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篇传统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景泰蓝的制作工序,文章说得非常明白,学生如果认真读,就一定能读懂。但学生大多对说明文不感兴趣,课堂讲解也容易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本文就这堂课进行总结反思,以期改进。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6-1
《景泰蓝的制作》是传统篇目,所以,大多数教师经常会“循规蹈矩”地为教说明文而教,单纯地围绕着说明文的几个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使学习说明文变得“机械化”、“程序化”,就像是在给文章做解剖,美感全无!这无疑是与教参对该板块的解说背离的。
而且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异常繁复,全部由手工来操作,每个步骤都很精细。作者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叶老说得明白,我们必须要看得明白,才真正掌握了阅读说明文的技巧,懂得了说明文的精髓。
广泛查找资料,最后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2.学习叶老“说明白”的艺术。围绕教学目标,我仔细考虑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学讲义案。在导学讲义案中,我设置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是被广泛采用的。
但是,大多数时候它只是在上课时由学生简单按顺序完成的练习。我觉得这样处理不够好。上课时,我就稍微做了调整。看课文题目,明确说明对象。之后,让学生说出景泰蓝的制作有几道工序,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然后,在说主要环节时,引导学生从后往前说。镀金、打磨、烧蓝这三道工序的具体环节在课文中有比较明显的提示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轮到点蓝和掐丝的时候,学生找起关键词来就不太容易了,甚至会找错,有点争议。对学生进行提示和引导,学生明确了答案。最后说制胎的环节。这样下来,让学生归纳景泰蓝制作的特征:手工操作、工序繁复、制作精细,便顺理成章了。学生在心理上惊叹于景泰蓝制作的不易,更加敬佩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人技艺高超。如此安排,环环相扣,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以及每道工序里的具体步骤,从而自然说出了景泰蓝的制作有何特点。
讲课时,教师采用承上启下的串联词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应该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请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过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考虑一下要想把介绍的知识“说明白”,除了抓住事物的特征,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外,还要注意哪些问题?于是引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还要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
②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③要运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才能说明白。
教师完成这三个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有侧重点地讲解,无需面面俱到,否则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讲“详略”重点讲第二道工序,尤其关注第6节。体会作者行文思路的缜密,有条有理的特点。而且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特征。讲说明方法,千万不要整篇文章去看,学生漫无目的,就会出现混乱的情景,课堂不好驾驭。所以,选择第4小节,这一节基本囊括了本文的所有说明方法。学生读一读,就能概括出来。
现在来说说导入,一堂课如何导入是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我自己有一个景泰蓝手镯和景泰蓝笔筒,并不精美,反而很粗劣,应该是出自于小作坊。这样正好,我在课前就让同学们传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反响很好,讨论很热烈。因为是破旧的,可以让同学们看清楚“掐丝”所用铜丝的“横断面是长方形”,看清楚这横断面是长方形的铜丝是怎么焊牢在铜胎上的。笔筒上有的地方是少了“点蓝”那道工序的,学生就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铜胎。
课文讲解完成后,我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景泰蓝工艺品欣赏课件。选取了进行每道工序时的特写图片,学过课文,再看这种“半成品”的景泰蓝,学生们不禁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再展示2010年6月23日在河北美术馆开展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获奖珍品展”图片,学生们再次发出一阵阵喝彩声。由此,景泰蓝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
课堂结束语这样安排:说明文应该是一切文章的基础,正像算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开始一样,把话说明白,是一切文章的底线。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东北人经常说“整明白点儿”,要真正明白一件事儿,一个理儿,再想法给别人说明白了,恐怕很难,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做过许多小东西,比如“扎风筝”“叠飞机”等,请写成一段文字,向别人介绍这种小东西的制作过程,要求把制作过程说明白。
