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花多少钱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h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和军队从来都是一个王朝开疆拓土,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法宝。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盛世”和“乱世”必然伴随着征伐和交战。而在每一场战争的背后,其实拼杀的是双方的国力和财力。那么一场战争能花多少钱?让我们从存世的饷银中去窥探一二吧。
  一提到大清朝,我们会想到康乾盛世时的繁荣与稳定,然而除此之外,想到更多的可能还是晚清时期战火四起,列强入侵,八国联军妄图瓜分中国的衰败与悲惨。战争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一场战争可能要耗费一个国家举国上下几年的生产积累。西方列强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国力增长迅速,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大国,地大物博,有着众多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这正是西方列强所垂涎的。
  要说一场战争有多么烧钱呢?我们以1883年至1885年发生的中法战争为例。此次战争是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而引起的。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费开支约为每年2000万至3000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7000万至8000万两白银。仅用于中法越南战事就用去近1/3。这笔庞大的军饷开支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是笔巨额的开销,筹措起来相当吃力。虽然当时的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之前,太平天国战争已经结束多年,生产和生活基本平稳,收入与支出每年略有盈余。但是,西北方面为抗击沙俄入侵新疆,每年用于驻军、练兵、资耗等开销需要耗费大量军饷银。如此一来,抵御法军的军饷便捉襟见肘。在用尽各种加派、抽调,加价等财政手段后,清政府还大举外债1600万两。显然当时的中国无力承担这场战争的花费。对当时的晚清政府而言,最大的财政支出项目便是军饷。从中法战争的每年花费两三千万两白银,到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每年已近6000万两,占到每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花费异常惊人。故曰:“竭天下十分之物力,八分以养兵勇已”。试想当年如此重要用于打仗的军饷银而今可否见到实物?答案是肯定的。
  在清代银锭收藏的品种里有两个非常稀有而且研究价值极高的名誉品种,一个是清代湖北五十两官银“甘饷”,另一个是四川省十两官银“海防”。甘饷五十两银锭存世仅仅数枚,其中一枚实物上錾刻铭文:甘饷,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公济益。此枚五十两官银是为光绪十一年湖北省征缴的税银用以协拨甘肃省的协饷,而此笔协饷正是清政府用以抗击沙俄保卫新疆领土完整的军饷银。1865年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趁中国新疆局势混乱之机攻占南疆七城,1871年5月沙皇俄国也趁火打劫,沙俄借称替清廷讨伐阿古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沙俄真实用意是夺取伊犁后,再用相同的手段进军乌鲁木齐,进而吞并整个新疆,瓜分中国,西北边塞形势危急,急需调兵保卫边塞。海防十两银锭同样存世稀少,其中一枚上面铭文:海防,光绪十一年,匠张恒益。此枚十两官银为四川省所征缴的税银用以清廷筹办海防发展海军的经费之用。进入19世纪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快速崛起,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日本一直想要找到扩张国土的机会。日本先是背着清政府悄悄吞并琉球,并在1874年夏以台湾岛民杀死琉球船民为借口悍然出兵侵入台湾,沿海防务顿显紧张。当时的日本以兵微将寡之势敢于侵犯台湾,而清廷对此竟然无力做出武力上的回击,对当时手握重权的清廷重臣李鸿章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无奈的是,李中堂早已被海上的敌人打怕了,刚刚不久前的中法海战,中国在海上惨败于法国的铁船之下。此时清政府自知海军太弱无力海上抗击,决定不与日本开战,最终双方谈判达成《中日北京专约》,中方对日赔款50万两白银,换取日本从台湾撤军。不平等条约签字后的第六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官员们就上奏朝廷,力陈海防事宜,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6条事项,请南北洋大臣及沿海江各督抚将军讨论。1874年12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奏上《筹议海防折》,力陈海防之急迫。
  在这几乎相同时间清政府同时面对西北沙俄进犯新疆,而东部又有日本的海上侵略,腹背受敌。由于加强海防发展海军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对已经在财政上捉襟见肘正准备对西北用兵急需筹饷的晚清政府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财政开支。因而引发了国家军费分配的问题。随之,国家战略目标的缓急,海防与塞防孰轻孰重之争发展成为全局性国家大战略辩论。在争论中直隶总督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无伤元气,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以目前之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顛蹶者哉?因此他建议罢出兵新疆之议,变塞防之资为海防之饷,以防制日本为重。然而现任陕甘总督左宗棠对李鸿章的停兵节饷之议颇为反感,曾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深知海防的重要性,不过他肩负着西北塞防重任,更知西北对国家的重要性。他指出,现在西北用兵之饷指沿海各省协籍为大宗,甘肃尤甚,若沿海各省因筹办海防急于自顾分请停缓协济,则西北有必用之兵,东南无可指之饷,大局何以能支?此时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防。左认为新疆战略地位举足轻重,重新疆以保蒙古,保蒙古以卫京师,西北若臂指相连,形势完整,他国自无隙可乘。因此他极力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决不能扶起东边却倒却西边。最后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海防塞防并举的方针。光绪元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一个月后又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任命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有些文献对有关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评判既不是一般的策略分歧也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左李两个派系的权利斗争,而是要不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要不要维护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传统观点都是否定李鸿章肯定左宗棠,当时的清政府也是最终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左也不负众望成功收复新疆,而李鸿章则面临着福建马尾水师和北洋水师先后全军覆没的耻辱。1875年以来在10年间,西征和塞防所筹军费约8000万两,而1875年至1894年20年间,海防经费总计4200万两,其中一半以上用于海军建设,约1000万两被清廷挪作他用,如为给慈禧祝寿修建颐和园等。
