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中听说训练的整合和深化,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和社会中是举足轻重的。目前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不懂得怎样教,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说不好的弊端,因此教师要改革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开发口语交际的训练途径,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乐于表达,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低段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我现在执教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从我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深切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与个性特点。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却又意志力差;喜欢模仿,表现欲强;思维简单直白,智力发展有限,有时候答非所问,甚至不理解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交流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无法组成完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正确地表达出来,但低年级的孩子们很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很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
要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并为学生量身定制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低年级的老师尤其要求具有非常大的耐心,不能有所偏见。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敏感,只能多多表扬、多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批评孩子们。不能过于着急,学生们一时学不会没关系,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喜欢说、坚持说、有信心说的心态。
一、创设话题情境
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好的情境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创设的情境必须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内,有生活的体验,他们才真正有话可说,而且口语交际教学的成果也能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能真正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造自由表达的情境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应该听谁的》。这是一篇熟悉幽默的小故事,讲的是爷、孙两人骑驴上路,他们先后听从了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应该听谁的》是由这个故事《骑驴》引发的讨论。我在上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中哪些人对爷孙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你支持谁的观点呢?
师:支持老爷爷观点的请举手,说一说你的想法。
邱金霞:我支持老爷爷观点,因为老爷爷年纪大了,脚不灵便,走路会很慢,所以我们应该让老爷爷骑。
马日呷:我觉得应该让爷爷骑驴,孙子走路。
师:种菜人什么观点?有驴不骑太笨了。那你认为谁骑好呢?爷爷骑?还是孙子骑?
马晓芳:先让孙子骑一会儿,当爷爷走累了,孙子下来,爷爷骑驴,孙子累了,爷爷又下来走路,这样既尊敬了老爷爷,孙子也得到了关心。
师:你说的真好!来我们一起表扬杨瑞(鼓掌)。看她的观点多么新颖,真是个有创意的想法,同学们可以开动脑筋,杨瑞同学已经给我们开了个好头,看谁能想出更绝妙的方法来。可以小组四个人一起交流、讨论,想出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
沈华:我们小组讨论的方法是用一辆车,让驴拉车,这样爷爷和孙子就可以一起坐车走了,而且还不重。
师:这是一个好主意,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特别善于利用外界事物。
胡东:让爷爷和孙子一起骑,骑一会儿,感觉到驴累了,走不动了就下来,让驴一边吃草,一边休息。爷孙二人休息一会儿走一会儿。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不错。
但是,咱们这是帮他们想办法,如果爷爷和孙子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走下去呢?最笨的,最不好的方法,会是什么呢?
学生:老师,爷爷和孙子是不是抬着驴走的呢?
师:同学们,爷孙俩就是抬着驴走的。
在整个口语训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的表达意见虽不一致,但交际的热情被点燃,课堂上充溢着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口语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言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从而同学们各抒己见,把各自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本故事的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进入了角色,这也有待于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交际。
三、联系生活
如何让孩子们说话紧扣主题,教师要发现贴近学生的话题,但是在教学中说实在话,我所教班级学生都是少数民族生,他们中有的连汉话都不会说,加之山区孩子见识少、视野不开阔,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特别是彝族学生,经常会说反话,因为把彝语翻译成汉语有的就是反话,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必须用汉语甚至用普通话交流,鼓励孩子们多说普通话,在课堂上我还把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每天的晨读都要求学生读课文,以便纠正他们的方言及不规范用语。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简单易行,学生又喜欢的活动、游戏,这样,学生都会有话可说了。
口语交际课上,要重视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他们需要教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为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爱心能够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期训练。
我现在执教的是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从我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深切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与个性特点。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却又意志力差;喜欢模仿,表现欲强;思维简单直白,智力发展有限,有时候答非所问,甚至不理解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交流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无法组成完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正确地表达出来,但低年级的孩子们很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很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
要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并为学生量身定制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低年级的老师尤其要求具有非常大的耐心,不能有所偏见。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敏感,只能多多表扬、多哄、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批评孩子们。不能过于着急,学生们一时学不会没关系,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喜欢说、坚持说、有信心说的心态。
一、创设话题情境
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兴趣”的影响。好的情境能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敢说,爱说,乐说。创设的情境必须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内,有生活的体验,他们才真正有话可说,而且口语交际教学的成果也能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能真正达到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造自由表达的情境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应该听谁的》。这是一篇熟悉幽默的小故事,讲的是爷、孙两人骑驴上路,他们先后听从了四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应该听谁的》是由这个故事《骑驴》引发的讨论。我在上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中哪些人对爷孙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你支持谁的观点呢?
师:支持老爷爷观点的请举手,说一说你的想法。
邱金霞:我支持老爷爷观点,因为老爷爷年纪大了,脚不灵便,走路会很慢,所以我们应该让老爷爷骑。
马日呷:我觉得应该让爷爷骑驴,孙子走路。
师:种菜人什么观点?有驴不骑太笨了。那你认为谁骑好呢?爷爷骑?还是孙子骑?
马晓芳:先让孙子骑一会儿,当爷爷走累了,孙子下来,爷爷骑驴,孙子累了,爷爷又下来走路,这样既尊敬了老爷爷,孙子也得到了关心。
师:你说的真好!来我们一起表扬杨瑞(鼓掌)。看她的观点多么新颖,真是个有创意的想法,同学们可以开动脑筋,杨瑞同学已经给我们开了个好头,看谁能想出更绝妙的方法来。可以小组四个人一起交流、讨论,想出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法。
沈华:我们小组讨论的方法是用一辆车,让驴拉车,这样爷爷和孙子就可以一起坐车走了,而且还不重。
师:这是一个好主意,你们组的同学真聪明,特别善于利用外界事物。
胡东:让爷爷和孙子一起骑,骑一会儿,感觉到驴累了,走不动了就下来,让驴一边吃草,一边休息。爷孙二人休息一会儿走一会儿。
师:你们的想法很有创意,不错。
但是,咱们这是帮他们想办法,如果爷爷和孙子还是按照原来的思维走下去呢?最笨的,最不好的方法,会是什么呢?
学生:老师,爷爷和孙子是不是抬着驴走的呢?
师:同学们,爷孙俩就是抬着驴走的。
在整个口语训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学生的表达意见虽不一致,但交际的热情被点燃,课堂上充溢着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口语交际离不开一定的语言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是打开语言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从而同学们各抒己见,把各自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本故事的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进入了角色,这也有待于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交际。
三、联系生活
如何让孩子们说话紧扣主题,教师要发现贴近学生的话题,但是在教学中说实在话,我所教班级学生都是少数民族生,他们中有的连汉话都不会说,加之山区孩子见识少、视野不开阔,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特别是彝族学生,经常会说反话,因为把彝语翻译成汉语有的就是反话,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在学校里同学之间必须用汉语甚至用普通话交流,鼓励孩子们多说普通话,在课堂上我还把朗读课文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每天的晨读都要求学生读课文,以便纠正他们的方言及不规范用语。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简单易行,学生又喜欢的活动、游戏,这样,学生都会有话可说了。
口语交际课上,要重视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他们需要教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为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爱心能够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