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读本》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实践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我们常常将其束之高阁,这使得《读本》的使用效益大打折扣。笔者在此主要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读本》的阅读,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一、确定切实的阅读目标
首先,明确学习重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做到将《读本》里面的每一篇本章都精读,所以学生要根据自读提示有重点地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大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简介、思路、语言,这些都是文章的重点。所以,学生阅读前应当重视标题,根据标题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效果远比“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好的多。例如:学习汪国真的《短文五则》,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将这五则短文当作散文来读”,汪国真是诗人,其文章中的优美语言蕴含着丰富哲理,我们需要仔细体会其背后的含义。那么本文的自读要点是: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哲理的深刻。例如:学习余秋雨的《老屋窗口》,阅读提示学生按照要求思考,如果作者采用现实——回忆——现实的思路来写,会有什么效果?再例如:学习谢冕的《永远的校园》,阅读提示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等。阅读提示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方向明确,更有针对性,同时保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其次,区别对待《读本》中的内容。《读本》内容繁多我们不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区别对待。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与教材具有关联性。对于那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我们要多下些功夫,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通过《读本》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读本》中的《晋公子重耳出亡》,了解秦晋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理解。再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荆轲刺秦》了解《战国策》的写作特点。二是,介绍语文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语文,尤其是关于阅读的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读本》第一册学习的《语言运用和语境》《得体》;第二册中的《词语的理解》《词语的选用》;第三册的《怎样写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等,这些都是阅读学习的重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主动阅读并长期坚持才能提高阅读水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成查阅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疑点或者难点要圈点勾画,然后动手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直到弄懂为止。二是,养成诵读的习惯。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对于语感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大声诵读课文,养成诵读的好习惯。三是,养成写读书卡的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增强自己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四是,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思考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前提,知识的获取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勇于质疑的好习惯。五是,养成与他人交流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新的感受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水平。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丰富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例如:学习《水浒传》《红楼梦》这些名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三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围绕《读本》设计一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就《读本》内容进行征文比赛,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独自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践教学中,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确定切实的阅读目标
首先,明确学习重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做到将《读本》里面的每一篇本章都精读,所以学生要根据自读提示有重点地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大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简介、思路、语言,这些都是文章的重点。所以,学生阅读前应当重视标题,根据标题进行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样的阅读效果远比“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好的多。例如:学习汪国真的《短文五则》,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将这五则短文当作散文来读”,汪国真是诗人,其文章中的优美语言蕴含着丰富哲理,我们需要仔细体会其背后的含义。那么本文的自读要点是: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哲理的深刻。例如:学习余秋雨的《老屋窗口》,阅读提示学生按照要求思考,如果作者采用现实——回忆——现实的思路来写,会有什么效果?再例如:学习谢冕的《永远的校园》,阅读提示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对北大的感情等。阅读提示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方向明确,更有针对性,同时保证了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其次,区别对待《读本》中的内容。《读本》内容繁多我们不能做到每篇文章都精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区别对待。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与教材具有关联性。对于那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我们要多下些功夫,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注意知识的迁移,通过《读本》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做到课内外相结合。例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读本》中的《晋公子重耳出亡》,了解秦晋之间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的理解。再例如: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荆轲刺秦》了解《战国策》的写作特点。二是,介绍语文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语文,尤其是关于阅读的学习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读本》第一册学习的《语言运用和语境》《得体》;第二册中的《词语的理解》《词语的选用》;第三册的《怎样写议论文》《论点和论据》等,这些都是阅读学习的重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主动阅读并长期坚持才能提高阅读水平。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应当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成查阅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于疑点或者难点要圈点勾画,然后动手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直到弄懂为止。二是,养成诵读的习惯。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对于语感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大声诵读课文,养成诵读的好习惯。三是,养成写读书卡的习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增强自己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四是,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思考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前提,知识的获取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提问、勇于质疑的好习惯。五是,养成与他人交流心得的习惯。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得新的感受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阅读质量,提升阅读水平。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丰富第二课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二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例如:学习《水浒传》《红楼梦》这些名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三是,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学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围绕《读本》设计一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就《读本》内容进行征文比赛,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独自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践教学中,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要想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