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信心是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儿童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培养好儿童的自信心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又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儿童;自信心;培养策略
自信心,通常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活、学习、工作(或事业)、前途、以及对自己人格充满信心的积极心态和人格特征。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有自信心的人,经常保持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有自己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对自己能力有较正确的估计,能积极采取行动,不怕困难挫折;喜欢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能关心他人和与人合作,善于自我调整和利用环境;有更高的抱负水平,并相信事在人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又具备谦逊的品质。因而,自信心又是一个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为深刻、持久的精神动力。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与分心,会更集中精力去面对活动任务。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本人就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肯定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儿童。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我会回答你:“渴望肯定。”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会回答你:“缺少肯定。”尊重、信任孩子,采取少批评、多鼓励,少教训、多建议的方法。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客观、公正的评价。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一定能行的,只要你勇敢的去尝试,就一定会成功。”“我在等你告诉我说,你成功了。”“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我知道你有信心,我会永远支持你。”让孩子把心中获得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克服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活动中得到满足与愉悦,从而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另外,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很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儿童,不要事事求全,求对。要珍视儿童的努力,从内心深处去鼓励他们。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更要给以鼓励。要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去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否定、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无能感”,缺乏自信心。
二、积极为孩子的成功创造条件
培养自信心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成功的体验。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总要确定一定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活动要达成的结果。当活动告一段落,我们会回过头来将活动结果与最初的目标相对照,看看目标是否达成。因而,可以说,成功与否即是目标达成与否。
这里有两点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动之初如何引导孩子确立力所能及的目标;其二是活动告一段落,如何恰当地予以评价。
定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恰当?目标太易,不具备挑战性,孩子反而没有动力;太难则会导致失败带来挫败感。在活动之初,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较高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让孩子体会成功,除了活动之初要确立适当的目标之外,还应注意在活动告一段落之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这一方面我们最易犯的错误是持一种非此即彼的判别标准,没有完全达到目标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就是失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家长硬套一些目标,例如,认为功课必须达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对每个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不同的活动领域或不同的学习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只要孩子对照自己的起点有所进步,他就应得到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若等他们有了优点再去表扬,那他们被表扬的机会就太少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让小小的成功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勇于让孩子接受困难和挫折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是儿童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经常向儿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例如,可以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评价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儿童渗透“困难并不可怕,你努力,就能战胜它”的观点。长期坚持,儿童就能形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充满自信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迎接各种挑战。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层次是金字塔分布,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据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儿童进行自信心的培养,肯定孩子是前提,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到成功,重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接受些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迎接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亦珠《掌握儿童心理,探求新的教法》
【关键词】儿童;自信心;培养策略
自信心,通常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生活、学习、工作(或事业)、前途、以及对自己人格充满信心的积极心态和人格特征。自信心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有自信心的人,经常保持有积极乐观的情绪,有自己适当的、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对自己能力有较正确的估计,能积极采取行动,不怕困难挫折;喜欢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工作,能关心他人和与人合作,善于自我调整和利用环境;有更高的抱负水平,并相信事在人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又具备谦逊的品质。因而,自信心又是一个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最为深刻、持久的精神动力。自信的孩子,愈会成功,愈会成功则会是显得更为自信。反之,自信则会是导致更深的自卑。成功较多的孩子,很少担忧与分心,会更集中精力去面对活动任务。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本人就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肯定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以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儿童。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渴望什么?”我会回答你:“渴望肯定。”如果你问我:“今天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会回答你:“缺少肯定。”尊重、信任孩子,采取少批评、多鼓励,少教训、多建议的方法。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积极、客观、公正的评价。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一定能行的,只要你勇敢的去尝试,就一定会成功。”“我在等你告诉我说,你成功了。”“我相信你能做好这件事”。“我知道你有信心,我会永远支持你。”让孩子把心中获得的强大动力,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各种问题,克服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活动中得到满足与愉悦,从而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另外,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很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儿童,不要事事求全,求对。要珍视儿童的努力,从内心深处去鼓励他们。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更要给以鼓励。要让他们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去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否定、训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无能感”,缺乏自信心。
二、积极为孩子的成功创造条件
培养自信心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成功的体验。在具体的活动中,我们总要确定一定目标,也就是我们的活动要达成的结果。当活动告一段落,我们会回过头来将活动结果与最初的目标相对照,看看目标是否达成。因而,可以说,成功与否即是目标达成与否。
这里有两点需提出:其一是在某一活动之初如何引导孩子确立力所能及的目标;其二是活动告一段落,如何恰当地予以评价。
定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恰当?目标太易,不具备挑战性,孩子反而没有动力;太难则会导致失败带来挫败感。在活动之初,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要一下子提出较高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让孩子体会成功,除了活动之初要确立适当的目标之外,还应注意在活动告一段落之后,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这一方面我们最易犯的错误是持一种非此即彼的判别标准,没有完全达到目标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就是失败。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家长硬套一些目标,例如,认为功课必须达到90分以上才算成功。以这种整齐划一的标准,对每个孩子作非此即彼的评判,不可避免地会给部分学生带来挫败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即使在同一孩子身上,不同的活动领域或不同的学习科目也存在不同的具体情况。只要孩子付出努力,只要孩子对照自己的起点有所进步,他就应得到肯定和鼓励。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暂时后进的学生,若等他们有了优点再去表扬,那他们被表扬的机会就太少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主动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让小小的成功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勇于让孩子接受困难和挫折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能否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是儿童是否具有自信心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经常向儿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课题,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能力进行思考和操作,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例如,可以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理,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评价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儿童渗透“困难并不可怕,你努力,就能战胜它”的观点。长期坚持,儿童就能形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孩子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有足够活力、足够勇气和充满自信的人,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迎接各种挑战。
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层次是金字塔分布,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据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结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儿童进行自信心的培养,肯定孩子是前提,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到成功,重塑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接受些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昂首阔步走向社会,去迎接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亦珠《掌握儿童心理,探求新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