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生的高考作文训练名目繁多,有时如“乱云飞渡”。怎样使训练高效,让学生从容迎考,我想从阅卷的角度来谈迎考的几点体会。
一、从商考作文阅卷标准看迎考
近几年的阅卷标准相对稳定,一般由关于审题、关于亮点、关于赋分等几个部分构成。以2005年的高考试题为例:
关于审题。当年是话题作文。话题“凤头、猪肚、豹尾”这六个字,本来是讲写作技法的,意思是作文要有精彩的开头、充实的内容、有力的结尾。引申到社会生活和人生事业中,写人、事的起点、发展、结果几个阶段,都应当是精彩的。提示语对考生作了一定的引导,这样写当然是切题的。但是从当年刊发的优秀作文来看,阅卷组对题目的解读显然是富有创造性的,不但超越了提示语,而且超越了题目本身:事实上,事物的发展、人生的过程是很难这样完美、圆满的。所以,话题包括的三个方面,可以选其中一个或两个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以独特的角度“反弹琵琶”、言之成理的立意,也被认为是切题的。只要文章主旨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即可。对一些见解新颖独特、显示层次的文章也并没有如我们担心的那样出现误判。
关于亮点。优秀的议论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中心论点突出,见解新颖;分论点呈递进式,能层层推进;论证角度独特,论证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能以讲道理来带动摆事实;论述语言流畅有力,潇洒大气。优秀的记叙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有一个具体鲜明的形象,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活泼,有巧妙机智的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这些对高考作文亮点的阐述,近几年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它源于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发展等级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标准,但比之更明了。也更易于操作。
关于赋分。从2005年至2008年没有太大变化,只有细节调整。要点如下:1、综合给分。2、严格文体意识。议论文,议论性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文,记叙性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3、字数统计。整篇字数不足,正常给分然后再扣字数分;明显未完篇的,一般最高不超过及格分数,未完篇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提醒考生,一定要完篇。首先,要留有足够的写作时间,不要在一些题目上耽误,写作最少要留出50分钟。其次,学会一些救急的办法,如照应一下开头等。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只欠一句话;甚至只缺一处标点,是很可惜的。当然,个别文字没有写完,但从意思上看已完篇的。一般视作完篇。4、抄袭的处理。确认为抄袭的,视情况低判,一般不会超过20分。每年高考阅卷都发现类似情况,有抄平时所做的现代文阅读中材料的,有抄经典散文的。千万不要抱这种侥幸心理,后果严重。5、没有题目适当扣分。当年是话题作文,如果是命题作文,凡对题目视而不见另写其他题目的,也要扣分。6、卷面、错别字扣分。2005年是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2007年开始每错(别)1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网上阅卷时专设了错别字扣分栏。
二、从高考作文的审题看迎考
一是审题必须咬文嚼字。二是提取关键词,并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要循着题目“是什么——题目是怎样给出的——为什么出这样一个题目”的思路来审题。以2007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题型是提示型命题作文,由提示语、题目、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提示语有三句话。第一句“人人头顶一方天”。既强调了天空人人共有,又强调了天空的个性;既暗示天空是实指。又暗示是虚指;既揭示了一种客观存在,又体现了一种生活理念。第二句“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由外而内地强调了天空与人的关系。天空对人的影响,从自然到心灵。从物质到精神。第三句话“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用“明净”“辽阔”“深邃”三个词语列举出天空的特质。遐思,是向远处想,向深处想,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神往,是发自内心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提示语的好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好的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比如有不少学生就扣住“明净、辽阔、深邃”三个词大做文章,简单演绎,取巧成文。