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布洛芬与赖氨匹林在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中的疗效进行讨论,寻求更加有效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办法。方法 选取感染性发热的患儿9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1组、治疗2组,其中,治疗1组给予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治疗2组通过赖氨匹林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1h内,赖氨匹林注射液的退热效果最好,布洛芬混悬液次之(P<0.01);1-3h内,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效果最好,赖氨匹林注射液的退热效果不断减退(P>0.05),在2.5h时,两者的退烧效果基本相同;3h之后,布洛芬混悬液仍具有退烧效果,而赖氨匹林注射液组患儿出现体温回升的现象(P<0.01)。结论 布洛芬与赖氨匹林均具有退烧效果,但赖氨匹林更适合短时间内退烧;布洛芬的退烧效果更好,但反应时间更长。因此,在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中,医师可根据患儿需要选择药物,以求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关键词:布洛芬;赖氨匹林;小儿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儿科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持续高热会引起患儿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惊厥,及时的退热处理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注射赖氨匹林来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比较两者的退热效果,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感染性发热患儿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二2组,其中1组45人,男23例、女22例;2组45人,男31例、女14例。体温≥38℃,年龄段分布为3-9岁,平均年龄4.9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给药方法
治疗1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20mg/ml,0.4ml/(kg·次),6小时后根据患儿体温变化情况选择重复使用量,但用药频率要控制在3/d。(3次/d)治疗2组臀部肌肉注射赖氨匹林0.5g,以4ml注射水进行溶解,以10mg/kg比对予以注射。
1.3疗效判定
用药后3h进行判定,体温下降≥1.5℃判定为显效;体温下降范围为0.5-1.4℃判定为有效;体温下降<0.5℃或出现升温现象判定为无效。
1.4数据统计
将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退热效果比对统计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1组
36(80%)
9(20%)
0(0%)
100%
治疗2组
P值
31(68.9%)
—
14(31.1%)
—
0(0%)
—
100%
0.031
由表1可知,布洛芬与赖氨匹林的总有效治愈率达100%,但布洛芬的显效率高于赖氨匹林,因此,医师可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选择药剂,以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感染性发热是儿童急诊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少数患儿在发热的同时还并发惊厥。现阶段认为患儿高热中出现惊厥的发病机制为: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遭遇感染而引起高烧发热,二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间接性引起患儿高烧发热。长时间发热会对患儿脑部造成损伤,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及时对感染性发热进行治疗必不可少。
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患儿可能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而小儿呼吸道感染容易并发胃肠道症状,因此,患儿在用药期间出现胃肠道症状也可能与患儿发热有关,患儿停药之后,不良反会得到有效的缓解。部分患儿在服用布洛芬之后出汗较多,在用药后要进行适当的补水。目前,布洛芬给药途径主要分为口服、塞肛及灌肠等。本次实验采用口服方式。通过上文可以发现,治疗1组在给药3h后退热效果明显,相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总有效率达到100%,证明布洛芬具有显著地退热效果,口服用药能达到基本治疗效果。在日后工作中,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以求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赖氨匹林是一种复合性盐类药物,可在人体中水解成阿司匹林与赖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镇痛解热药物,具有药效快、抗感染性能强等优点,但由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不适用于小儿临床应用。赖氨匹林综合了阿司匹林的强药性、又摒弃了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具有溶解度高、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赖氨匹林退热机制主要表现在自身可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阻碍血栓素的合成,达到有效消炎、抗感染和降温的目的。
本次治疗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与赖氨匹林注射液均有较强的退热效果,布洛芬的优点是维持时间长、治愈率高;赖氨匹林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急性退热。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更好,在服药3h后退热效果开始显现出来,这一现象与布洛芬的吸收速度相同。布洛芬退热效果持久,与布洛芬的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持续时间的最低有效浓度时间有关。根据布洛芬与赖氨匹林的反应时间可以判定,布洛芬的反应时间长,适于治疗夜间发热的患儿;赖氨匹林的反应速度快,适用于治疗白天发热的患儿。布洛芬混悬液的给药方式是口服,避免肌肉注射给患儿带来的恐惧感,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总体而言,医师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综合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桂逢春.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36-141.
