一个细微点,正视个体差异,珍惜因为个体而生成的难得的资源,或将能打造出高质量的个性化化学课堂,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实践勇气。
一、不仅仅是“齐步走”,也是“单独走”
精彩的课堂既要“齐步走”,也要“单独走”。某些共识,需要“齐步走”,不容学生有其他“个性解读”;某些规律,需要“大合唱”,需要强有力的统一行动,才能更好地显示出来。但是,更多情况下,需要“单独走”。因为在“单独”或“孤军深入”的情况中,由于充分发挥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优势,个体差异资源才会大面积地生成,课堂才有了摇曳生姿的可能,才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多元景象。精彩的课堂,应该容得下“个性操作”或“多元创新”,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演绎出自己的动作,并且这些都能被注意、被尊重、被认可。这样的“单独走”中,课堂变得厚实、多姿、精彩,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有了可能。
比如,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学习中,谁说离开酒精灯和铁丝就不能进行实验?一个学生突发奇想,用浸有酒精的粉笔做实验,居然同样取得了印证、规律显现、清楚明白的效果。而这,源于教师事先的开放式理念的一再渗透:“酒精灯或有危险,你能否创新,利用眼皮子底下的现成的材料做实验?”“只要能证明本课中的相关理论,你尽可以提出自己的个性化方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谁还可以提出更好的、更有意思的实验方案?”……
不仅仅是实验材料的变化与寻找,其他更多细微的地方,都应该给予学生自由:设计权、选材权、操作权、对话权、搜集权、反馈权、改进权,等等。充分使用这些权利,才能不断地产生新意、演绎精彩、创造辉煌。作为教师,应该为每一个生命个体提供足够宽松的学习或实验空间,使每一个高中生都有凸显个性的时刻,都有个性化操作的机会,都有独自“上上镜”的待遇。在“单独走”的实验或体验中,或许有些许失败,或许有一些操作不当的地方,或许有一些让人诟病的环节,但是,这又有什么所谓呢?教学不正是在这样的失误、遗憾和错误中凸显出应有的价值吗?学生的能力不正是在这样的真实学情中一点一滴得以提升吗?课堂的精彩、多姿和惊喜不正是在“磕磕碰碰”中产生的吗?
二、不仅仅是演示实验,也是分组实验
正视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的另一个策略是必须重视分组实验。时下,为了赶进度,为了节约时间,为了轻松“搞定”,为了杜绝麻烦,部分化学教师常常用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常常用“自己”遮蔽学生,以致于教师忙得昏天黑地,学生显得无所事事。这样的状况再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重建一种更为实用、更为理想的实验观和学习观。比如,注重个体实验、注重分组实验、注重创新操作、注重以生为本。须知,教师的演示无论多么精彩,都替代不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教师的表演多么热闹,都无法深刻地触及学生的思维。唯有让学生亲力亲为,自己动手,才有“切肤之痛”,才能在心底留下刻骨铭心的划痕。
比如,关于“氯水成分探究”的化学实验,教材是让教师做演示实验。但教材或编者做出这样的安排,并不意味着师生一定要按部就班,非要循着教参的方向走。新的课改理念下,我们完全可以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有的小组做“色布条与蒸馏水作用”的实验,有的小组做“色布条与盐酸作用”的实验,有的用烧碱中和卤水,有的在推测“氯水中可能存在的微粒”方面自行设计实验……
因为分组,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因为分组,个体的一些意愿有变现的机会;因为分组,个体差异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如此,课堂有了温度,显得有情有义;多了一些温馨,显得有滋有味。对于即将变为“大人”的高中生而言,因为分组而打开的实验的版图愈广阔,愈能体现个性化教育的价值,愈有沉甸甸的、不一样的收获。无疑,这样的分组实验,隐含着一种更为美好更为个性化的学习境界,那就是,相对于一成不变的演示实验而言,因为分组而滋生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是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及实施差异教学中更加重要的目标。当然,放权让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并非放任不管,而应该在学生疑惑时给予少量点醒,操作困难时给以恰当帮助,蹙眉时给予思路开阔,犹豫时给予做主的胆量。
三、不仅仅是课内实验,也是课外实践
正视个体差异实施差异教学不仅仅拘囿在课内,也应该扩展到课外。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毕竟在“方寸之间”难以让思维拳脚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化学实验,更应该在一个更大的时空内绽放出新的活力,演绎出新的精彩。从另一个层面说,个性化教育也鼓励师生由“窗内”到“窗外”,由“课堂”到“家庭”,由理论到实践;终生教育理论,更是提倡一种“随时随地”就能学习、就能实践、就能成长的理念。高中化学实验,应该完成这样的华丽转身。
“鲜花在什么中会变色”,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实验,更是一个让学生兴致盎然的实验,但是这个实验需要事先收集花瓣、叶片、果皮,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浸泡。需要科学的分离、检测等一系列工序,更需要学生耐心的观察。于是,选择课外在家中做这个实验比较好。说做就做,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或分组准备实验材料,或独自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实验,或与家长配合,展开货真价实的行动……
教师可以通过“钉钉群”或其他自媒體平台进行遥控指导、共赏共评、反馈改进等。实验中的小细节、改进中的小措施、合作中的小温馨、家长的小帮助,等等,都可以拍成照片或微视频发布到网络中,可以“一对一”进行个性交流,也可以“一对多”进行共性交流,丰富从分歧到共识的过程,发挥差异教学的最优化作用。
不论是“单独走”,还是“分组实验”,抑或是课外实验,无不体现着一个重要的理念,那就是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体差异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因为,精彩、厚重和摇曳生姿正是建立在“个体”和“差异”之上的。但愿,“个体”和“差异”能够成为高中课堂中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高中课堂教学中处理学生个体差异及实施差异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775。)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