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组43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抗体>l:40为阳性。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并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来治疗。一般体温在3~5天内下降,个别病例可达6~7天,且痊愈。用肺炎支原体抗体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高,利于早期治疗。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分析 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在小儿呼吸道疾病感染中,支原体发病率增高已成为共识,尤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30%以上,且病情重。进展快,危及儿童的健康。现将我院2006年3月~8月共收集4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治疗: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儿。诊断依据第6版《实用儿科学》,其中男20例,女23例,1~3岁6例,>3岁37例。
1.2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其中发热病人<37~38℃ 6例,38~39℃ 25例,>39℃ 12例,体温为不规则热,和驰张热,用头孢类抗生素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肺部有干湿性罗音闻及24例,无罗音闻及19例,腹泻21例,腹痛8例,咽部均有充血,胸片31例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纹理多或片状阴影。
1.3辅助检查: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试剂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定度>1∶40以上为阳性,显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1∶40 2例,1∶8013例,1∶8028例,血常规白血球<1万40例,>1万3例。
1.4治疗转归:本组病例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一般治疗3~5天,体温下降后改为口服治疗,用红霉素时要注意有过肝脏疾病或肝损伤病人时要谨慎。在治疗过程中可辅以其他对症处理如解热,止咳化痰,平喘等,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及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含DNA及RNA,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和年轻人,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形式传播,传染性较小,需长时间密切接触才能发病,在家庭成员中易互相传播,肺炎支原体潜伏期16~32天,潜伏期即具传染性,症状出现1周内呼吸道含菌量最高,至症状缓解数周仍具传染性,患者痊愈后可在咽部存留1~5月。
肺炎支原体细胞膜上有神经胺受体,具有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能抑制纤毛运动和破坏上皮细胞,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发展成肺炎支原体血症,引起肺外病变,这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致病方式,有人认为肺炎支原体侵犯后黏附于组织细胞表面的神经氨受体上,而后造成细胞损害,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蛋白酶及神经毒素等作用于组织引起相应部位病变。
支原体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细胞壁,因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一般采取红霉素静脉滴注3~5天为宜,个别在7天左右,体温降后改为口服,在应用中可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加用654—2,VitB6等同时应用,改善胃肠道症状,效果满意。
作者单位:201400上海奉贤中心医院儿科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分析 治疗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在小儿呼吸道疾病感染中,支原体发病率增高已成为共识,尤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30%以上,且病情重。进展快,危及儿童的健康。现将我院2006年3月~8月共收集4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治疗:本组病例均为住院患儿。诊断依据第6版《实用儿科学》,其中男20例,女23例,1~3岁6例,>3岁37例。
1.2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其中发热病人<37~38℃ 6例,38~39℃ 25例,>39℃ 12例,体温为不规则热,和驰张热,用头孢类抗生素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肺部有干湿性罗音闻及24例,无罗音闻及19例,腹泻21例,腹痛8例,咽部均有充血,胸片31例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纹理多或片状阴影。
1.3辅助检查:采用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试剂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定度>1∶40以上为阳性,显示近期有肺炎支原体感染1∶40 2例,1∶8013例,1∶8028例,血常规白血球<1万40例,>1万3例。
1.4治疗转归:本组病例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一般治疗3~5天,体温下降后改为口服治疗,用红霉素时要注意有过肝脏疾病或肝损伤病人时要谨慎。在治疗过程中可辅以其他对症处理如解热,止咳化痰,平喘等,本组病人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及细菌之间的微生物,含DNA及RNA,其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和年轻人,肺炎支原体可通过飞沫以气溶胶微粒形式传播,传染性较小,需长时间密切接触才能发病,在家庭成员中易互相传播,肺炎支原体潜伏期16~32天,潜伏期即具传染性,症状出现1周内呼吸道含菌量最高,至症状缓解数周仍具传染性,患者痊愈后可在咽部存留1~5月。
肺炎支原体细胞膜上有神经胺受体,具有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能抑制纤毛运动和破坏上皮细胞,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发展成肺炎支原体血症,引起肺外病变,这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致病方式,有人认为肺炎支原体侵犯后黏附于组织细胞表面的神经氨受体上,而后造成细胞损害,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蛋白酶及神经毒素等作用于组织引起相应部位病变。
支原体最突出的特征是没有细胞壁,因此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一般采取红霉素静脉滴注3~5天为宜,个别在7天左右,体温降后改为口服,在应用中可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加用654—2,VitB6等同时应用,改善胃肠道症状,效果满意。
作者单位:201400上海奉贤中心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