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课程和资源有效培配置的一种方式。但在当前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对作业方式应有的关注。一方面,课堂教学搞得轰轰烈烈,另一方面却仍在固守、延续着传统的教师为学生规定作业,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出现了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不配套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个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对传统物理作业的一些思考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规定式”的作业,是教师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教师是作业的主宰者,从作业选题、完成方式到审阅和评定均由教师一人操纵和规定,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作业过程被演绎为对学生的一种变相“强制”和“灌注”的过程。这就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了学生厌倦、抵触和应付作业的恶果。
传统方式下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呈现出专制性和统一性的缺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巩固记忆,有的需要进一步理解,有的则需要拓展视野和实际运用,而统一性作业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层次做不同的安排,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学力”的伸张和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作为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因此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那么能否找出一种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作业方式呢?本人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在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 对物理作业的一些探索
1、作业分层,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提高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按照《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发展能级要求,可把练习分为了解层次、认识层次、理解层次和运用层次。例如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认识水平)(2)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理解水平)(3)讨论“水流星”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运用水平)
2、开展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作业”尝试创造的奇妙
萨其曼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自发的倾向会促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教师可布置给学生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探究作业,教给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以及带着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去合作完成作业。
“探究作业”是指围绕明确的对象学生自主设计探究任务,通过查资料、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自主习得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超重失重现象”时,问:怎样才能使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内的水不流出。学生提出使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用绳拴住瓶子的底部一端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猜想,让同学们课后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3、布置实验作业,更好的发挥物理课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在对待物理课的作业问题上,老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主要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所学。作业多机械重复,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样的作业,在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今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我们要把作业的效果进一步深化,不仅增进知识,而且要塑造思想;不仅看作业的表面的完成,而且要看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
如在教学“能源 环境”内容时,我尝试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学生们非常积极,他们成立了调查组,各自确定了题课,有《农村河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等。围绕这些课题各小组展开调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应用资料,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不少课外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4、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它强调: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进行辅导评改。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简单写个等级就完事,而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如当发现学生抄袭作业时,有时我会写上“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同学,不算是好汉”这样的评语。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比较好,我就会写上“你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如果书写端正,你的作业会更美。”等评语或进行表扬或提出更高的要求。同学们愿意听到鼓励和赞扬的话,进而开心地学习。所以,我們不要吝啬表扬,用你极为平常的一句赞扬,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们前进的航标。当然教师送出的每一份赞扬是真诚由衷的,不是为了赞扬而流露出的恭维和虚情假意,而是站在学生角度在理性的批改后由衷的赞叹。
以上几点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一点点滴体会。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进一步推进作业改革,让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那么就会使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主编 廖伯琴 张大昌.
[2]《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张文军 李云淑 王俊 编著.
一、对传统物理作业的一些思考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规定式”的作业,是教师意志和行为的体现。教师是作业的主宰者,从作业选题、完成方式到审阅和评定均由教师一人操纵和规定,学生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作业过程被演绎为对学生的一种变相“强制”和“灌注”的过程。这就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了学生厌倦、抵触和应付作业的恶果。
传统方式下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呈现出专制性和统一性的缺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巩固记忆,有的需要进一步理解,有的则需要拓展视野和实际运用,而统一性作业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层次做不同的安排,也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学力”的伸张和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作为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创造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深化过程,因此其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
那么能否找出一种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作业方式呢?本人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在作业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 对物理作业的一些探索
1、作业分层,让学生在作业中有所提高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各种水平的学生在遇到对自己有意义的、恰当的问题时,必然会进行自我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树立“弹性”意识,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差异,为各类学生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自由地选择,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同一个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按照《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发展能级要求,可把练习分为了解层次、认识层次、理解层次和运用层次。例如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认识水平)(2)绳拉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理解水平)(3)讨论“水流星”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运用水平)
2、开展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作业”尝试创造的奇妙
萨其曼认为,人生来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这种自发的倾向会促使人们在面对陌生的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发生的原因。教师可布置给学生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探究作业,教给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建议以及带着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去合作完成作业。
“探究作业”是指围绕明确的对象学生自主设计探究任务,通过查资料、研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自主习得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超重失重现象”时,问:怎样才能使底部有孔的矿泉水瓶内的水不流出。学生提出使矿泉水瓶做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用绳拴住瓶子的底部一端使其在水平面内转动,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猜想,让同学们课后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3、布置实验作业,更好的发挥物理课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在对待物理课的作业问题上,老师布置作业的出发点,主要为了巩固所学、熟练所学。作业多机械重复,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样的作业,在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今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开始,我们要把作业的效果进一步深化,不仅增进知识,而且要塑造思想;不仅看作业的表面的完成,而且要看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
如在教学“能源 环境”内容时,我尝试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学生们非常积极,他们成立了调查组,各自确定了题课,有《农村河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控制》《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等。围绕这些课题各小组展开调查,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应用资料,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不少课外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4、改进作业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便是“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它强调: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特征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新课程作业评价功能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
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进行辅导评改。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仅仅从知识学习的结果来评价学生的作业,简单写个等级就完事,而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学生的心灵世界,指点迷津,分享他的成功快乐,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如当发现学生抄袭作业时,有时我会写上“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同学,不算是好汉”这样的评语。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得比较好,我就会写上“你的作业正确率很高,但如果书写端正,你的作业会更美。”等评语或进行表扬或提出更高的要求。同学们愿意听到鼓励和赞扬的话,进而开心地学习。所以,我們不要吝啬表扬,用你极为平常的一句赞扬,点燃孩子自尊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们前进的航标。当然教师送出的每一份赞扬是真诚由衷的,不是为了赞扬而流露出的恭维和虚情假意,而是站在学生角度在理性的批改后由衷的赞叹。
以上几点是我平时教学过程中一点点滴体会。我想,只要我们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进一步推进作业改革,让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那么就会使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主编 廖伯琴 张大昌.
[2]《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 张文军 李云淑 王俊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