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物体浮沉三种状态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剖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体沉浮的三种状态,作为初中物理学重要教学环节,对今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物体沉浮的三种状态分析,有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物体受力分析,从而轻松解决物体浮力的相关计算问题。
  【关键词】物体浮沉 状态 物理教学
  
  概述:物体浮沉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下沉,是物理浮力教学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程中物体浮沉的三种状态教学进行分析,总结出初中物理雪中物体浮沉三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结合笔者的亲身教学经历做出解答。
  一、浮力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浮力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初中生升学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浮力包含了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察,如受力分析、二力平衡、密度、压力、液体压强等。初中浮力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及自身动手操作,掌握物体浮沉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的分析,并通过实验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但是由于初中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从深层次的向学生阐释浮力原理,致使初中浮力教学产生了问题。
  二、物体浮沉三态教学现状
  笔者根据我区几所初中院校的学生进行抽查,总结出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几个方面。
  1、学生认为初中物体浮力难学
  笔者通过对我区几所初中院校的学生抽查中,得出70%的学生认为初中物理浮力难学,概念较多且知识容易混淆。同样有一些老师也对这一点表示认同,认为初中物理浮力教学难教,学生通过学习不会综合应用,浮力计算题解题也存在困难。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浮力教学要求学生的思维综合能力较高,对书中概念与物体实验的结合度要强,在完成前两者的同时由于浮力计算还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
  2、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很难与理论相结合
  在这次调查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浮力问题常常出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但通过物理课堂的理论学习,很难与生活中浮力发生的现象联系到一起。这个问题,从前层面上分析,初中生接受能力有限,不能通过简单的教学使学生很快的对初中物理浮力知识有一个较为清楚的了解。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教学方法不够贴切、灵活,致使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浮力上存在滞后性。
  3、浮力实验与教学存在脱节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两个重要问题以外,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在实物理实验与物理教学之间存在脱节的问题。笔者认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单一,只局限于书本设立的课本实验,物理课本中的实验,大多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很难把繁杂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物结合起来。再者很多学校由于硬件设施配置不够完善,导致物理浮力课程只有老师做出演示实验,学生不能亲自动手体验实验。
  三、解决方案
  初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各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笔者根据以上调查,结合相关教育教学案例,总结出针对物体浮沉三种状态教育教学的改革方案,希望大家能从笔者总结出的方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
  1、理清物理教学中的思路
  思路是事物产生之前的总体构想,初中物体浮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下沉教育教学课程也是如此,只有明确课程的教育教学方向与目的,才能使初中物理课程变得简单易懂。例如学生对初中物理课中阿基米德原理理解过程当中,初中学生很容易混淆物体的体积和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此类问题,在这个时候就要先明确对初中学生的讲课角度是否正确,理清教学思路,从根本确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构建的整体思路,改变课程的授课角度和教学内容,使学生一步步了解枯燥难懂的物理定律。
  2、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事物的喜好程度有可能决定为此改变自己的态度。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多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物体浮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还可以大大改善初中物理课程的课堂气氛和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进度。通过激发学生上课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大大减少了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问题。例如物理课堂上阐述浮沉三态的内容时候,可以让学生以肢体动作来表现浮沉三态的状态,生动课堂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浮沉三态的了解和认知。
  3、实验是一个生动的教学方法
  实验是一个生动的教学方法,实验课可以吧物理课程当中繁杂的理论知识和物理公式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上实验课的过程当中,生动形象的掌握难懂的物理知识。但在实验课程之后要把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总结,使知识能够准确与实验中的情形联系在一起。在上实验课程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准备有关物体浮沉三态实验的相关内容,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后有所收获。在物体浮沉三態实验课程当中还应该大量加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实验,使学生养成平常对周围生活用科学的角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针对物体浮沉三态实验过程当中,让学生准备生活中自己认为有关物体浮沉的现象及实验,并组织学生在一起实验,验证学生找寻的试验是否与物体浮沉三态有关。通过此类实验,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物体浮沉三态的深层次了解和分析,减少了实验课程只有老师安排学生实验的单一教学方式,活化了课堂气氛。
  结束语:通过以上笔者针对物体浮沉三种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的教学解析,大家应该认识到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及物理浮力教学所存在问题。笔者相信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对初中物理浮力课程产生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物理浮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屈俊良,王爱芳.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探讨.
  [2] 涂先见.浅谈初中浮力问题的教学.
  [3] 赵安强.理清思路掌握方法突破浮力计算.
  [4] 陈步俊.初中浮力问题的教学探讨.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普通高中物理教师,有责任把这种‘吃苦精神’教育带进校园、带人我们的课堂,让更多的祖国花朵们获益匪浅,增强国民素质。下面就是我关于怎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吃苦精神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一、兴趣与吃苦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从这个方面来看,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
苏科版数学新课标教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突破。从形式上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课程设计、实施上看,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生成过程。从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然而,在课堂变得“热热闹闹”、展现出“一片曙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做法上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偏差,甚至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危险。那么,究竟如何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突出学生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精心设计导入,优化教学过程,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到“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和“积极创新”,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设情境    一、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经常在一些美术课堂教学中听到这样的话:“请大家跟着老师画”、“跟着老师做”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特别重视探究学习活动,明确指出“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我省将适当的时候全面实施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理解新一轮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新的课程标准,树立新的化学课程理念,更新化学教学观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实现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搭建教学平台、整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不断提高物理学科的魅力指数、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在“激情引思、师生互动、轻松愉悦”中催生学习情感,提高教学质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 优化方法 彰显魅力 提高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沟通对接,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建立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的有关精神,结合自己的有效教学实践,探讨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并倡导利用这种发散性思维技术来完成课堂有效教学,切实实现学生多元的知识建构,对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科学;有效教学    一、导言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问”是起点,“问”是
体育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因素基本相同进行组合,划分不同层次,确定不尽相同的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并制定不同评价标准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层次学生的个性和体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以达到共同提高。    一、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1、发展策略  我们知道,有相当一
近日,不断有中小学生因不堪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的消息见诸报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感觉有必要从中得到一些反思和感悟。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当前教育模式中的学生受挫能力太差,学校过多的强调素质教育,忽略了受教育个体的基本承受能力,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成绩评估,忽略了孩子的情感世界;社会过多的推崇所谓的快乐教育、欣赏教育却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和本性需求。  一 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隐患。  在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热门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发展创新思维去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呢?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历,谈下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班班通”教学平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