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y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形成?学生的思维决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发展的。笔者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认为立足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尝试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探究、自主学习,并加强情感和个性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一、立足数学问题,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习效应
  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比如对概念的抽象,原理的形成,结论的寻求,方法的思考,要深入到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直观活动,概括活动以及具体化等智力活动方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 其次,要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抓好和建立知识的“生长点”和“连结点”教学。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 第三,以问题解决过程为线索,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以观察、实验、分析、综合为基本方法,强化知识的开发与吸纳,追求课程内容的展开和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效应。 第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情境内容,打破学科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界限,促进学生由生活走向学科,再由学科走向生活,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和技能方法,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问题。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这一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不同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和“制作与分析统计图表”等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应用。
  
  二、建立合作、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友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教师角色要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思想的引导者。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其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行为充分信任,要坚信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必要技巧,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来调整自身的行为和自我评价。 第三,教师在设计框架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高度创设问题情境,并创造条件和契机让学生独立地自我思考,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和个性时间和空间。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实验和多样化的探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尤其在学生未达到较高境界时,为他们提供形象支持的素材,以帮助他们理解,教学要视学生直接经验,重视第一手材料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具体形象的认识支柱。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并且当自己的观点与集体不一致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教师要应使教学内容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让成功感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旅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
  
  三、加强情感教育,面向学生个性化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的自信。”个性化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教育,首先,从学生认识情感的心理角度去研究学生,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感染,使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新,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给学生以争辩、探讨的空间。 其次,注重挖掘隐含在课程中实施中的智力和非智力的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不失时机的给予关照和偏爱,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得有所长。 第三,要精心创设一些对智力和意志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使教学充满激情和生命气息。 第四,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做有心人,精心设计,巧妙提出有一定质量、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的去想象、创造的问题,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注意培养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设计问题要有一定梯度。要一题多解,有激励性,并找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第五,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人格的塑造,鼓励他们大胆追求自己的目标,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感受学习中的挫折,树立克服困难和障碍的信心,鼓励他们敢想、敢干、敢冒风险,树立自尊、自信、自强、不唯书、不迷信权威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不断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推动创新活动的发展。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人为本,创造无限”的教育理念渗透在教书育人中,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回归主体,发展主体,抓好问题的尝试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充分利用“导学、助学、促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求知欲,使学生更生动、活动、主动地学习,成为自主学习创新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志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湖南出版社2000年版
  2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顾钟锦《中国教育研究论坛》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版
  4 王鸿钧《数学思想方法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可以说没有计算就没有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 多年来,老师们也是各尽其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
期刊
学贵在“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裨益。巧妙地设疑,可以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营造质疑环境,鼓励大胆想象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
期刊
[摘要]遵循《新课程标准》,创设“故事”场景、“练习”场景、“问题”场景、“游戏”场景,激发学生体育热情,让体育教学焕发活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体能发展,陶治情操,最终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  [关键词]创设场景;场景教学;体育活力;激发;展现;分享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
期刊
【摘要】 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
期刊
人们把数学看成是思维的体操。而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最佳时节”。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新的课程改革,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
期刊
【摘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激发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参加的机会;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自主建构知识,参与小结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其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现代数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了使小组合作收到实效,我校连续两个学期数学课堂研究的主题都是“小组合作”,经过大家不断学习、思考、实践、反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整理出来,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小组合作前,做好准备。    小组合作前,一定要明确提出合作目的、要求和方法等,可以是教师以语言的形式或文字的形式直接提出来,也可以师生交流、大家互相补充形成
期刊
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
期刊
进入高中阶段,许多学生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对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由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学习环境、教材内容、学习方法的变化,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那么成绩落后的原因何在?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同学应怎样顺利度过适应期呢?初高中数学怎样衔接,如何给学生搭一个坡度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