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特别重视探究学习活动,明确指出“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我省将适当的时候全面实施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理解新一轮课改精神,准确把握新的课程标准,树立新的化学课程理念,更新化学教学观念,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实现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课程目标,是摆在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与实践。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挖掘探究性实验内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实验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化学新课程的 显著特点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引领者。
1、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增加探究性实验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我们还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初中《酒精灯使用的探究》等14个,高中《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探究》等11个。
3、激发学生兴趣,增设趣味实验
4、挖掘新教材中绿色实验素材,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二、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条件
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主阵地,我校通过省级实验示范学校的创建,完善了实验设施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或学生将所需的实验用品送交实验室,由实验教师准备好,保证了探究性实验的正常进行。
三、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实践与效果
1 研究过程中编制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调查的问卷,摸清了开展探究性实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基本情况调查;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将学生探究学习分解为探究意识、探究方法技能和习惯、探究能力、探究学习环境四个方面13个单元;实验情况调查等。通过活动前后的两次调查,学生的探究意识明显提高,实验探究的技能明显增强。
2 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参与意识、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得到加强,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教研组的凝聚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不论是集体研究教材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还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面均达到100%。教师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案30个,实验方案66个。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的提高,从对课题研究的畏惧感中解脱出来,在课题研究中找到乐趣。撰写论文的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找到素材,撰写论文的质量高,撰写论文25篇,获奖的8篇,发表的4篇。有几篇论文在德阳市获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二等奖,还有国家级刊物主动邀请发表。
3 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活动和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两件作品《关于罗江土壤成分测定与思考》获德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纹江河水质测定实验报告》获德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1)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初2005级4班、高2008级4班都是吴远君老师所教的班级,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成绩提高较快。初2005级4班的范琳琳、刘思思、冯霞等在中考中成绩突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实验班,为高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08年高考中均以640分的成绩进入高校学习。高2008级4班是一个平行班,入学分班与其它班并无差异,通过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带动了学生学习各学科的积极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该班在高一德阳市统考中就显示出优势,班级达标率比其它班就高出13个百分点,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毕业。
(2)学生的实验意识得到增强,实验习惯、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初中大多数实验是在“黑板上做”,每个实验都是教师设计好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体会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实验带来的乐趣。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改变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实验习惯。高一开始时学生进入实验室大多数都感到新奇,不该动的要去动,该动手时不敢动。经过活动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进入实验室先对该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进行检查,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用品进行整理。二是探究意识得到加强。三是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进行《罗江部分地区土壤成分测定》和《纹江河水质测定》的两个探究性实验中体现得很充分。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参观树脂厂、玻纤厂的废水处理时学生主动询问的意识增强,除生产工艺外,主要对处理的化学原理进行调查,力图将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通过参观调查后学生萌发了对《纹江河水质测定》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到图书室和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环保局的监测大队查阅文献和资料,最终完成了实验。之后学生又提出能不能对家乡的土壤成分进行测定,以便指导科学种田。课题组又与县农业局联系,带领学生先进行访谈,在专家的指导下学生、老师积极研究设计出方案。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对土壤的测定,测定数据也得到农业局的高度评价。通过这两个课题研究,学生学到了图书、网络资源的应用,学到了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学到了访谈的一般方法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更重要的是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挖掘探究性实验内容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实验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化学新课程的 显著特点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是引领者。
1、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增加探究性实验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的需要我们还增加了一些探究性实验,初中《酒精灯使用的探究》等14个,高中《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探究》等11个。
3、激发学生兴趣,增设趣味实验
4、挖掘新教材中绿色实验素材,渗透绿色化学意识
二、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条件
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主阵地,我校通过省级实验示范学校的创建,完善了实验设施设备,为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或学生将所需的实验用品送交实验室,由实验教师准备好,保证了探究性实验的正常进行。
三、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实践与效果
1 研究过程中编制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调查的问卷,摸清了开展探究性实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包括三个方面:基本情况调查;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将学生探究学习分解为探究意识、探究方法技能和习惯、探究能力、探究学习环境四个方面13个单元;实验情况调查等。通过活动前后的两次调查,学生的探究意识明显提高,实验探究的技能明显增强。
2 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参与意识、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得到加强,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教研组的凝聚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不论是集体研究教材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还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参与面均达到100%。教师针对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案30个,实验方案66个。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的提高,从对课题研究的畏惧感中解脱出来,在课题研究中找到乐趣。撰写论文的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找到素材,撰写论文的质量高,撰写论文25篇,获奖的8篇,发表的4篇。有几篇论文在德阳市获一等奖,四川省教育厅二等奖,还有国家级刊物主动邀请发表。
3 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活动和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两件作品《关于罗江土壤成分测定与思考》获德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纹江河水质测定实验报告》获德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1)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学习成绩提高较快。
初2005级4班、高2008级4班都是吴远君老师所教的班级,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成绩提高较快。初2005级4班的范琳琳、刘思思、冯霞等在中考中成绩突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实验班,为高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08年高考中均以640分的成绩进入高校学习。高2008级4班是一个平行班,入学分班与其它班并无差异,通过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带动了学生学习各学科的积极性,学习成绩提高很快,该班在高一德阳市统考中就显示出优势,班级达标率比其它班就高出13个百分点,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毕业。
(2)学生的实验意识得到增强,实验习惯、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在初中大多数实验是在“黑板上做”,每个实验都是教师设计好的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体会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实验带来的乐趣。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在以下几个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改变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实验习惯。高一开始时学生进入实验室大多数都感到新奇,不该动的要去动,该动手时不敢动。经过活动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进入实验室先对该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品进行检查,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用品进行整理。二是探究意识得到加强。三是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进行《罗江部分地区土壤成分测定》和《纹江河水质测定》的两个探究性实验中体现得很充分。我们带领部分学生参观树脂厂、玻纤厂的废水处理时学生主动询问的意识增强,除生产工艺外,主要对处理的化学原理进行调查,力图将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通过参观调查后学生萌发了对《纹江河水质测定》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到图书室和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到环保局的监测大队查阅文献和资料,最终完成了实验。之后学生又提出能不能对家乡的土壤成分进行测定,以便指导科学种田。课题组又与县农业局联系,带领学生先进行访谈,在专家的指导下学生、老师积极研究设计出方案。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对土壤的测定,测定数据也得到农业局的高度评价。通过这两个课题研究,学生学到了图书、网络资源的应用,学到了在研究过程中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学到了访谈的一般方法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更重要的是理解学习的重要性,理解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