  在清末的30年间,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中通过工业技术大发展,大大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因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侵略狂潮,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羸弱而且地大物博的大清帝国自然成为了列强觊觎的对象,国力虚弱的晚清政府陷入左支右拙的艰难处境,如何筹措足额军饷以应对列强入侵,成为晚清政府直至灭亡也未能完成的难题。面对着见证这段历史的军饷税银实物“甘饷”与“海防”银锭,不禁令我们回想起那段硝烟四起,晚清军民抵御列强在西北以及东部沿海的多重入侵的艰难时期。以史为鉴,只有强军强国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迈上复兴之路。
其他文献
“懂规矩吗?”在影片《老炮儿》里,冯小刚扮演的“六爷”常把“规矩”二字挂在嘴边。懂礼貌,有担当,讲正义……“六爷”的规矩挺多的,但最核心的,便是守信用。  他为了信守对兄弟“三儿”帮助的承诺,宁愿向他人借钱,也要践行诺言;为了替儿子还债,甚至不惜生命,也要固守承诺与“小飞”约架……“凡出言,信为先”,“六爷”就是一个典型的重信用者。  江湖有“六爷”,古玩圈有位马爷。马爷祖孙三代都做古玩生意,爷爷
期刊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来京了  作为2016年国家博物馆的首个重要展览,“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日前开展。此展基本囊括了河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段的重要考古遗址,而105件展品也都极具代表性,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一级文物,仅是河南博物院的9件“镇院之宝”就参展5件,此展将持续至3月31日。  海口重现“海上丝路之路”  由海南省文体厅主办,海南省博物馆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
期刊
日前,西九文化区全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展出艺术家Tiffany Chung《全世界的未来》系列中的两件作品。艺术家的作品植根于其长期以来对越南难民的历史、地理及生活经验的研究,反映越南新世代艺术家未曾清楚认识其国家历史中如此惨痛的一页。艺术家以优雅、热忱、引人深思的方式,记录历史。
期刊
英博物馆评出最佳动物摄影  一张捕捉到幼年长尾猴抓住成年长尾猴的尾巴荡秋千的摄影作品,日前在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野生动物摄影竞赛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得票率荣获年度最佳人气奖。该作品出自摄影师托马斯·韦贾彦之手。此外,来自法国摄影师的“采食浆果的北欧鸫鸟”等作品也在竞赛中获奖。  贾科梅蒂重磅展览将全球登场  被誉为现代主义精神的化身、深刻影响了战后现代艺术发展的贾科梅蒂,至今逝世50周年之际,
期刊
作为一个关中炉客的后人,笔者对于银锭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不仅是因为血脉的遗传,更是因为银子在古老中国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灼灼银光之下所隐现出的『财富』二字对人的诱惑。  腊八已过,时近小年,冰冷的中华大地上开始零星地响起了爆竹之声。而就在此刻,西子湖畔,孤山脚下的一场银的盛宴却刚刚开场。觥筹交错,欢声笑语间,让我们也追寻着银的步伐,来聊一聊那传承千年的白银故事……
期刊
在“中国四大名砚”中,端、歙、洮三石的矿源或因难采禁挖、或因濒临枯竭等难题而愈加珍稀,澄泥技艺也因失传而让人捶胸;古人便因地制宜、就地选材,发现了很多砚种。最早记载始见于清代的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  恰逢2015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开通直达航线,笔者便欣然前往苴却砚的产地——攀枝花市的金沙江畔攀西大裂谷。  千里寻砚  其实,关
期刊
曾经读过一则关于度牒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宋徽宗年间,京城有一家姓周的富商,有一个长得一表人才、眉清目秀、能诗善文的公子。周公子自小和邻家小姐青梅竹马,早早定下了婚约。不料那小姐突然染病去世了。周公子闻此噩耗后肝肠寸断、万念俱灰,一心想出家为僧。周家老爷百般劝解无果,整日以泪洗面。这时,家中师爷劝慰道:“老爷,您别难过,少爷就是想出家,那也得出得成呀?”  周老爷道:“你的意思是……”师爷微微一笑:“
期刊
作为贵金属,白银天然的就是财富的表现手段。因此,在古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朝贺、节令、迎生、送死、婚庆、报喜等等各个关节点上,白银货币作为贵重角色自然免不了要去游走一番。  吉语银锭,是银锭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以其吉利祥和的铭文给冷冰冰的白色金属披上了一层温馨的外衣,令人见而生喜。  银锭自登上历史舞台,即有吉语银锭以贺节、进奉等面目出现。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银锭包括各类吉语银锭便逐
期刊
公估  公估机构就是鉴定银锭成色的部门。公估局的设立,要经过官府的审核和批准,或者要得到本地钱业公所的认可,通常是每一地仅设一个。公估局的主要业务有两项,一是看称,即以平码为准,将各种标准不同的衡制换算成本地通用的衡制标准;二是看色,即鉴定银两的实际成色和鉴定银两的真伪,是请有经验的公估人员凭目测、听声来判断银锭的质量,其准确率与化学分析相差无几。据耿爱德的《中国货币论》记载:“凡银锭初出银炉,即
期刊
官俸,即官员俸禄,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官员工资与收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古代官员的收入就是大把的银子。历史真实的情况的确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历朝官俸的详情。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百官俸禄的拨付由政府统一管理,官俸制度依官轶高低定俸额。自秦开始直到清代,官俸制度的基本框架结构始终没有改变,而百官俸禄的内容,却随时代变化,有着很大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