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效果差。本课题组在“公共组织行为学”课程中提出了基于TPDR模式的教学改革思路。其核心是通过团队合作学习(T)、參与式学习(P)、讨论式学习(D)和探究式学习(R)等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三年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分析,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TPDR模式;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以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文化学等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较成熟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围涉及公务员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民众心理和行为规律。研究既有微观的个体层面,又有中观的群体层面和宏观的组织及其内外环境层面,通过逐层铺开、层层递进,纳入的研究变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复杂和立体。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以及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公共组织行为学”时常常感觉吃力。一些学生学完之后,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对课程整体理解并不十分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需要革新。核心是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一、“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培养目标
“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培养目标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培养目标
“公共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年的梅奥实验,强调在管理中对员工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如满足员工的社交和尊重需要等。因此,在管理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正确认识群体和组织心理等。
(二)情感目标
除了经济激励等物质因素,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了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情感因素。在实验中,如能给予工人更多关注、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人的士气和效率就会更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情绪、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具体行为的影响,学会尊重和认可被管理者,学会观察、理解和引导他人的情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等。
(三)行为目标
“公共组织行为学”还包括教导学生一些管理技能,如人才测评技能、大数据处理技能、绩效考核技能、团队决策技能、沟通技能、态度说服技能、冲突处理技能、目标管理技能、组织设计技能等。
以上这些教学目标实践性很强,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才能实现。在教学中要构建最贴近管理实际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来获取各种经验和体验。
二、实现“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的路径:TPDR教学模式
(一)TPDR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组织管理情境具有建构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因此,组织行为学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强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个人自身经验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1.个体建构主义。个体建构主义与认知学习理论有很紧密的连续性,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2.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助。社会建构主义更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发展出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二)TPDR教学模式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的运用
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由于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和学习的建构过程,“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有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和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的建构活动,以实现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和经验的重组、改造和转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原理及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和教学特点,本课题组决定采用TPDR教学模式。其中,T指团队合作学习(Team),P指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D指讨论式学习(Discussion),R指探究式学习(Research)。具体阐述如下:
1.团队合作学习(Team)。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没有唯一的标准。学习者可以通过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主要在集中教室开展,提倡在教室中创建“学习社区”。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形式。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设计、管理实验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体验到学习活动中社交需要的满足感,并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加深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识。
2.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它指的是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为了克服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参与式学习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不会置身于学习活动之外,都会感受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体会到被尊重感。 3.讨论式学习(Discussion)。它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見解。讨论式学习的环节大致包括提供资料、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等。讨论式学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脑力激荡,产生了一些创新性观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口头沟通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在听取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和倾听,在知识结构方面取长补短,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4.探究式学习(Research)。这种学习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类似于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在“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研究管理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及实验方法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讲解态度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研究课题,专门给学生布置关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态度与工作效率等项目,作为课程作业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这些科研项目,学生可体验到科研的乐趣,懂得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路、流程及论文的基本撰写规范。
三、TPDR教学模式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的实践效果
(一)实践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本课题组在2017~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开展TPDR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采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做比较的形式。两个班学生随机抽样组成,样本情况基本相似。实验班采用TPDR教学模式。实验时,严格控制了其他无关变量,并获取了两个班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四个方面的指标。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互动、章节测验成绩、章节学习次数和参与问题讨论次数五个方面组成。教学满意度问卷采用自编李克特五分量表。然后对两个班成绩和满意度调查用统计软件SPSS22.0版本进行分析,得出各变量的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各项变量统计指标差异显著。结合表1和表3的中位数(50分位数)可以看出,实验班各项成绩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TPDR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体系
经过2017~2019年三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基于TPDR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案体系包括教学内容、课时分布、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内容。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TPDR学时为16课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比例适当。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以课堂讲授为主,团队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为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TPDR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元化的,如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主题辩论、实践训练、实验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结合。同时,课题组也建立了相应的案例库、网络教学平台、资料库等教学资源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3]王艳梅,丁爱贤,郭婷.基于95后本科生需求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84-85.
[4]杨文彬.论问题导向教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176-177.
[5]苗珊珊.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256.
[6]郭颖梅.基于STPR模式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J].管理观察,2009(16):131-132.
