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而音乐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关键词:理论;心理;鼓励;互助合作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音乐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获得比其它学科更高的对世界、对人认识的启迪。因此,如何培养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对我们的音乐教育的推动和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关于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方面的理论课程
学习有关教育心理方面的理论课程,例如: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不仅仅可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让我学到音乐教育的成功手段,能弥补自己在教育心理上的缺陷,对提高音乐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此外,还可以学习关于如何提高教师健康心理的课程来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二、通过对学习、生活和思想的自我调节来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音乐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不悲观厌世,也不随波逐流。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心理素质的调节
除了以上几点外,音乐教师还应注意的是:即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进行调节,一定要控制在与自己当时的教育目标相匹配的状态上。关键之处在于: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际反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定在教学目标上。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而决不是放任自流的、毫无约束的、无目的的宣泄。所以,教育目标是出发点。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
(1)音乐教师的表情必须是自然而鲜明的,不是造作的、矫饰的,而是富有感染力的。
(2)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动作,形象必须整洁,合乎身份,动作一定要优雅。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才会油然而生。
(3)音乐教师在唱歌或讲话时,应充分发挥音乐的长处,特别要注意良好地运用自己的“嗓音的表情因素”,要用规范的语言。
教学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音乐教师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心理素质,尽可能的不要走教学的弯路。俗话说的好:理论加实践才能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这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和形成的个性特征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敢于展现自己才艺的能力,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歌音乐能力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还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减少对学习的恐惧。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1.激发式教学,以鼓励为主
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中都有着表现自己音乐才能的欲望,但由于他们有时想的太多,缺乏自信,怕唱的不够好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最终没有了上台的勇气。记得一次课上,笔者给六年级学生上《歌声与微笑》这节音乐课时,许多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本以为这节课自己上得还不错,但叫学生自己上来演唱的时候却遇到了尴尬,没有一位同学敢站出来唱。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在后面听课的指导老师突然站了起来,她说:“我知道同学们其实都非常喜欢这首歌,对这首歌的理解也各有各的想法,许多人在挑战自己的时候都会有退缩的心理,怕自己唱不好,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膝盖稍稍直一下,你其实就已经成功了。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表现欲望完全地释放出来,超越自己,让我们的实习老师对你们这个班级刮目相看”。指导老师精彩的演讲,学生们都有些蠢蠢欲动了,果然,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争先恐后地想表现自己。因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对培养他们的音乐心理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对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时,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宁愿把难度降低一些,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高自封不合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曾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教学。
4.因材施教,师生互助合作,共同提高音乐心理素质
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谦虚好学且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单利用课堂教学可能无法满足他们学习音乐的要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器乐小组等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学生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那些基础好、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做师傅,以自愿的原则让他们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结对,利用平时进行帮学活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收到了全面提高的效果。
每一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其实也会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用情感去创新学习,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音乐教师教学的目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都能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和健康的音乐教育氛围,为人类的文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面。而音乐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只有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关键词:理论;心理;鼓励;互助合作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音乐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获得比其它学科更高的对世界、对人认识的启迪。因此,如何培养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对我们的音乐教育的推动和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关于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方面的理论课程
学习有关教育心理方面的理论课程,例如: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指导性很强的学科。笔者认为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不仅仅可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让我学到音乐教育的成功手段,能弥补自己在教育心理上的缺陷,对提高音乐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此外,还可以学习关于如何提高教师健康心理的课程来提高自身的人生价值观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观。
二、通过对学习、生活和思想的自我调节来提高教师的音乐心理素质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音乐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2.要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我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及优势,不依赖于他人的看法和领导和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明确教师工作的价值。乐观、积极、自尊而不自卑,要把自己看成是命运的主人,不悲观厌世,也不随波逐流。当教育工作遇到挫折时,一方面能进行反思及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又能客观地分析学生、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不至于产生明显的挫折感。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角色要求教师不能将烦躁冲动的情绪带入课堂,以免传染给学生,并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往。但如果走出课堂,则尽可以暂时去掉“教师”这个标签,随意挥洒一下自己的喜怒哀乐。
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心理素质的调节
除了以上几点外,音乐教师还应注意的是:即时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进行调节,一定要控制在与自己当时的教育目标相匹配的状态上。关键之处在于:一定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际反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定在教学目标上。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而决不是放任自流的、毫无约束的、无目的的宣泄。所以,教育目标是出发点。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音乐心理素质的调节方法:
(1)音乐教师的表情必须是自然而鲜明的,不是造作的、矫饰的,而是富有感染力的。
(2)音乐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动作,形象必须整洁,合乎身份,动作一定要优雅。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才会油然而生。
(3)音乐教师在唱歌或讲话时,应充分发挥音乐的长处,特别要注意良好地运用自己的“嗓音的表情因素”,要用规范的语言。
教学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苦的,音乐教师一定要抓紧点滴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音乐心理素质,尽可能的不要走教学的弯路。俗话说的好:理论加实践才能成功。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未形成,这个阶段的心理活动和形成的个性特征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外,还要培养他们敢于展现自己才艺的能力,充分激发中学生的歌音乐能力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还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减少对学习的恐惧。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
1.激发式教学,以鼓励为主
小学生的潜在意识中都有着表现自己音乐才能的欲望,但由于他们有时想的太多,缺乏自信,怕唱的不够好在同学面前丢面子,而最终没有了上台的勇气。记得一次课上,笔者给六年级学生上《歌声与微笑》这节音乐课时,许多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本以为这节课自己上得还不错,但叫学生自己上来演唱的时候却遇到了尴尬,没有一位同学敢站出来唱。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在后面听课的指导老师突然站了起来,她说:“我知道同学们其实都非常喜欢这首歌,对这首歌的理解也各有各的想法,许多人在挑战自己的时候都会有退缩的心理,怕自己唱不好,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只要膝盖稍稍直一下,你其实就已经成功了。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表现欲望完全地释放出来,超越自己,让我们的实习老师对你们这个班级刮目相看”。指导老师精彩的演讲,学生们都有些蠢蠢欲动了,果然,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争先恐后地想表现自己。因此,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对培养他们的音乐心理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对学生传授音乐基础知识时,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不能对他们要求过高,宁愿把难度降低一些,使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3.发挥不同形式的音乐教学手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个性很强,有的好表现,有的孤高自封不合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曾采用合唱、器乐合奏、集体的律动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的教学。
4.因材施教,师生互助合作,共同提高音乐心理素质
对于那些有一定音乐基础、谦虚好学且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学生,单利用课堂教学可能无法满足他们学习音乐的要求,这时就可以通过各种兴趣小组,如合唱队、舞蹈队、器乐小组等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学生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那些基础好、又乐于助人的学生做师傅,以自愿的原则让他们与基础较差的学生结对,利用平时进行帮学活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收到了全面提高的效果。
每一门学科都是相互联系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其实也会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用情感去创新学习,真正找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音乐教师教学的目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音乐心理素质都能得到质的飞跃,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和健康的音乐教育氛围,为人类的文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