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贪玩好动、活泼天真的特征,比起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更乐于在玩耍和游戏中获得知识。因此,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儿童游戏中的教学价值,并合理灵活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45
游戏化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将教学目标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数学作为构成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能够从小学生的兴趣和特征出发,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并且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所需遵守的原则
(一)教学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游戏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当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严格遵守教学性原则,创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活动,确保寓教于乐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趣味性原则
游戏活动是一种包含了生活与劳动技能的,能够促进人智力发展和体力发展的娱乐性活动。正是因为游戏活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小学生才会更乐于参与其中,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体验。经过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导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更多的是受到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因为大部分的小学数学知识都是由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所构成的,这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要保留游戏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充分发挥游戏活动娱乐价值高、互动性强的教学优势,为小学生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2]。
(三)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着重强调现代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利用游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创新教学形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教学内容。并且,游戏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时,要善于创新游戏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和创新性数学游戏活动的影响下,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严格遵守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化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性、趣味性较强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二、游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开展游戏活动前,学生需要对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进行掌握和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便会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游戏环节中玩耍,会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当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时,便会形成更加科学的思维习惯。例如,学生在玩积木时,就会对积木的搭建规则和搭建方法形成一定的认知,不同的搭建方法对应着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便能够使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对问题条件的理解程度,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提高[3]。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学生在新鲜感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产生兴趣。学生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后,便能够将这种兴趣转移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便能够得到提高。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便教师不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也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研发更多新奇有趣的数学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能够转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改变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对数学游戏活动的参与度便会提高,并从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學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譬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中,可设置“找得快”的游戏活动,向学生下达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游戏命令,组织学生开展找图形游戏竞赛,学生在欢乐的图形游戏活动中加深了对图形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四)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游戏多半源自生活。学生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加入游戏元素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便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加减乘除数字运算时,可开展“小小超市”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购买学习工具,强化其计算能力并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三、游戲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教学开展前用游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之前,设置几个简单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比如,在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唱《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然后询问学生四只青蛙有几张嘴、几条腿等问题,让学生快速地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并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表示赞赏。以此来导入“乘法口诀”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儿歌游戏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更加深入地掌握乘法口诀内容,为日后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夯实基础。
(二)在授课中用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程前用游戏进行导入后,在课程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课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偏移到课前的游戏中。因此,教师要在课程中深化游戏内容,调整课程节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学习数学符号“>”“<”时,虽然该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小学生受年龄的制约,遗忘规律与成人完全不同,如果不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便会出现混淆和遗忘的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比大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利用手臂模仿“>”“<”,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印象,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4]。
(三)在课程结束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课程结束时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刻,学生往往会因为外界影响而分神,因此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设计趣味性较强,占用时间较短的游戏,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比如,在讲解“球体特征”这一章内容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几何概念,并要对球体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桌面上旋转硬币,观察硬币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形成一个球体图形。学生通过这个短暂且具有趣味性的硬币游戏便会对图形的转变产生兴趣,从而完善自身的几何思维体系,并巩固对球体知识的认知。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课中、课后合理设置游戏环节,创编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法,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应用游戏化教学时,应严格遵守游戏化教学的原则,要具有教学性、趣味性以及创新性,发挥游戏化教学方式的真正优势,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盛良.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08.
[2]赵艳红.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7(16):7.
[3]邱茂生.关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7):232.
[4]闫翠.试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7):204.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45
游戏化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将教学目标与游戏活动进行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数学作为构成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能够从小学生的兴趣和特征出发,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展示到学生面前,并且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所需遵守的原则
(一)教学性原则
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法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游戏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当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严格遵守教学性原则,创编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活动,确保寓教于乐教学效果的实现。
(二)趣味性原则
游戏活动是一种包含了生活与劳动技能的,能够促进人智力发展和体力发展的娱乐性活动。正是因为游戏活动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小学生才会更乐于参与其中,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体验。经过分析和调查可以发现,导致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更多的是受到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因为大部分的小学数学知识都是由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所构成的,这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时,要保留游戏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充分发挥游戏活动娱乐价值高、互动性强的教学优势,为小学生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2]。
(三)创新性原则
素质教育着重强调现代学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利用游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创新教学形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教学内容。并且,游戏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时,要善于创新游戏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和创新性数学游戏活动的影响下,更好地掌握小学数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严格遵守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化教学法的教学优势,为学生构建一个创新性、趣味性较强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二、游戏化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开展游戏活动前,学生需要对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进行掌握和理解,学生在此过程中便会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游戏环节中玩耍,会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当学生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时,便会形成更加科学的思维习惯。例如,学生在玩积木时,就会对积木的搭建规则和搭建方法形成一定的认知,不同的搭建方法对应着不同的逻辑思维方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便能够使用这种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对问题条件的理解程度,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提高[3]。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学生在新鲜感的刺激下,大脑皮层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产生兴趣。学生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后,便能够将这种兴趣转移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便能够得到提高。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便教师不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也能够自发地进行学习,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在课堂教学中研发更多新奇有趣的数学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能够转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改变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为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下,对数学游戏活动的参与度便会提高,并从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學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譬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认识图形这一节内容中,可设置“找得快”的游戏活动,向学生下达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游戏命令,组织学生开展找图形游戏竞赛,学生在欢乐的图形游戏活动中加深了对图形的认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四)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游戏多半源自生活。学生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加入游戏元素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便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加减乘除数字运算时,可开展“小小超市”的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购买学习工具,强化其计算能力并提高计算的准确度。
三、游戲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教学开展前用游戏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之前,设置几个简单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优势。比如,在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唱《青蛙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然后询问学生四只青蛙有几张嘴、几条腿等问题,让学生快速地用儿歌的形式唱出来,并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表示赞赏。以此来导入“乘法口诀”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通过简单的儿歌游戏迅速集中到课堂中,更加深入地掌握乘法口诀内容,为日后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夯实基础。
(二)在授课中用游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程前用游戏进行导入后,在课程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果课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偏移到课前的游戏中。因此,教师要在课程中深化游戏内容,调整课程节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学习数学符号“>”“<”时,虽然该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小学生受年龄的制约,遗忘规律与成人完全不同,如果不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便会出现混淆和遗忘的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比大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利用手臂模仿“>”“<”,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印象,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肢体协调能力,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4]。
(三)在课程结束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课程结束时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的时刻,学生往往会因为外界影响而分神,因此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要设计趣味性较强,占用时间较短的游戏,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比如,在讲解“球体特征”这一章内容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几何概念,并要对球体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桌面上旋转硬币,观察硬币在旋转的过程中是否形成一个球体图形。学生通过这个短暂且具有趣味性的硬币游戏便会对图形的转变产生兴趣,从而完善自身的几何思维体系,并巩固对球体知识的认知。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前、课中、课后合理设置游戏环节,创编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游戏化教学法,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应用游戏化教学时,应严格遵守游戏化教学的原则,要具有教学性、趣味性以及创新性,发挥游戏化教学方式的真正优势,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从而促使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盛良.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08.
[2]赵艳红.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7(16):7.
[3]邱茂生.关于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文渊(高中版),2019(7):232.
[4]闫翠.试论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8(7):204.
[责任编辑 李爱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