题目“怀想天空”为动宾短语,“怀想”在词典上只有一个解释;怀念。与“天空”连用似乎是有矛盾的,因为怀念的对象一般是过去的事物、历史中的风景,天空一直存在,何以怀想?在这里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对往事或旧情的回忆。因此,以下两种情形才算是符合“怀想”语义的:1、文章所写内容应由已往的人事景物情理所引起的;2、文章所写人事景物情理,原则上应是指向往昔的。“天空”可以看作实指,也可以看作虚指。如若看作实指,怀想天空可以写成对有着蓝天白云、辽阔明挣深邃的天空的赞美,对环境与生态变化的忧思,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等等。如若看作虚指,则可以写成对和谐、平等、宽容、诗意的社会环境的向往,对亲情等为自己“支撑起一片蓝天”的人事的感恩,对“天高任鸟飞”境遇的渴望,对人文的、人类的、精神的、历史的天空的守望等等。
当然,在考场上我们是不太可能如此缜密审读的,但在平时要尽可能拿出一点时间来分析一些试题,做必要的审题训练。到考试时才有可能急起直追,切中要害。
三、从高分作文的品相看迎考
高分作文没有固定的模式、套路。但有一定的品相。《豹子飞奔》《读(波兹曼的诅咒>有感》之类的文章被很多考生奉为圭臬研读再三,有的甚至刻意模仿。我认为这是不智的。那些无非是特例,是学不来的。再者,所谓“似我者死,学我者生”,怎可如此皮相地“借鉴”呢?有没有一种文章什么时候谁来评判都会得高分?有。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人与路
曾深深感动于张炜先生的一段话:“庞大的队伍由于虚假而消失,道路不再拥挤。既然选择了平和与宁静,就应该充满希望。”是的,选择了崇高之路,理想之路,就应该勇敢地面对世俗,平静地上路。
诚然,谁也没有权力否认世俗之路,物质之路的价值。当中世纪否认人的现世生活权利,否认人在物质之路上行走的权利时,它也就制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黑暗。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把衣食住行列为人类基本需要时。竟让人感到分外亲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有义务在世俗物质的路上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正如最飘逸的陶渊明,依然在诗歌中唱到:“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何以使心安?”
然而,回归日常之路,现代人走得风驰电掣;超越日常之路,现代人却走得步履蹒跚。现代生活的富足化、悠闲化、时尚化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正如美国人文主义者白璧得的惊呼:“物的法则”胜利了,“人的法则”失灵了!在崇高精神的路上,人,迷失很久了。
让我们的心灵走出来!走向那平和、宁静、崇高之路,走向理想,走向上帝。不在于最终的到达,重要的是 这行路的过程,虚假的队伍消失了,真诚的人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人,选择了路;路,也选择了人。
一九三八年,胡适先生写信给周作人,说他梦见在苦雨斋吃茶的老僧飘然一身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正为智者识得归来路!”
周作人终究不是智者。在他“艺术地生活”的路上,他走得太远、太远。缺失了心灵的超越性想象,只是一味地把玩物质生活的精致,终究让周作人这位学富五车的文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晚景凄凉。千古骂名。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心智和灵魂不能走出一条超越日常的崇高之路,那将是何等的可卑和可怕。
路,千条万条,纵横交错地在人的眼前延伸:“眼前道路无经纬”。我们绝不能沉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之路,如叔本华所批判的那种无信念无理想的“凡夫俗子”,让我们纯洁的心灵沿着超越之路进发!那才是最和谐、最完美的人与路的关系。
这是我们看到的最好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我们至今还记得读到此文时的激动心情。见识高明:“谁也没有权力否认世俗之路、物质之路的价值。当中世纪否认人的现实生活权利,否认人在物质之路上行走的权利时,它也就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黑暗。”这种形而上的眼光是一般学生不具备的,只有具备哲学头脑的人才有可能看得到、道得出。积淀厚实:旁征博引,举重若轻。如“正如美国人文主义者白璧得的惊呼:‘物的法则,胜利了,‘人的法则’失灵了”,引用何其精警确当。文字功底深湛,过渡句多为警策,如“然而,回归日常之路。现代人走得风驰电掣;超越日常之路,现代人却走得步履蹒珊。”又如“人,选择了路;路,也选择了人。”在标点等细微处亦能显示其文字功夫,如“在崇高精神的路上,人。迷失很久了。“人”后着一逗号,境界全出。器局不凡。无论立意还是文字,淡定容与,沉稳圆熟,没有一般考场作文所呈现出的急吼吼的功利倾向。文脉清晰、文气和谐。文意显豁,文象潇洒大气,这样的品相,才是满分作文的品相。
