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词是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诗词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递古代文化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纵观高中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书本中收录的古代诗词很多,甚至单独有一本诗词的选读课本,这些都标志着诗词鉴赏在高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能够促进诗词鉴赏教学有效进行的措施很多,接下来笔者将介绍四种措施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
一、感知整体,把握情感
诗词的鉴赏是需要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诗词中都蕴含着作者写诗词时的境遇或者内心活动,一些看似在写景的诗词其实细细探究也会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因此情感体会是高中诗词鉴赏的基础,也是高中诗词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生的社会阅历和情感经历还不够丰富,很多诗词中的情感他们都无法体会。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这首词的中心内容就是“故国之思”,但是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样的情感,因为现代社会很难会有亡国这样的经历,没有实际的经历作为基础,情感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高中诗词鉴赏不是简单的去体会诗词的情感,而是要结合诗词的时代、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风格具体的分析,在理解诗词表面含义的基础上去把握内部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时,我们需要先为学生介绍作者柳永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然后为学生逐字逐句介绍词的表面含义,让学生知道这首词主要描述了在都门外喝酒践行的场景,也让学生知道这首词运用了环境描写、情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这些表现手法。进而让学生去体会诗词中作者和他的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词中的一些表现情感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被拿出来进行赏析:“凄切”、“无绪”、“多情自古伤离别”等词句都展示出了柳永的情感变化。以此来感知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想象离别之后的思念,这样才是理解了诗词的内容,才能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更近一层。
二、鉴赏意象,感受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之美,所以才会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样的抒情手法。所以要想完整的体会诗词的内在含义,学生需要懂得去赏析诗词的画面和意境之美。中国古典诗词主要的一种情感抒发方式就是将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中去,因此高中诗词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把握意象,抓住诗词中的特定意象描写展开想象,将静态的词句变成脑海中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景物描写,像是“舞榭歌台”、“狼居胥”、“扬州路”等都是很具体的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分析和适当的想象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客观画面所展示出的主观感受。再结合诗词写作的具体时代背景,学生可以很简单的知道辛弃疾想要表达的那种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当权者政治斗争的悲愤。
三、理解表现手法,体会创作的艺术
表现手法的别称是艺术手法,主要说的就是在写作诗词的时候为了展示出或者隐藏情感而使用的渲染、移情、对比、用典等方法。教科书中的很多诗词中都使用了表现手法,《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一句是写的实景,但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却采用了虚写的方式来进行结合,以此表现出作者对理解情景的想象;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像是孙权、刘裕还有廉颇等历史典故都在无形中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学生才能更好的体会诗词中的故事和情感,同时这些表现方式还可以用在现代文的鉴赏以及写作中去,可谓一举多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水平。
四、加强自主理解学习
高中学习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诗词鉴赏教学上也是如此,要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以单独学习或者小组活动的方式为主,着眼于学生在教學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加强诗词鉴赏能力。例如教学《锦瑟》这首诗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对诗句的情感体会和内涵消化都是存在差异的,要想强化全体学生对诗句的体会,教师需要收集学生对诗句的不同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将每个学生的想法收集起来,并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原因。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加强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教师需要考虑到有效的高中诗词鉴赏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保证学生将诗词的内涵真正的掌握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意识到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加深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在诗词的教学中,只有立足于诗词本身,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诗词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感知和知识拓展能力才能保证诗词鉴赏教学取得有效的结果。在文章中笔者列出了几条关于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建议,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燕敏. 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探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3):107-108.
【2】 王毅.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6):40-41.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
一、感知整体,把握情感
诗词的鉴赏是需要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很多诗词中都蕴含着作者写诗词时的境遇或者内心活动,一些看似在写景的诗词其实细细探究也会发现其中的情感变化。因此情感体会是高中诗词鉴赏的基础,也是高中诗词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生的社会阅历和情感经历还不够丰富,很多诗词中的情感他们都无法体会。比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这首词的中心内容就是“故国之思”,但是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样的情感,因为现代社会很难会有亡国这样的经历,没有实际的经历作为基础,情感是很难想象的。因此高中诗词鉴赏不是简单的去体会诗词的情感,而是要结合诗词的时代、诗人的经历以及诗词风格具体的分析,在理解诗词表面含义的基础上去把握内部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时,我们需要先为学生介绍作者柳永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然后为学生逐字逐句介绍词的表面含义,让学生知道这首词主要描述了在都门外喝酒践行的场景,也让学生知道这首词运用了环境描写、情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这些表现手法。进而让学生去体会诗词中作者和他的情人这两个人物形象。词中的一些表现情感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被拿出来进行赏析:“凄切”、“无绪”、“多情自古伤离别”等词句都展示出了柳永的情感变化。以此来感知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想象离别之后的思念,这样才是理解了诗词的内容,才能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更近一层。
二、鉴赏意象,感受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之美,所以才会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样的抒情手法。所以要想完整的体会诗词的内在含义,学生需要懂得去赏析诗词的画面和意境之美。中国古典诗词主要的一种情感抒发方式就是将情感融入到对景物的描写中去,因此高中诗词教学一定要教会学生把握意象,抓住诗词中的特定意象描写展开想象,将静态的词句变成脑海中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的时候,就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词中的景物描写,像是“舞榭歌台”、“狼居胥”、“扬州路”等都是很具体的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这些景物的分析和适当的想象可以让学生感知到客观画面所展示出的主观感受。再结合诗词写作的具体时代背景,学生可以很简单的知道辛弃疾想要表达的那种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当权者政治斗争的悲愤。
三、理解表现手法,体会创作的艺术
表现手法的别称是艺术手法,主要说的就是在写作诗词的时候为了展示出或者隐藏情感而使用的渲染、移情、对比、用典等方法。教科书中的很多诗词中都使用了表现手法,《雨霖铃·寒蝉凄切》中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一句是写的实景,但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一句却采用了虚写的方式来进行结合,以此表现出作者对理解情景的想象;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则是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像是孙权、刘裕还有廉颇等历史典故都在无形中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学习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学生才能更好的体会诗词中的故事和情感,同时这些表现方式还可以用在现代文的鉴赏以及写作中去,可谓一举多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水平。
四、加强自主理解学习
高中学习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诗词鉴赏教学上也是如此,要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以单独学习或者小组活动的方式为主,着眼于学生在教學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加强诗词鉴赏能力。例如教学《锦瑟》这首诗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对诗句的情感体会和内涵消化都是存在差异的,要想强化全体学生对诗句的体会,教师需要收集学生对诗句的不同看法。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并将每个学生的想法收集起来,并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原因。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加强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而言之,教师需要考虑到有效的高中诗词鉴赏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才能保证学生将诗词的内涵真正的掌握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意识到诗词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进行的,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古典文化、加深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在诗词的教学中,只有立足于诗词本身,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诗词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情感感知和知识拓展能力才能保证诗词鉴赏教学取得有效的结果。在文章中笔者列出了几条关于诗词鉴赏有效教学的建议,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争取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燕敏. 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策略探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 33(3):107-108.
【2】 王毅.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