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执教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成为指导者,更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靠的是个人的主动研修,教师的执教能力,不仅仅在课堂,而要从聚焦课堂到关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备课能力
  提到备课,通常大多数老师是先看看教材,有没有变化;再看看教参,有啥要求;然后是找出相应的材料,抄写下来。如果是上公开课,再到网上查查优秀案例。“拿来主义”在支撑教师的备课活动。可以说,当前老师独立备课就是首先找资料,看别人的优秀教案,有强大的依赖性。长期下去,就不会备课了。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材料怎么办?因此,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特别是独立备课能力迫在眉睫。
  1.同伴互研,“一课三备”
  首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独立构思课堂框架,形成一次教案 ,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
  然后与同伴讨论交流、点评,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采用说课或空讲的形式,汇集集体的智慧,改进自己教案,形成二次教案,以“非我”的角色进入文本;
  按照教案上课,还会有不同的收获,课后反思,再次修改形成三次教案。
  这样的一份教案既利于学生的学习,又利于教师的成长。当然这种备课方式占用的时间多,如果课课都这样去备,不太现实。那么教研組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分工合作,形成一份共同的、成熟的教案。但每位教师上课前,一定要有二次备课,要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学。其实,虽然是同样的教案,但看到的一定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中对于细节的处理,要靠教师本身,而不是精彩的教案。
  2.个人自修,“一课三备”
  与同伴共同备课互研,可以采用这种“一课三备”的方式,共同成长。但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个人独立备课自修,同样可以采用这样 “一课三备”的方式。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三次备课,三个关注重点(自我经验、文献资料、课堂现实)和两次反思(经验与理念、设计与现实)的课堂改革经验,无一例外是教师成长的捷径。
  教师备课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再把教材教“薄”。深度解读,适度教学。“独立思考在先,参考资料后滞”是老师备课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自己班级学情认真设计(预设)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实,我们一些教师认为写教案就是备课,教案写完了,课就备完了。这是对备课的一种错误认识。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道工序,写教案不等于备课。
  (二)提高上课能力
  不管是怎样精心的教学设计,都要到课堂上去实施。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师去上,都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
  1.教在应教处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不讲什么。很多专家倡导“三讲三不讲”:三讲:核心内容讲、思路方法讲,疑点难点讲。三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一看就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还应加一句话:“教是因为需要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分析学情,把握授课重点。一般地,每一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其余的时间应是学生在思考、在练习、在落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都认同这样一种说法:听一遍,我明白了;说一遍,我记住了;写一遍,我不忘了。
  2.形成能力上
  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学生能力形成的程度是教学检测的终结指标。学生是否有主动提问的习惯、是否有积极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是否有自觉记笔记的习惯、学生是否有潜心阅读的习惯……这些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比知识更本质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一辈子受用的知识。浙江省教育厅教育室张丰主任说过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学校任务是尽可能让学生离开学校时还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3.个别辅导上
  表现在是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培优,为这部分学生设计综合性作业、循序渐进的作业,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因为靠听课听出来的学生绝不是优秀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个别辅导。一节课,全班学生不可能都顺利学会新知识,教师没有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弥补其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缺陷,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遗憾的课堂,这样的学困生一定会越来越多。
  (三)提高评课能力
  一个专业成熟的教师不仅是学者,也应该是研究者。很多一线教师总认为研究是教研人员与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教好书就行了。其实,我们做教师的,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研究者,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实践,每天都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反思,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现在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比如一些课堂观摩活动,有些教师听完课就走了,后面的研讨活动根本不参加,认为没多大用处。其实,我们听的课只是范例,真正的教研恰恰是课后的研讨部分。只有教者和听者互相交换思想、共同研究,总结经验、寻求策略,教研活动才有生命,教师才真正进入自我专业发展的进程中,这也正是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所在、新课程倡导的做研究型教师的意义所在。
  因此,听课评课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备课、上课、评课是教师执教能力的三个基本方面,也是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老师们并不是靠专家的传授和指导而成长的,他们获得成长的最重要的方式,是以积极、正确的方法研磨课堂教学的行动。导师在此中的作用,主要是方法的启示与观点的影响、氛围的营造与个别的析评。
  教师只有让自己真正成为主体,主动学习、研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教学质量也才能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其他文献
首先,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改革。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就是如何促进学生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
期刊
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但是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关系以及认知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而且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集中注意时间很短,一般只有5—10分钟。所以运用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的画面,富含节奏韵律感,幽默诙谐,拟人夸张的语言,能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的图像,更能激发幼儿的听说兴趣。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就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图像,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表达形式,根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习母语、实践母语的课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扎扎实实的教语文。  什么是“语文”?顾名思义,“语文”就是语言文字。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为教与学的核心。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理解、品味、欣赏、积累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那么,课堂上怎样做才算是教语文呢?  一、语文课要教会学生读书  语文课上不能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它的开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是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地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纳入课时计划,并在实施中步入正轨。
期刊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以其富有感染力的的音效、生动直观的图像、启发性的视频片段和人机互动的特点脱颖而出,多媒体课件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丰富起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感染力、直观性和启示性。教师通过对传统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行为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激增和教育本身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观念已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育观念。提倡教师教学生怎样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潜力及其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探究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了中小学课堂,使教学内容由传统的静态教授变为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并茂的动态传播,提高学生的学
期刊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信息化为主流的现今,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受到时代的洗礼接受着不同的思维教育,拥有着与过去不同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的上课模式被融入课堂,老师录制教学视频也成为了老师教学的“家常便饭”。课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选择自己未领悟的内容进行在线的学习也俨然成为一种学习状态。而这样的模式应运而生后,使得学生学习没有了时间的限制,他们不用再担心走出课堂后父母因忙碌而无人教他们学习,并且他们还能
期刊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不但是生物科学的基础,而且也是初中生物教学法的基础。生物实验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层组织单位,是学生生活的学习的基本场所,良好的班集体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因此,如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现代班主任所要关注的部分。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引领者和监管者,负有影响整个班集体的责任,班级管理从传统的管理到现在的人本主义管理,其发展还有待提高。  一、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  1.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素养和人格发展  班主任一方面是教师,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
期刊
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创设有效且持续性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作为研究专题展开研讨。主要针对2个问题进行研讨:1、通过《指南》研学,掌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判断每个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效的学习性区域。2、以“主题”为主,显性、重点地展开线索,适当兼顾各“领域”经验的平衡,抓牢“核心经验”,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学着进一步关注学习过程、尊重幼儿主观意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