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这种积极愉悦的因素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激情引趣;激发欲望;激励想象
语文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着眼自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一节语文课,学生是否乐学,关键看其兴趣,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伊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的开篇语可这样激情引趣:“同学们,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吧?可你们到过大海的深处吗?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赶快从书中来寻求答案吧。”在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这一要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读课文,读后又肯定会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中心词积极思考,去寻找文中相应的语句或是段落,仔细品味,效果甚好。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导言固然重要,但新颖别致的过渡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都离不开过渡语,每一处过渡语的巧妙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情境,它像调味剂一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乐在其中。例如,在教学《灰雀》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朗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时,教师可先以板画、粘贴或电脑课件等形式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灰雀的外形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用语言稍加点拨,“看到这么活泼、欢快的灰雀,你们一定非常喜爱,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看你是否真的喜爱灰雀呢?”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读的情境,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自然就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对于某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读一读,或者是动笔画一画,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疑激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设疑外,还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灰雀》一课,应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设疑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应设有疑问,就连过渡语都设有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要把质疑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多创造让学生质疑的机会,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会问的能力,那么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形成了。有句话“创新始于问题”,因此,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多注重从多角度去设疑,还要让学生多质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提问的方式,拿教材中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这种类型题来说,这是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师常采用比较的方法。但如果教师提问方式不同,其给学生获得的结果也截然不同。比如拿“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这句话同书中原句相比,如果教师这样问:“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其实无需细读或推敲,学生都能答出书中的句子写得好。但如果我们变一种方式提问:“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把你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读自悟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逐渐掌握语言的技巧。这种比较的训练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学习了语文。
三、激励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有多处可运用激励想象的教学方法。例如,课文第2自然段写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而找遍整个树林,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列宁边找边会想些什么,通过合理想象,更能真切体会到列宁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的焦急。再如,学完课文后,教师可提出:“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些什么?”意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想象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在议中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激情引趣;激发欲望;激励想象
语文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着眼自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一节语文课,学生是否乐学,关键看其兴趣,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伊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的开篇语可这样激情引趣:“同学们,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吧?可你们到过大海的深处吗?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赶快从书中来寻求答案吧。”在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这一要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读课文,读后又肯定会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中心词积极思考,去寻找文中相应的语句或是段落,仔细品味,效果甚好。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导言固然重要,但新颖别致的过渡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都离不开过渡语,每一处过渡语的巧妙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情境,它像调味剂一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乐在其中。例如,在教学《灰雀》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朗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时,教师可先以板画、粘贴或电脑课件等形式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灰雀的外形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用语言稍加点拨,“看到这么活泼、欢快的灰雀,你们一定非常喜爱,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看你是否真的喜爱灰雀呢?”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读的情境,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自然就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对于某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读一读,或者是动笔画一画,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疑激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设疑外,还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灰雀》一课,应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设疑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应设有疑问,就连过渡语都设有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要把质疑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多创造让学生质疑的机会,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会问的能力,那么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形成了。有句话“创新始于问题”,因此,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多注重从多角度去设疑,还要让学生多质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提问的方式,拿教材中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这种类型题来说,这是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师常采用比较的方法。但如果教师提问方式不同,其给学生获得的结果也截然不同。比如拿“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这句话同书中原句相比,如果教师这样问:“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其实无需细读或推敲,学生都能答出书中的句子写得好。但如果我们变一种方式提问:“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把你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读自悟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逐渐掌握语言的技巧。这种比较的训练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学习了语文。
三、激励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有多处可运用激励想象的教学方法。例如,课文第2自然段写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而找遍整个树林,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列宁边找边会想些什么,通过合理想象,更能真切体会到列宁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的焦急。再如,学完课文后,教师可提出:“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些什么?”意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想象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在议中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