实事求是地讲,底蕴深厚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制胜法宝·但却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在短期内更不可能有质的提升,好在也还有一些补救的办法,比如适当地研读一些高考高分作文,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一些质素;比如摘抄记忆一些富有个性化的妙词隽语,并注意它们的表达技巧;比如每天坚持读点书,最好是《美的历程》之类的书,或是《精神明亮的人》、《看灵魂》这类的文章,不仅有形而下的人物事,也有形而上的情理义,不仅可以接触到审美对象或事实,也可锻炼审视的眼光与方法。
四、从高考作文的主要失误看迎考
1、审题不准,文体不明,未能完篇。2、低幼化。主要指两个方面;思想的低幼化和表达的低幼化。通俗点说,有的文章看起来不像高三学生写的。顺便提醒一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非是自然主义的生活流展示,仍需提炼、升华。另外,要学会藏拙,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狭隘与他人的崇高进行“鲜明”对比。3、机械模仿。每年阅卷时都会发现有些作文刻意模仿历年高考高分作文,这种刻意甚至可以说是“恶意”的模仿,是错误的。4、书写不规范。5、透露不应透露的信息。比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在新街口等公交车”、“我和我的同学张黎明”等等,有意无意地暴露了自己的信息。分数上无疑会有负面影响。
一、从商考作文阅卷标准看迎考
近几年的阅卷标准相对稳定,一般由关于审题、关于亮点、关于赋分等几个部分构成。以2005年的高考试题为例:
关于审题。当年是话题作文。话题“凤头、猪肚、豹尾”这六个字,本来是讲写作技法的,意思是作文要有精彩的开头、充实的内容、有力的结尾。引申到社会生活和人生事业中,写人、事的起点、发展、结果几个阶段,都应当是精彩的。提示语对考生作了一定的引导,这样写当然是切题的。但是从当年刊发的优秀作文来看,阅卷组对题目的解读显然是富有创造性的,不但超越了提示语,而且超越了题目本身:事实上,事物的发展、人生的过程是很难这样完美、圆满的。所以,话题包括的三个方面,可以选其中一个或两个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以独特的角度“反弹琵琶”、言之成理的立意,也被认为是切题的。只要文章主旨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感悟即可。对一些见解新颖独特、显示层次的文章也并没有如我们担心的那样出现误判。
关于亮点。优秀的议论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中心论点突出,见解新颖;分论点呈递进式,能层层推进;论证角度独特,论证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能以讲道理来带动摆事实;论述语言流畅有力,潇洒大气。优秀的记叙文,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有一个具体鲜明的形象,以记叙、描写为主,语言生动活泼,有巧妙机智的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这些对高考作文亮点的阐述,近几年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它源于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发展等级分“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标准,但比之更明了。也更易于操作。
关于赋分。从2005年至2008年没有太大变化,只有细节调整。要点如下:1、综合给分。2、严格文体意识。议论文,议论性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文,记叙性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3、字数统计。整篇字数不足,正常给分然后再扣字数分;明显未完篇的,一般最高不超过及格分数,未完篇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提醒考生,一定要完篇。首先,要留有足够的写作时间,不要在一些题目上耽误,写作最少要留出50分钟。其次,学会一些救急的办法,如照应一下开头等。在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只欠一句话;甚至只缺一处标点,是很可惜的。当然,个别文字没有写完,但从意思上看已完篇的。一般视作完篇。4、抄袭的处理。确认为抄袭的,视情况低判,一般不会超过20分。每年高考阅卷都发现类似情况,有抄平时所做的现代文阅读中材料的,有抄经典散文的。千万不要抱这种侥幸心理,后果严重。5、没有题目适当扣分。当年是话题作文,如果是命题作文,凡对题目视而不见另写其他题目的,也要扣分。6、卷面、错别字扣分。2005年是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2007年开始每错(别)1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网上阅卷时专设了错别字扣分栏。
二、从高考作文的审题看迎考
