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表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扬者,应引领学生走进古诗词,体会古诗词,仿写古诗词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加深对中华文化理解。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化自信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表明,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育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上,组织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了解来增加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将形象的文字凝结在一起,古诗词中含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表现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例如奋斗精神、爱国情怀、担当意识等,都是来源于文化自信,能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高中教师必须将培养文化自信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传统的古诗词文化需要高中生的传承与发扬,如果学生不具备文化自信,那么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程度就会不断下降,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基础得到提升,但是精神财富却极其薄弱。高中阶段是形成和塑造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了解感受,树立文化自信
古诗词是文学发展的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了解与感受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们达到先了解后感受,在感受中获取真谛。对于感受,又需要两个条件来引导。
第一,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比如说在《天净沙.秋思》中,应引导学生体会马致远在旅途中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景色,诗人有感而发,由此作出《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泊船瓜洲》时,诗人王安石乘船停泊在瓜州,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触景生情中将诗命名为《泊船瓜洲》,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怎样准确的命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自然简约的命题,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那时的情怀,在触景生情中如何准确恰当地命题,感受古代文人学问的博大精深,在敬佩中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自信[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在登楼时想到了水龙吟这样简约的题目,如此之高的写作灵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信手拈来的命题方式,增加民族自豪感。
第二,感受格物言志的美。
在诗词中,看起来是表现文字的美好,实质上是诗人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过零丁洋》中,诗人作出“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千古名句,从中表现出诗人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民族精神使我们敬佩,我们的国家之所以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民族英雄的付出与牺牲,没有民族英雄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时刻告诫学生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在《离骚》中,诗人凭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表现出,即使路途再艰难,也要坚持探索生存的道路。相信通过这种引导,很多学生能够树立文化自信。
(二)提升训练,增强文化自信
1.通过朗诵。学习古诗,朗诵是深化认识,把握情感的重点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声音、停顿、速度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方法。课后请出专业人员对古诗进行朗诵示范,学生们在课下模仿专业人员的韵律、顿挫。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能够了解诗人作诗时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劝学》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早晚读多练一练,并且根据心情的变化来改变语速,以此来感受主人公求学之路的艰难,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2.通过模仿写作。学生可以参照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仿写,主要从命题、情感、句式结构以及押韵这几个方面来仿写,不需要太多严格的要求,需要学生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并且有所收获即可[2]。在完成仿写后,教师认真品读,并作出评语,将优秀的作品由作者亲自在同学们的面前朗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领略到古诗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比如学习《琵琶行》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涉及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形象地将一些事物的特征表现了出来。如“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现了琵琶声的抑扬顿挫,学生可以借用这一比喻手法,模仿句子的结构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有诗意感,升华文章内容。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实际。
(三)教学实践,深化文化自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的知识总是不够完整。为了不学古诗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轻松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中华诗词大会”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要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活动中主要以背诵古诗,体会古诗内涵为主要标准,由语文老师、主任来担任评审小组。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成績好的应给予奖励。在此实践活动的开展后,学生们一定会更加重视古诗词,感受古诗中的经典,体会诗人作诗过程中的情感,大大加深文化自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高中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且是通过学生来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巩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提升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少年强则国强,文化自信需要少年来承载。思想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高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积极运用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收获。
参考文献
[1]欧阳晖.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姬梦洁.高中古诗词拓展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夏秋源.人教版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化自信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表明,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培育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上,组织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了解来增加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将形象的文字凝结在一起,古诗词中含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表现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例如奋斗精神、爱国情怀、担当意识等,都是来源于文化自信,能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高中教师必须将培养文化自信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传统的古诗词文化需要高中生的传承与发扬,如果学生不具备文化自信,那么他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程度就会不断下降,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基础得到提升,但是精神财富却极其薄弱。高中阶段是形成和塑造三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
(一)了解感受,树立文化自信
古诗词是文学发展的推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了解与感受放在重要地位。使学生们达到先了解后感受,在感受中获取真谛。对于感受,又需要两个条件来引导。
第一,感受到古诗词的美。
比如说在《天净沙.秋思》中,应引导学生体会马致远在旅途中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景色,诗人有感而发,由此作出《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教学《泊船瓜洲》时,诗人王安石乘船停泊在瓜州,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触景生情中将诗命名为《泊船瓜洲》,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怎样准确的命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自然简约的命题,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那时的情怀,在触景生情中如何准确恰当地命题,感受古代文人学问的博大精深,在敬佩中增强高中生的文化自信[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在登楼时想到了水龙吟这样简约的题目,如此之高的写作灵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信手拈来的命题方式,增加民族自豪感。
第二,感受格物言志的美。
在诗词中,看起来是表现文字的美好,实质上是诗人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过零丁洋》中,诗人作出“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千古名句,从中表现出诗人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民族精神使我们敬佩,我们的国家之所以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些民族英雄的付出与牺牲,没有民族英雄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时刻告诫学生这种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在《离骚》中,诗人凭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表现出,即使路途再艰难,也要坚持探索生存的道路。相信通过这种引导,很多学生能够树立文化自信。
(二)提升训练,增强文化自信
1.通过朗诵。学习古诗,朗诵是深化认识,把握情感的重点之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通过声音、停顿、速度使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方法。课后请出专业人员对古诗进行朗诵示范,学生们在课下模仿专业人员的韵律、顿挫。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能够了解诗人作诗时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劝学》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早晚读多练一练,并且根据心情的变化来改变语速,以此来感受主人公求学之路的艰难,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2.通过模仿写作。学生可以参照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仿写,主要从命题、情感、句式结构以及押韵这几个方面来仿写,不需要太多严格的要求,需要学生们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完成并且有所收获即可[2]。在完成仿写后,教师认真品读,并作出评语,将优秀的作品由作者亲自在同学们的面前朗诵。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领略到古诗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比如学习《琵琶行》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涉及了许多优美的句子,形象地将一些事物的特征表现了出来。如“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现了琵琶声的抑扬顿挫,学生可以借用这一比喻手法,模仿句子的结构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有诗意感,升华文章内容。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实际。
(三)教学实践,深化文化自信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的知识总是不够完整。为了不学古诗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轻松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中华诗词大会”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要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活动中主要以背诵古诗,体会古诗内涵为主要标准,由语文老师、主任来担任评审小组。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成績好的应给予奖励。在此实践活动的开展后,学生们一定会更加重视古诗词,感受古诗中的经典,体会诗人作诗过程中的情感,大大加深文化自信[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高中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而且是通过学生来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巩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提升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少年强则国强,文化自信需要少年来承载。思想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作为高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积极运用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取得收获。
参考文献
[1]欧阳晖.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姬梦洁.高中古诗词拓展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夏秋源.人教版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