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火箭总师到载人航天总师 艰苦奋斗数十载 从长二捆绑火箭到神五载人飞般 实现千年飞天梦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我军新设立“八一勋章”,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在17名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王永志的名字赫然在目。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八面城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们家主要靠租种财主家的土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全家十几口人挤在3间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他从小就想怎样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当时他得到的结论是:求学,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但是王永志的求学愿望却遭到父亲反对:“咱家这么穷,你就学2年还不是回来干活,瞎耽误工夫。”王永志的大哥支持他:“咱兄弟6个,不能都一辈子在家穷干活。”
  1939年,正月十五翌日清晨,趁父亲仍在熟睡中,大哥偷偷带着不满6岁的王永志到离家8里外的小学报了名。回家后,父亲火冒三丈,哥儿俩连唬带蒙,声称官学不能轻易退学,最后父亲终于妥协:“好吧,念到哪儿算哪儿吧!”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王永志格外珍惜。学校离家8里路,没钱住校,每天走读,回家还要帮忙干农活,他毫无半句怨言。第1学年结束,王永志捧回了“一甲学生”的奖状。王永志顺利念到5年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随着时局动荡,学校停办,他只好回家务农。1945年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在昌图县开办了中学,贫寒家庭的孩子可免费上学,王永志得以重返课堂。他第1次意识到,要改变个人境遇,光靠个人努力还不够,更受到时代的制约。“受压迫者要联合起来,一起干,跟着共产党干。”1949年初春,不满17岁的王永志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初中毕业时,他已作好参军的准备,却接到学校通知,东北人民政府要在沈阳创办东北实验学校,而他作为全班最优秀的学生被保送到那里学习。
  在高中,王永志仍然功课全优。后来朝鲜战争爆发,美军飞机频频到辽东领空滋扰,学校被迫停课。王永志想报名参军,却得知东北实验学校的学生另有任务,不参加抗美援朝。他只好“退而求其次”,立志为国家设计飞机。1952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
  在清华,王永志感到眼界大开。刚学了1年,他顺利通过选拔考试。经过近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1955年,23岁的王永志开始了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的留学岁月。在莫航刚学了2年飞机设计,他又接到通知,根据中苏两国有关协议,前苏联首次向外国留学生开放火箭与导弹设计专业,他被选为转学该专业的8名留学生之一。1960年,中办关系破裂,中国留办学生大批撤回国,按照周恩来总理指示,国防相关重点专业每专业保留1名留学生,王永志又成为火箭导弹专业被保留的唯一一位。莫航火箭教研室主任米申院士主动提出要亲自指导这唯一的中国学生的毕业设计。最终,王永志的毕业论文《洲际导弹设计》获得最髙分5分。事实上,他的所有功课都是5分,获优秀毕业生奖章。莫斯科航空学院副院长克里莫夫亲自劝王永志留下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这是该校首次破例让髙度保密专业外籍学生留校深造。但王永志婉言谢绝了:“我的国家急需这个专业的人员,等着我们回去参加建设。”
  1961年3月,不到29岁的王永志,中国第1位火箭导弹设计专业留苏毕业生,踌躇满志地登上了归国的国际列车。
  回国后,王永志立刻被分配至负责中国火箭与导弹研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到中年的王永志被任命为中国新一代战略导弹的总设计师。1986年,刚升任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不久的王永志,主动选择冒一个极大的险:以“长征二号”火箭为芯级,捆绑4个助推器,使火箭运载能力从2.5吨一下子提高到8.8吨。这就是后来大放异彩的“长二捆”——长征二号E捆绑火箭。
  1990年6月30日,“长二捆”火箭如期屹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候发射。7月16日,在惊天动地的呼啸声中,“长二捆”直上云霄,一举发射成功,实际运载能力超过设计值,达到9.2吨。从此,中国火箭不仅进入国际市场,火箭运载能力还翻了近两番。
  飞天,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传说,也是所有中国人特别是航天人的梦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2个月后,60岁的王永志被正式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任总设计师。同年,他当选国际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2年后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王永志带领中国载人航天队伍默默奋战,不登报,不上电视,将各种技术上的“拦路虎”一一打倒。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才开始被人们所关注。而王永志这位“大总师”为人知晓,则是直到2003年10月16日之后。那天清晨,6时23分,中国第1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太空勇士”杨利伟走出舱门向人们挥手致意……那一刻,王永志落泪了。他说:“在我的一生中,这样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是极少的。我最引以为豪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全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完成的!”2004年,王永志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后,74岁的王永志从“大总师”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转而担任工程高级顾问。他同时还兼任了清华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王永志星”。王永志说:“宇宙无边无际,探索宇宙的工作也将是无限期。”他相信,探索太空,是人类探索文明和新技术的必由之路。
  王永志寄语年轻人:“勤奋加机遇等于成功。不要羡慕我们这代人赶上了这么多好机会,如今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大,机会天天有,关键是,你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准备好,机会就是别人的,不是你的。”
