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常常忽视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数学教学应注重挖掘学生动力资源,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加强思维训练,以开发学生资源,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其生命成长。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方法、态度、能力、习惯和学生积累的数学知识,都是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其作用于其它的教育资源,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资源。
二、学生资源的界定及其特点和种类
1.学生资源的界定
本文所讲的“学生资源”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其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等。
2.学生资源的特点
①生动性和鲜活性。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新知总是并且只能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建构。
②生成性。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主体,其自身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和创新性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不可以用简单的计量方法来衡量的,其体现于无限的生长之中。
③易用性。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
④差异性。主要指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素质、生理特征、兴趣爱好、教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从而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及其创新潜能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①巧问促趣,引导参与。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在一节函数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g(x)=f(x a) f(x-a)的定义域,其中a<0。
某学生板演时解答如下:要使f(x)有意义,x必须且只需满足:
0<x a<1……①
0<x-a<1……②
由① ②得,0<2x<2,即0<x<1。
所以函数g(x)的定义域为(0,1)。
面对该同学的解法,有的同学感到“妙哉!”,有的同学感到“怪哉?!”。说实话,要不是该同学的“创新”,笔者也未料到同学有如此“可爱的错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倘若此时教师只给正确解法,则实属资源浪费。
②启发质疑,引导参与。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推动力。由于情景诱发、师生彼此接纳、理解,学生潜能可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多元智力,此时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就可能成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③鼓励解疑,引导参与。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只有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教师要把解疑权交给学生,发动学生共同讨论,互相解疑,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疑。
④大胆放手,引导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有些线索清晰、内容熟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专题或章节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反客为主,充当教师角色。
2.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直接经验和能力的支撑。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
①找准认知停靠点,让新知构建在旧知上。
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②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经验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只有不断接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建立联系,使新的教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才能习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得到陶冶。
③利用学生已有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现有数学教材不仅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也为这种改变提供了可能。数学新教材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每一章节内容都有“问题探讨”或“旁栏思考”和“阅读思考与讨论”,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④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习不断动态生成。
本人认为,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往往体现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体现了学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再创造,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3、开发学生的环境资源,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把学习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建立课堂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
①营造数学学习环境。校园、班级的布置,要有数学走廊、数学墙报,年级、班级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以营造学习数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习得数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②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我们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例如,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组织数学辩论赛、图片展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参加社区活动、社会活动,主动地开展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机会,丰富活动经验。
4、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①教学目标富有弹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对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②学习方法形式多样。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学生喜欢自学,有的学生喜欢交流探讨,有的学生喜欢调查访问或调查研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形式多样。
③学习伙伴互相促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他在与其他伙伴共同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总之,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新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我们的课堂回味无穷,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3] 杨红萍、崔克忍.《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9期.
[4] 张慧琪.《学生——可开发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云南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七中学)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方法、态度、能力、习惯和学生积累的数学知识,都是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其作用于其它的教育资源,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教育资源。
二、学生资源的界定及其特点和种类
1.学生资源的界定
本文所讲的“学生资源”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其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等。
2.学生资源的特点
①生动性和鲜活性。按照建构主义理论,新知总是并且只能在旧知的基础上建构。教师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这种建构。
②生成性。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主体,其自身创造性能量的释放和创新性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不可以用简单的计量方法来衡量的,其体现于无限的生长之中。
③易用性。学生资源与学生同在,只要面对学生,教师就拥有这些资源,无论是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还是个别辅导,随时随地可以加以利用。
④差异性。主要指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素质、生理特征、兴趣爱好、教育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从而造成学生个体之间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特点及其创新潜能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三、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①巧问促趣,引导参与。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在一节函数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g(x)=f(x a) f(x-a)的定义域,其中a<0。
某学生板演时解答如下:要使f(x)有意义,x必须且只需满足:
0<x a<1……①
0<x-a<1……②
由① ②得,0<2x<2,即0<x<1。
所以函数g(x)的定义域为(0,1)。
面对该同学的解法,有的同学感到“妙哉!”,有的同学感到“怪哉?!”。说实话,要不是该同学的“创新”,笔者也未料到同学有如此“可爱的错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倘若此时教师只给正确解法,则实属资源浪费。
②启发质疑,引导参与。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推动力。由于情景诱发、师生彼此接纳、理解,学生潜能可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多元智力,此时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就可能成为教育、鼓励学生的个体资源。
③鼓励解疑,引导参与。质疑是手段,解疑才是目的。只有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教师要把解疑权交给学生,发动学生共同讨论,互相解疑,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解疑。
④大胆放手,引导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有些线索清晰、内容熟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专题或章节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反客为主,充当教师角色。
2.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知识的建构有赖于既有知识、直接经验和能力的支撑。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
①找准认知停靠点,让新知构建在旧知上。
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②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经验参与课堂活动。
学习只有不断接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建立联系,使新的教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才能习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得到陶冶。
③利用学生已有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
现有数学教材不仅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也为这种改变提供了可能。数学新教材一大特点就是几乎每一章节内容都有“问题探讨”或“旁栏思考”和“阅读思考与讨论”,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④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习不断动态生成。
本人认为,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往往体现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体现了学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再创造,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3、开发学生的环境资源,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生活处处皆学问,要把学习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建立课堂学习和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
①营造数学学习环境。校园、班级的布置,要有数学走廊、数学墙报,年级、班级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以营造学习数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生活中耳濡目染,习得数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
②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实践性和开放性,我们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例如,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组织数学辩论赛、图片展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参加社区活动、社会活动,主动地开展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学习机会,丰富活动经验。
4、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①教学目标富有弹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存在差异,他们对学习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目标要有弹性,要对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②学习方法形式多样。不同的学生有各自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学生喜欢自学,有的学生喜欢交流探讨,有的学生喜欢调查访问或调查研究,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形式多样。
③学习伙伴互相促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他在与其他伙伴共同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总之,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新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我们的课堂回味无穷,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3] 杨红萍、崔克忍.《新课程实施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9期.
[4] 张慧琪.《学生——可开发利用的宝贵教育资源》,《云南教育》.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