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社会对助产士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具备良好人文关怀能力对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分析高职助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在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人文关怀能力,以期给助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助产学;实训教学;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能力是在特定文化教育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修养,外化成服务与他人的实际本领与才能,主要包括关怀体验能力和关怀行为能力两方面[1]。我国高职院校对助产专业知识与技能多侧重于灌输式教学,忽略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满足临床优质服务对人文关怀服务的需求。为深化助产专业教学改革,本文浅议助产学实训教学中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1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必要性
大量研究表明,在产程中给予产妇细致、周到的照护,满足其精神需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降低手术风险[2],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及产妇的满意度,这对助产士的关怀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助产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助产士的主要来源,其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对未来工作有重要影响。助产学实训课程是助产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均强的核心专业课程,实习医院通常采取跟班模式,实训操作成为学生人文关怀实践的重要途径,而大部分操作单纯借助模型,因此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需引起重视。
2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
2.1过度注重技能,助产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助产专业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忽视了人际沟通等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人文关怀无法真正融入助产专业。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是学生既要完成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又要掌握助产专业的技能操作,人文课程的课时明显被压缩。此外,高职助产技能考核中涉及人文关怀比例较低,学生主观上重视不足。
2.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在助产实训教学中,教师示范操作步骤居多,忽视了孕产妇社会心理因素,仅口头强调人文素质,缺乏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另外,有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虽有一定人文理论知识,但缺少临床经验,无法体会人文关怀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2.3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助产技能主要靠“示教+模型练习+实习”的方式获得,缺乏与操作对象沟通,难以激发人文关怀意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伴随有紧张、焦虑等情绪,要缓解其不良情绪,仅凭对着模型进行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实现的。目前国内体现具有助产专业特色的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较少[3],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3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策略
3.1深化学校人文关怀理念,合理设置人文课程
将人文关怀教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规划中,加强教学督导,并将人文关怀教育工作成效纳入考核中,引导教师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将人文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整合人文素质课程资源,组织编写适合培养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校本教材,并应用于教学中,以期建立符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模式,在实训考核中提高人文关怀比例,让学生在实训中重视人文关怀。
3.2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师资队伍
为教师提供助产岗位的实践机会,定期选送教师下临床实践,与产妇面对面交流,体会助产人文关怀的真实需求;邀请临床助产专家,开展医教协同教学、座谈会;将人文关怀能力测评纳入教学能力考核中,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开展人文讲座、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水平。
3.3加强人文关怀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示教过程中,强调对产妇的人文关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仅要解决其生理需求,同时要缓解心理负担,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操作细节中。操作前耐心告知产妇操作目的、配合方法,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操作时安慰产妇,转移其注意力;操作后交代注意事项,鼓励产妇,增强顺利分娩的勇气和信心。除此以外,注重礼仪训练,操作失误要道歉,操作成功要感谢,体现出尊重与关爱、真诚与责任、同情和友善、信任与鼓励,让学生对人文关怀有初步的感受。
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悟,将人文关怀的精髓融入助产技术实训中,把人文素养外化为对产妇的自觉关怀。以“会阴切开缝合术”实训为例,可以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反思教学法”。通过案例设计情境、借助实验室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模拟产房情景,引导学生入境生情,要求学生在判断和解决问题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让学生自行设计沟通脚本,分别扮演产妇、助产士、巡回护士,“助产士”、“巡回护士”在进行常规技能操作的基础上,以“产妇”为中心解决问题,满足其身心需求。操作后组织学生观看各组操作视频,并反思自己的关怀行为和非关怀行为,引导学生了解产妇会阴切开缝合的体验和感受,查找操作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助产士接生中鼓励产妇的台词脚本,并让学生在不违背安全合理、舒适无菌的原则下对操作流程进行重建,围绕“如果你是产妇,你想有怎样的分娩体验?”展开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将人文关怀融入分娩期有利于消除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及恐怖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等多种好处。最后,教师讲述自身感触至深的助产关怀经历,激发学生对产妇的关怀情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在情境模拟中不仅运用了助产知识和技能,更真切感受到对产妇实施人文关怀过程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提高关怀体验能力和关怀行为能力。
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对护生及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培养及测评,关于助产专业学生及助产士人文关怀的研究较少[4],助產专业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我们将更多学习国内外人文关怀教育新动态,立足于助产专业,在实训教学中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动手做、用脑思考,不断加深其理性认识,强化人文关怀理念,缩短与助产行业对人文关怀能力需求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验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2]孙治家.人文护理在待产、生产及产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291-292.
[3]谭文绮,刘妍.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34-835.