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他们的小制作,介绍给别人听。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兴致高昂,培养了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学习了叶老“说明白”的艺术,并且意识到了写好说明文的重要性。他们已经更深入地走近说明文,喜爱说明文了!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6-1
《景泰蓝的制作》是传统篇目,所以,大多数教师经常会“循规蹈矩”地为教说明文而教,单纯地围绕着说明文的几个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会使学习说明文变得“机械化”、“程序化”,就像是在给文章做解剖,美感全无!这无疑是与教参对该板块的解说背离的。
而且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异常繁复,全部由手工来操作,每个步骤都很精细。作者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叶老说得明白,我们必须要看得明白,才真正掌握了阅读说明文的技巧,懂得了说明文的精髓。
广泛查找资料,最后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2.学习叶老“说明白”的艺术。围绕教学目标,我仔细考虑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学讲义案。在导学讲义案中,我设置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是被广泛采用的。
但是,大多数时候它只是在上课时由学生简单按顺序完成的练习。我觉得这样处理不够好。上课时,我就稍微做了调整。看课文题目,明确说明对象。之后,让学生说出景泰蓝的制作有几道工序,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然后,在说主要环节时,引导学生从后往前说。镀金、打磨、烧蓝这三道工序的具体环节在课文中有比较明显的提示语,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轮到点蓝和掐丝的时候,学生找起关键词来就不太容易了,甚至会找错,有点争议。对学生进行提示和引导,学生明确了答案。最后说制胎的环节。这样下来,让学生归纳景泰蓝制作的特征:手工操作、工序繁复、制作精细,便顺理成章了。学生在心理上惊叹于景泰蓝制作的不易,更加敬佩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人技艺高超。如此安排,环环相扣,学生很快就理清了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以及每道工序里的具体步骤,从而自然说出了景泰蓝的制作有何特点。
讲课时,教师采用承上启下的串联词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应该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请学生结合初中所学过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考虑一下要想把介绍的知识“说明白”,除了抓住事物的特征,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以外,还要注意哪些问题?于是引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还要注意运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
②还要注意详略得当。
③要运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才能说明白。
教师完成这三个教学内容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有侧重点地讲解,无需面面俱到,否则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讲“详略”重点讲第二道工序,尤其关注第6节。体会作者行文思路的缜密,有条有理的特点。而且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准确性特征。讲说明方法,千万不要整篇文章去看,学生漫无目的,就会出现混乱的情景,课堂不好驾驭。所以,选择第4小节,这一节基本囊括了本文的所有说明方法。学生读一读,就能概括出来。
现在来说说导入,一堂课如何导入是影响课堂效果的关键。我自己有一个景泰蓝手镯和景泰蓝笔筒,并不精美,反而很粗劣,应该是出自于小作坊。这样正好,我在课前就让同学们传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反响很好,讨论很热烈。因为是破旧的,可以让同学们看清楚“掐丝”所用铜丝的“横断面是长方形”,看清楚这横断面是长方形的铜丝是怎么焊牢在铜胎上的。笔筒上有的地方是少了“点蓝”那道工序的,学生就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铜胎。
课文讲解完成后,我展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景泰蓝工艺品欣赏课件。选取了进行每道工序时的特写图片,学过课文,再看这种“半成品”的景泰蓝,学生们不禁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再展示2010年6月23日在河北美术馆开展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泰蓝获奖珍品展”图片,学生们再次发出一阵阵喝彩声。由此,景泰蓝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里。
课堂结束语这样安排:说明文应该是一切文章的基础,正像算术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开始一样,把话说明白,是一切文章的底线。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东北人经常说“整明白点儿”,要真正明白一件事儿,一个理儿,再想法给别人说明白了,恐怕很难,当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做过许多小东西,比如“扎风筝”“叠飞机”等,请写成一段文字,向别人介绍这种小东西的制作过程,要求把制作过程说明白。
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他们的小制作,介绍给别人听。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兴致高昂,培养了热爱祖国艺术瑰宝的思想感情,学习了叶老“说明白”的艺术,并且意识到了写好说明文的重要性。他们已经更深入地走近说明文,喜爱说明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