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话语权力削弱、话语权利失衡和话语管理滞后等困境。本文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重要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话语方式的路径策略:在实践路径方面,高校应搭建“中心辐射式”话语平台体系、建立“大思政”话语传播路径、加强话语主体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更新话语理念和延展话语内涵范畴,转化教育思维,提升话语沟通能力,以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以及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引言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高校大学生的话语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高校大学生善于接受和创造新鲜事物,玩转各类新媒体应用,是互联网最强大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已然成为一项亟待开展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要素和中介,探索“思想引领型”的话语权力体系,促进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实效的直接体现和指向终端,对网络舆情背景下进一步掌握和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陷入话语“失效”的境地,话语权力被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通常以理论性强、宏大叙事的政治话语为主,内容泛化,更新转化较慢。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遇到“话语失效”的尴尬境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和失语的状态,逐渐失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话语权利失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管理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常常以事件“控制者”为角色扮演,而不是以积极“引导者”来开展工作,通常采取较为强硬或“冷处理”的态度面对和处理舆情。很可能会损害大学生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的话语权利,让一些大学生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甚至诉诸一些非理性化表达方式,从而造成矛盾的激化和升级,影响校园管理的效果和稳定。
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话语的路径策略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一)搭建“中心辐射式”话语平台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聚合各种网络媒体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网络平台体系,以校园官方平台、校级组织平台、学生组织平台为中心,多方大众平台为外围层的“中心辐射式”话语平台体系,各网络平台既要推动自身“专业化”功能发展,又务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融人到各自“专业所长”中。
(二)建立“大思政”话语传播路径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应当同向同行以便形成协同效应”。因此不仅要在内容上强调协同效应,同时在传播路径上也应如此,形成网上网下的有机互动,将已有传播路径与新兴网络传播路径相结合,建立“大思政”话语传播路径。
(三)加强话语主体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离不开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水平精湛的人才队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主动触网”,而且还要“善于用网”,熟练掌握“两微一端”等网络社交新媒体的运用技能和新媒体后台操作技术,及时克服“本能缺位”。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当前高校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因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往往无暇兼顾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最后,高校还应该积极组建“专兼结合”的工作团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不仅需要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且还需要熟悉网络媒体特点和规律、具备创作才能的兼职工作人员,集合多方的才智和力量,创作出更多寓意深刻、生动丰富的网络宣传作品。
(四)更新话语理念,延展话语内涵范畴
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更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灵魂和起点。要立足现实需要,符合时代特征、反映社会背景,以满足个体的实际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彰显尊重差异、包容多元、主动更新、达成共识、协同发展的人文情怀,设置被受教育者理解和信赖,并认可与信服的话语内容,实现将文本话语向生活话语、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说事话语向情感话语转换的话语重塑。
话语在“产生—发展—转化”整体循环运行过程中,既传承了话语的历史延续性,又生发出更新的实践话语体系,使话语随着新的时代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变迁,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話语发展模式,在话语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更新话语理论,接纳衍生新的话语内容,发展完善话语系统。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元话语体系”一去不复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自由选择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常态。
(五)转化教育思维,提升话语沟通能力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最直接的使用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话语沟通的依赖度大,话语表达的成效也影响工作开展的结果。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要转化教育思维方式,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话语“软”“硬”实力,提高沟通能力,实现主体间的话语共境、心理共情、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学相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堵与疏相互结合,达成共振,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01).
[2]胡永嘉,张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改进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5):81-85.
[3]李丽,李艳.协同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成要素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作者简介:
1.李智,男,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讲师,山东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成员。
2.李建永,男,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山东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助理主持人。
3.彭艳红,女,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山东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负责人。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引言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高校大学生的话语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高校大学生善于接受和创造新鲜事物,玩转各类新媒体应用,是互联网最强大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已然成为一项亟待开展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要素和中介,探索“思想引领型”的话语权力体系,促进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认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实效的直接体现和指向终端,对网络舆情背景下进一步掌握和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陷入话语“失效”的境地,话语权力被削弱
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通常以理论性强、宏大叙事的政治话语为主,内容泛化,更新转化较慢。面对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的变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遇到“话语失效”的尴尬境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被动和失语的状态,逐渐失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话语权利失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管理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时,常常以事件“控制者”为角色扮演,而不是以积极“引导者”来开展工作,通常采取较为强硬或“冷处理”的态度面对和处理舆情。很可能会损害大学生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的话语权利,让一些大学生产生更多的逆反心理甚至诉诸一些非理性化表达方式,从而造成矛盾的激化和升级,影响校园管理的效果和稳定。
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教育话语的路径策略
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一)搭建“中心辐射式”话语平台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主题教育网站、专业学术网站和‘两微一端’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聚合各种网络媒体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网络平台体系,以校园官方平台、校级组织平台、学生组织平台为中心,多方大众平台为外围层的“中心辐射式”话语平台体系,各网络平台既要推动自身“专业化”功能发展,又务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这条主线融人到各自“专业所长”中。
(二)建立“大思政”话语传播路径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应当同向同行以便形成协同效应”。因此不仅要在内容上强调协同效应,同时在传播路径上也应如此,形成网上网下的有机互动,将已有传播路径与新兴网络传播路径相结合,建立“大思政”话语传播路径。
(三)加强话语主体能力培养和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离不开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业务水平精湛的人才队伍。高校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主动触网”,而且还要“善于用网”,熟练掌握“两微一端”等网络社交新媒体的运用技能和新媒体后台操作技术,及时克服“本能缺位”。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必须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当前高校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因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往往无暇兼顾自身理论素养的提升。最后,高校还应该积极组建“专兼结合”的工作团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不仅需要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且还需要熟悉网络媒体特点和规律、具备创作才能的兼职工作人员,集合多方的才智和力量,创作出更多寓意深刻、生动丰富的网络宣传作品。
(四)更新话语理念,延展话语内涵范畴
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更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灵魂和起点。要立足现实需要,符合时代特征、反映社会背景,以满足个体的实际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彰显尊重差异、包容多元、主动更新、达成共识、协同发展的人文情怀,设置被受教育者理解和信赖,并认可与信服的话语内容,实现将文本话语向生活话语、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传统话语向现代话语、说事话语向情感话语转换的话语重塑。
话语在“产生—发展—转化”整体循环运行过程中,既传承了话语的历史延续性,又生发出更新的实践话语体系,使话语随着新的时代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变迁,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話语发展模式,在话语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更新话语理论,接纳衍生新的话语内容,发展完善话语系统。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元话语体系”一去不复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自由选择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常态。
(五)转化教育思维,提升话语沟通能力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最直接的使用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对话语沟通的依赖度大,话语表达的成效也影响工作开展的结果。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要转化教育思维方式,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话语“软”“硬”实力,提高沟通能力,实现主体间的话语共境、心理共情、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学相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堵与疏相互结合,达成共振,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01).
[2]胡永嘉,张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改进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5):81-85.
[3]李丽,李艳.协同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成要素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
作者简介:
1.李智,男,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讲师,山东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成员。
2.李建永,男,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讲师,山东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助理主持人。
3.彭艳红,女,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山东财经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