[2]苗青原,张丽娜,李兰,阮迎莉.静脉滴注赖氨匹林治疗小儿急性热病的疗效考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5):56-59.
[3]刘文利.赖氨匹林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药物与临床),2012(9):145-147.
[4]罗作其.赖氨匹林在小儿高热急诊过程中的退热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药物与临床),2013(11):118-123.
关键词:布洛芬;赖氨匹林;小儿感染性发热
发热是儿科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持续高热会引起患儿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惊厥,及时的退热处理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注射赖氨匹林来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比较两者的退热效果,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感染性发热患儿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二2组,其中1组45人,男23例、女22例;2组45人,男31例、女14例。体温≥38℃,年龄段分布为3-9岁,平均年龄4.9岁。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给药方法
治疗1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20mg/ml,0.4ml/(kg·次),6小时后根据患儿体温变化情况选择重复使用量,但用药频率要控制在3/d。(3次/d)治疗2组臀部肌肉注射赖氨匹林0.5g,以4ml注射水进行溶解,以10mg/kg比对予以注射。
1.3疗效判定
用药后3h进行判定,体温下降≥1.5℃判定为显效;体温下降范围为0.5-1.4℃判定为有效;体温下降<0.5℃或出现升温现象判定为无效。
1.4数据统计
将两组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退热效果比对统计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1组
36(80%)
9(20%)
0(0%)
100%
治疗2组
P值
31(68.9%)
—
14(31.1%)
—
0(0%)
—
100%
0.031
由表1可知,布洛芬与赖氨匹林的总有效治愈率达100%,但布洛芬的显效率高于赖氨匹林,因此,医师可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选择药剂,以求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讨论
感染性发热是儿童急诊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少数患儿在发热的同时还并发惊厥。现阶段认为患儿高热中出现惊厥的发病机制为: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遭遇感染而引起高烧发热,二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影响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间接性引起患儿高烧发热。长时间发热会对患儿脑部造成损伤,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及时对感染性发热进行治疗必不可少。
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患儿可能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而小儿呼吸道感染容易并发胃肠道症状,因此,患儿在用药期间出现胃肠道症状也可能与患儿发热有关,患儿停药之后,不良反会得到有效的缓解。部分患儿在服用布洛芬之后出汗较多,在用药后要进行适当的补水。目前,布洛芬给药途径主要分为口服、塞肛及灌肠等。本次实验采用口服方式。通过上文可以发现,治疗1组在给药3h后退热效果明显,相互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且总有效率达到100%,证明布洛芬具有显著地退热效果,口服用药能达到基本治疗效果。在日后工作中,可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以求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赖氨匹林是一种复合性盐类药物,可在人体中水解成阿司匹林与赖氨酸。阿司匹林是一种镇痛解热药物,具有药效快、抗感染性能强等优点,但由于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多,因此,不适用于小儿临床应用。赖氨匹林综合了阿司匹林的强药性、又摒弃了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具有溶解度高、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赖氨匹林退热机制主要表现在自身可抑制环氧酶的活性,从而有效阻碍血栓素的合成,达到有效消炎、抗感染和降温的目的。
本次治疗结果表明,布洛芬混悬液与赖氨匹林注射液均有较强的退热效果,布洛芬的优点是维持时间长、治愈率高;赖氨匹林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急性退热。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效果更好,在服药3h后退热效果开始显现出来,这一现象与布洛芬的吸收速度相同。布洛芬退热效果持久,与布洛芬的蛋白结合率、血药浓度持续时间的最低有效浓度时间有关。根据布洛芬与赖氨匹林的反应时间可以判定,布洛芬的反应时间长,适于治疗夜间发热的患儿;赖氨匹林的反应速度快,适用于治疗白天发热的患儿。布洛芬混悬液的给药方式是口服,避免肌肉注射给患儿带来的恐惧感,使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总体而言,医师可根据患儿的临床综合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桂逢春.布洛芬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发热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36-141.
[2]苗青原,张丽娜,李兰,阮迎莉.静脉滴注赖氨匹林治疗小儿急性热病的疗效考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5):56-59.
[3]刘文利.赖氨匹林在儿童发热性疾病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药物与临床),2012(9):145-147.
[4]罗作其.赖氨匹林在小儿高热急诊过程中的退热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药物与临床),2013(11):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