  我在中国科技馆工作期间,多次请王永志来馆参加科普活动,作航天科普报告。他在神舟五号载人舱前做“讲解员”的场景感人至深。
  2009年9月16日上午,王永志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在中国科技馆新馆搭起了积木。随着积木相互咬合的完成,一个单体正方的建筑——中国科技馆新馆模型“建造”完毕。中国科技馆新馆正式开馆了。
  王永志今年85岁,他高高的个子、周正而清痩的面庞,凸显出军人的挺拔身姿,外加一头浓密的黑发,完全看不出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头发是染过的,”王永志说:“不过还挺多。”他的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其他文献
背景资料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我国的中学生物理竞赛工作从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2g年历史。全国物理竞赛分预赛、复赛和决赛3个层次。从1984年的首次竞赛至今,参加物理竞赛预赛的学生由每年几万人,发展到近几年每年约50万人。目前,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已成为最受国内中学生欢迎、规模最大的科学学科赛事之一。近几年,每年参加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复赛的学生约2万多名,其中的990名优胜者会获得一等奖;990名
在植物的各个科中,茄科是一个传奇的家族。这个家族里有刚被中国官方认定为“第四主粮”的马铃薯(土豆);有茄子、菜椒(辣椒的品种)这样的食果蔬菜;有龙葵、少花龙葵(在海南等地叫白花菜)这样的食叶蔬菜;有辣椒、枸杞这样的调料;有香瓜茄(人参果)、酸浆这样的水果;更有番茄(西红柿)这样的身兼多职的全能作物,其大果品种可做蔬菜,小果品种可做水果,种子还可以榨油。  如果要在植物里面找一个科,人类只吃这个科的
2012年8月5日上午,2012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启动暨北京科学营开营式在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代表北京科学营的9所承办高校,向营员提出了3点希望:“第一,希望你们始终坚守科学梦想。科学营是你们的起点,但不是终点。希望你们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始终坚守心中的科学梦想,勇于探索科学领域的广阔蓝海,让中华民族的“科教兴国”之梦在你们手中實现!第二,希望你们积极投身科学
研究背景  学校的植物园里有几块菜地,我们植物小组经常去进行田问管理。四季豆田里的一种奇特现象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怎么四季豆的茎都是沿着右螺旋方向绕在竹竿上呢?我好想知道是为什么!  研究目的与假设  研究目的是了解磁场对右螺旋植物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我假设磁力对右螺旋缠绕植物有影响,并且磁力越大影响越大。  研究内容  观察右螺旋植物是否受磁场的影响。  观察单块磁铁的磁力对缠绕植物两螺旋间距
引言  在我国,茄果类(茄子、辣椒、西红柿等)作物栽培普遍采用嫁接育苗技术,而嫁接作业仍以人工为主,熟练工的嫁接速度在120~150株/小时,严重影响了嫁接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温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嫁接苗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嫁接苗的需求量达几百亿株,人工嫁接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大批量的嫁接苗,难以适应现代蔬菜规模化育苗生产,加之嫁接人员缺乏、农村老龄化日趋严重,迫切需要
2015年9月13-16日,“F1在学校”青少年科技挑战赛(F1 in Schools,简称FIS)2015世界总决赛在新加坡圣淘沙岛举行,今年有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47支队伍400多名学生参与了比赛。中国首次派出队伍参与世界总决赛,分别是北京市育才学校Cyclopentane车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Lyteed车队、上海市西中学Triumph车队,以及北京市第57中与马来西亚国赛第3名所
画面与文字、文学的关系之密切可说是源远流长。无论是高雅的中国画,还是通俗犀利的各类漫画,处处都能看到文与画如影随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亲密身影。  比如冯骥才的《期待》:  人很矛盾。有的时候喜欢自我封闭,喜欢设防,垒一道围墙躲在里面,便有一种安宁、稳妥、清静,可以自享。可是反过来,人又不能总守在里面,与孤单为伴,又希望别人进来,看见自己心中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十分珍贵的东西……人在这种时候特别美
教材中的科学实践活动要遵循科学思维的一般过程  科学思维是人脑对观察到的科学世界进行加工,形成清晰的科学图景,使人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科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主要遵循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立论解释的过程。与之相对应,技术与工程中的科学思维主要遵循明确工程问题、设计工程解决方案、创设模型、评估改进模型的过程。可以看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科学思维的一般过程基本吻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始终伴随
新疆科技馆“神奇的微生物”项目以提高青少年动手实践能力为着力点,通过讲座对话、辩论、动手制作、亲子活动、自编自演小话剧、实验演示、实验参与和观察总结归纳等多种形式,为青少年介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知识。做到既帮助青少年补充了学校课本上涉及较少的内容,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青少年合理正确地看待生活中的微生物,合理利用有利
2009年,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10位杰出科学家、工程师和国际科学教育项目的负责人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提出: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儿童一些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应该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教育方法,帮助儿童建立起对世界的完整理解。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则认为“学习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从儿童对身边环境的兴趣和对世界运行的最初想法开始,帮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