[4]杨甜甜.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
关键词:助产学;实训教学;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能力是在特定文化教育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修养,外化成服务与他人的实际本领与才能,主要包括关怀体验能力和关怀行为能力两方面[1]。我国高职院校对助产专业知识与技能多侧重于灌输式教学,忽略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满足临床优质服务对人文关怀服务的需求。为深化助产专业教学改革,本文浅议助产学实训教学中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
1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必要性
大量研究表明,在产程中给予产妇细致、周到的照护,满足其精神需求,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降低手术风险[2],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及产妇的满意度,这对助产士的关怀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助产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助产士的主要来源,其具备的人文关怀能力对未来工作有重要影响。助产学实训课程是助产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均强的核心专业课程,实习医院通常采取跟班模式,实训操作成为学生人文关怀实践的重要途径,而大部分操作单纯借助模型,因此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需引起重视。
2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
2.1过度注重技能,助产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我国助产专业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忽视了人际沟通等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人文关怀无法真正融入助产专业。助产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是学生既要完成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又要掌握助产专业的技能操作,人文课程的课时明显被压缩。此外,高职助产技能考核中涉及人文关怀比例较低,学生主观上重视不足。
2.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在助产实训教学中,教师示范操作步骤居多,忽视了孕产妇社会心理因素,仅口头强调人文素质,缺乏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另外,有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虽有一定人文理论知识,但缺少临床经验,无法体会人文关怀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2.3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助产技能主要靠“示教+模型练习+实习”的方式获得,缺乏与操作对象沟通,难以激发人文关怀意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常伴随有紧张、焦虑等情绪,要缓解其不良情绪,仅凭对着模型进行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实现的。目前国内体现具有助产专业特色的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较少[3],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3培养人文关怀能力的策略
3.1深化学校人文关怀理念,合理设置人文课程
将人文关怀教育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规划中,加强教学督导,并将人文关怀教育工作成效纳入考核中,引导教师转变“人文素质教育是社科教师的职责”的观念,将人文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整合人文素质课程资源,组织编写适合培养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校本教材,并应用于教学中,以期建立符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模式,在实训考核中提高人文关怀比例,让学生在实训中重视人文关怀。
3.2加强人文关怀教育师资队伍
为教师提供助产岗位的实践机会,定期选送教师下临床实践,与产妇面对面交流,体会助产人文关怀的真实需求;邀请临床助产专家,开展医教协同教学、座谈会;将人文关怀能力测评纳入教学能力考核中,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开展人文讲座、培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水平。
3.3加强人文关怀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示教过程中,强调对产妇的人文关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仅要解决其生理需求,同时要缓解心理负担,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操作细节中。操作前耐心告知产妇操作目的、配合方法,让其做好心理准备;操作时安慰产妇,转移其注意力;操作后交代注意事项,鼓励产妇,增强顺利分娩的勇气和信心。除此以外,注重礼仪训练,操作失误要道歉,操作成功要感谢,体现出尊重与关爱、真诚与责任、同情和友善、信任与鼓励,让学生对人文关怀有初步的感受。
在实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悟,将人文关怀的精髓融入助产技术实训中,把人文素养外化为对产妇的自觉关怀。以“会阴切开缝合术”实训为例,可以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反思教学法”。通过案例设计情境、借助实验室环境和多媒体设备模拟产房情景,引导学生入境生情,要求学生在判断和解决问题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让学生自行设计沟通脚本,分别扮演产妇、助产士、巡回护士,“助产士”、“巡回护士”在进行常规技能操作的基础上,以“产妇”为中心解决问题,满足其身心需求。操作后组织学生观看各组操作视频,并反思自己的关怀行为和非关怀行为,引导学生了解产妇会阴切开缝合的体验和感受,查找操作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助产士接生中鼓励产妇的台词脚本,并让学生在不违背安全合理、舒适无菌的原则下对操作流程进行重建,围绕“如果你是产妇,你想有怎样的分娩体验?”展开讨论,让学生总结出将人文关怀融入分娩期有利于消除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及恐怖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等多种好处。最后,教师讲述自身感触至深的助产关怀经历,激发学生对产妇的关怀情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文关怀的认识、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在情境模拟中不仅运用了助产知识和技能,更真切感受到对产妇实施人文关怀过程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和方法,提高关怀体验能力和关怀行为能力。
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对护生及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培养及测评,关于助产专业学生及助产士人文关怀的研究较少[4],助產专业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我们将更多学习国内外人文关怀教育新动态,立足于助产专业,在实训教学中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教育,让学生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动手做、用脑思考,不断加深其理性认识,强化人文关怀理念,缩短与助产行业对人文关怀能力需求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验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2]孙治家.人文护理在待产、生产及产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1):291-292.
[3]谭文绮,刘妍.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助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6):834-835.
[4]杨甜甜.临床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