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eelusion,RVO)是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后发病率位居第二位的视网膜血管病[1]。本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视觉功能的常见眼底血管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是一种以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沿受累静脉有出血、水肿、渗出等主要改变的常见致盲眼病。对于本病西医多采用抗凝和纤溶药物治疗以及通过激光、各型手术进行治疗,但效果均不太理想,视力的恢复主要取决于阻塞的原因、部位和程度,以及全身情况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等多种因素。中医药有较好疗效,我们将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观察,取得很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为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以来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左眼18例,右眼12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49岁,最低视力0.15,最高视力0.4,视网膜中央阻塞18例,分支阻塞12例。
1.2方法 将血塞通粉针剂400mg 加入500ml葡萄糖注射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本组为2疗程,其他辅助用药为维生素C,神经节苷脂,肌苷氯化钠等,伴有高血压者正常服用高血压药物。
2.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示静脉管壁无渗漏,视力恢复(1. 0 以上或发病前视力);好转:视网膜出血部份吸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渗漏减少,视力有好转(视力提高1 ~ 3行);未愈:视网膜出血未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静脉无改善。或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视力无变化或下降。
2.2 治疗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干阻塞18例,临床痊愈4例,有效9例,无效5例,分支阻塞12例,临床治愈9例,有效3例,两者总有效率82.3%,疗程最长48天,最短15天,治疗后视力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视力比较[眼(%)]
3.0—4.0
4.1—4.5
4.6—4.9
4.9以上
治疗前
9(27.4)
17(56.8)
3(12.8)
1(3.0)
治疗后
6(17.4)
14(46.7)
6(22.6)
4(13.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
眼底FFA表现
复查结果
治疗组
对照组
基本正常
13
11
视网膜静脉荧光充盈时间
<10S
15
13
11-16S
5
7
消失
4
3
基本消失
15
11
视网膜静脉出血荧光占蔽区
部分消失
9
10
未改变
4
7
消失
11
6
黄斑部荧光渗漏
减少
17
2
3.实验检查结果
3.1 血脂 30例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平均士标准差分别为4.32士0.85(mmol/l)和1.72士0.36(mmol/l),治疗后分别为3.68士0.64(mmol/l)和1.36士0.24(mmol/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批
3.2 血液流变血性 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见表2
表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测定结果
时间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mpo.s)
红细胞压积(%)
23.1S-1
38.2S-1
15.8S-1
治疗前
6.68士0.56
9.17士0.62
14.23士1.53
1.82士0.25
47.96士0.62
治疗后
6.38士0.46
8.72士0.74
13.08士0.84
1.72士0.11
44.23士0.43
P
<0.05
﹥0.05
<0.01
<0.01
<0.01
从表3可以看出,血塞通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变。
4.讨论
血塞通注射液系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及眼部血流量作用,用于视盲不清,心脑脉阻等病症,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云雾移睛、视眼昏渺等范畴,以水肿、出血、血流淤滞为主要病理改变,本病当为辩证中医血瘀证,血塞通治疗为本病所吻合,相得益彰。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血塞通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血栓等作用,可具有最大限度降低静脉阻塞及改善视网膜的营养状况,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血塞通同时具有降血脂及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起到预防作用,本组观察结果表明,血塞通联合西药组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治疗,视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良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廖华萍,王玲.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37 - 54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为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以来在我院住院和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左眼18例,右眼12例,年龄最小24岁,年龄最大69岁,平均年龄49岁,最低视力0.15,最高视力0.4,视网膜中央阻塞18例,分支阻塞12例。
1.2方法 将血塞通粉针剂400mg 加入500ml葡萄糖注射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本组为2疗程,其他辅助用药为维生素C,神经节苷脂,肌苷氯化钠等,伴有高血压者正常服用高血压药物。
2.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2],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视网膜出血基本吸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示静脉管壁无渗漏,视力恢复(1. 0 以上或发病前视力);好转:视网膜出血部份吸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渗漏减少,视力有好转(视力提高1 ~ 3行);未愈:视网膜出血未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视网膜静脉无改善。或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视力无变化或下降。
2.2 治疗结果 视网膜中央静脉干阻塞18例,临床痊愈4例,有效9例,无效5例,分支阻塞12例,临床治愈9例,有效3例,两者总有效率82.3%,疗程最长48天,最短15天,治疗后视力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视力比较[眼(%)]
3.0—4.0
4.1—4.5
4.6—4.9
4.9以上
治疗前
9(27.4)
17(56.8)
3(12.8)
1(3.0)
治疗后
6(17.4)
14(46.7)
6(22.6)
4(13.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
眼底FFA表现
复查结果
治疗组
对照组
基本正常
13
11
视网膜静脉荧光充盈时间
<10S
15
13
11-16S
5
7
消失
4
3
基本消失
15
11
视网膜静脉出血荧光占蔽区
部分消失
9
10
未改变
4
7
消失
11
6
黄斑部荧光渗漏
减少
17
2
3.实验检查结果
3.1 血脂 30例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平均士标准差分别为4.32士0.85(mmol/l)和1.72士0.36(mmol/l),治疗后分别为3.68士0.64(mmol/l)和1.36士0.24(mmol/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批
3.2 血液流变血性 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性检查结果见表2
表3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测定结果
时间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mpo.s)
红细胞压积(%)
23.1S-1
38.2S-1
15.8S-1
治疗前
6.68士0.56
9.17士0.62
14.23士1.53
1.82士0.25
47.96士0.62
治疗后
6.38士0.46
8.72士0.74
13.08士0.84
1.72士0.11
44.23士0.43
P
<0.05
﹥0.05
<0.01
<0.01
<0.01
从表3可以看出,血塞通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变。
4.讨论
血塞通注射液系主要成分三七总皂苷,本品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及眼部血流量作用,用于视盲不清,心脑脉阻等病症,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云雾移睛、视眼昏渺等范畴,以水肿、出血、血流淤滞为主要病理改变,本病当为辩证中医血瘀证,血塞通治疗为本病所吻合,相得益彰。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血塞通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溶血栓等作用,可具有最大限度降低静脉阻塞及改善视网膜的营养状况,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血塞通同时具有降血脂及降低血液粘滞度的作用,起到预防作用,本组观察结果表明,血塞通联合西药组治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治疗,视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效良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廖华萍,王玲.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37 - 54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