[基金项目] 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基于TPDR模式的《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4-1-20)。
[作者简介] 曾南权(1969—
[关键词] TPDR模式;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以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文化学等为基础,构建了一套较成熟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研究范围涉及公务员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民众心理和行为规律。研究既有微观的个体层面,又有中观的群体层面和宏观的组织及其内外环境层面,通过逐层铺开、层层递进,纳入的研究变量逐渐增多,越来越复杂和立体。很多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以及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公共组织行为学”时常常感觉吃力。一些学生学完之后,往往只是记住了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对课程整体理解并不十分明确。针对以上问题,“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需要革新。核心是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一、“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培养目标
“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培养目标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培养目标
“公共组织行为学”起源于1927年的梅奥实验,强调在管理中对员工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如满足员工的社交和尊重需要等。因此,在管理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正确认识群体和组织心理等。
(二)情感目标
除了经济激励等物质因素,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了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情感因素。在实验中,如能给予工人更多关注、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人的士气和效率就会更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情绪、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具体行为的影响,学会尊重和认可被管理者,学会观察、理解和引导他人的情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等。
(三)行为目标
“公共组织行为学”还包括教导学生一些管理技能,如人才测评技能、大数据处理技能、绩效考核技能、团队决策技能、沟通技能、态度说服技能、冲突处理技能、目标管理技能、组织设计技能等。
以上这些教学目标实践性很强,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才能实现。在教学中要构建最贴近管理实际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来获取各种经验和体验。
二、实现“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目标的路径:TPDR教学模式
(一)TPDR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组织管理情境具有建构性、互动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因此,组织行为学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强调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每个人自身经验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1.个体建构主义。个体建构主义与认知学习理论有很紧密的连续性,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得到了一定的完善。
2.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助。社会建构主义更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发展出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二)TPDR教学模式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的运用
根据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由于知识的动态性、相对性和学习的建构过程,“公共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有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和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的建构活动,以实现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和经验的重组、改造和转换。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原理及公共组织行为学知识和教学特点,本课题组决定采用TPDR教学模式。其中,T指团队合作学习(Team),P指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D指讨论式学习(Discussion),R指探究式学习(Research)。具体阐述如下:
1.团队合作学习(Team)。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没有唯一的标准。学习者可以通过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小组学习、协作学习等,主要在集中教室开展,提倡在教室中创建“学习社区”。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形式。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设计、管理实验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体验到学习活动中社交需要的满足感,并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加深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识。
2.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它指的是在课程教学中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是为了克服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现象。参与式学习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不会置身于学习活动之外,都会感受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体会到被尊重感。 3.讨论式学习(Discussion)。它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見解。讨论式学习的环节大致包括提供资料、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等。讨论式学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脑力激荡,产生了一些创新性观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口头沟通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在听取别人发言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和倾听,在知识结构方面取长补短,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4.探究式学习(Research)。这种学习方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类似于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在“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如何研究管理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及实验方法等。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在讲解态度内容时,教师可结合研究课题,专门给学生布置关于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态度与工作效率等项目,作为课程作业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这些科研项目,学生可体验到科研的乐趣,懂得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路、流程及论文的基本撰写规范。
三、TPDR教学模式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的实践效果
(一)实践应用效果调查分析
本课题组在2017~2019级行政管理专业开展TPDR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采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做比较的形式。两个班学生随机抽样组成,样本情况基本相似。实验班采用TPDR教学模式。实验时,严格控制了其他无关变量,并获取了两个班的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四个方面的指标。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互动、章节测验成绩、章节学习次数和参与问题讨论次数五个方面组成。教学满意度问卷采用自编李克特五分量表。然后对两个班成绩和满意度调查用统计软件SPSS22.0版本进行分析,得出各变量的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两个班的各项变量统计指标差异显著。结合表1和表3的中位数(50分位数)可以看出,实验班各项成绩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TPDR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案体系
经过2017~2019年三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定的基于TPDR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教学效果。这套教学方案体系包括教学内容、课时分布、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内容。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TPDR学时为16课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比例适当。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以课堂讲授为主,团队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为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TPDR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并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元化的,如课堂讲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主题辩论、实践训练、实验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结合。同时,课题组也建立了相应的案例库、网络教学平台、资料库等教学资源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方.教育知识与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张焕庭.教育辞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3]王艳梅,丁爱贤,郭婷.基于95后本科生需求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8(37):84-85.
[4]杨文彬.论问题导向教学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176-177.
[5]苗珊珊.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256.
[6]郭颖梅.基于STPR模式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J].管理观察,2009(16):131-132.
[基金项目] 2014年度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基于TPDR模式的《公共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4-1-20)。
[作者简介] 曾南权(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