一是审题必须咬文嚼字。二是提取关键词,并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要循着题目“是什么——题目是怎样给出的——为什么出这样一个题目”的思路来审题。以2007年高考作文试题为例。题型是提示型命题作文,由提示语、题目、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提示语有三句话。第一句“人人头顶一方天”。既强调了天空人人共有,又强调了天空的个性;既暗示天空是实指。又暗示是虚指;既揭示了一种客观存在,又体现了一种生活理念。第二句“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由外而内地强调了天空与人的关系。天空对人的影响,从自然到心灵。从物质到精神。第三句话“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用“明净”“辽阔”“深邃”三个词语列举出天空的特质。遐思,是向远处想,向深处想,回望历史。展望未来;神往,是发自内心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提示语的好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好的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比如有不少学生就扣住“明净、辽阔、深邃”三个词大做文章,简单演绎,取巧成文。题目“怀想天空”为动宾短语,“怀想”在词典上只有一个解释;怀念。与“天空”连用似乎是有矛盾的,因为怀念的对象一般是过去的事物、历史中的风景,天空一直存在,何以怀想?在这里我们姑且把它理解为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对往事或旧情的回忆。因此,以下两种情形才算是符合“怀想”语义的:1、文章所写内容应由已往的人事景物情理所引起的;2、文章所写人事景物情理,原则上应是指向往昔的。“天空”可以看作实指,也可以看作虚指。如若看作实指,怀想天空可以写成对有着蓝天白云、辽阔明挣深邃的天空的赞美,对环境与生态变化的忧思,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等等。如若看作虚指,则可以写成对和谐、平等、宽容、诗意的社会环境的向往,对亲情等为自己“支撑起一片蓝天”的人事的感恩,对“天高任鸟飞”境遇的渴望,对人文的、人类的、精神的、历史的天空的守望等等。
当然,在考场上我们是不太可能如此缜密审读的,但在平时要尽可能拿出一点时间来分析一些试题,做必要的审题训练。到考试时才有可能急起直追,切中要害。
三、从高分作文的品相看迎考
高分作文没有固定的模式、套路。但有一定的品相。《豹子飞奔》《读(波兹曼的诅咒>有感》之类的文章被很多考生奉为圭臬研读再三,有的甚至刻意模仿。我认为这是不智的。那些无非是特例,是学不来的。再者,所谓“似我者死,学我者生”,怎可如此皮相地“借鉴”呢?有没有一种文章什么时候谁来评判都会得高分?有。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人与路
曾深深感动于张炜先生的一段话:“庞大的队伍由于虚假而消失,道路不再拥挤。既然选择了平和与宁静,就应该充满希望。”是的,选择了崇高之路,理想之路,就应该勇敢地面对世俗,平静地上路。
诚然,谁也没有权力否认世俗之路,物质之路的价值。当中世纪否认人的现世生活权利,否认人在物质之路上行走的权利时,它也就制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黑暗。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把衣食住行列为人类基本需要时。竟让人感到分外亲切。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有义务在世俗物质的路上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正如最飘逸的陶渊明,依然在诗歌中唱到:“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何以使心安?”
然而,回归日常之路,现代人走得风驰电掣;超越日常之路,现代人却走得步履蹒跚。现代生活的富足化、悠闲化、时尚化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正如美国人文主义者白璧得的惊呼:“物的法则”胜利了,“人的法则”失灵了!在崇高精神的路上,人,迷失很久了。
让我们的心灵走出来!走向那平和、宁静、崇高之路,走向理想,走向上帝。不在于最终的到达,重要的是 这行路的过程,虚假的队伍消失了,真诚的人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人,选择了路;路,也选择了人。
一九三八年,胡适先生写信给周作人,说他梦见在苦雨斋吃茶的老僧飘然一身天南行。“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正为智者识得归来路!”
周作人终究不是智者。在他“艺术地生活”的路上,他走得太远、太远。缺失了心灵的超越性想象,只是一味地把玩物质生活的精致,终究让周作人这位学富五车的文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晚景凄凉。千古骂名。由此可见,如果我们的心智和灵魂不能走出一条超越日常的崇高之路,那将是何等的可卑和可怕。
路,千条万条,纵横交错地在人的眼前延伸:“眼前道路无经纬”。我们绝不能沉溺于物质生活的享受之路,如叔本华所批判的那种无信念无理想的“凡夫俗子”,让我们纯洁的心灵沿着超越之路进发!那才是最和谐、最完美的人与路的关系。
这是我们看到的最好的一篇考场满分作文。我们至今还记得读到此文时的激动心情。见识高明:“谁也没有权力否认世俗之路、物质之路的价值。当中世纪否认人的现实生活权利,否认人在物质之路上行走的权利时,它也就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黑暗。”这种形而上的眼光是一般学生不具备的,只有具备哲学头脑的人才有可能看得到、道得出。积淀厚实:旁征博引,举重若轻。如“正如美国人文主义者白璧得的惊呼:‘物的法则,胜利了,‘人的法则’失灵了”,引用何其精警确当。文字功底深湛,过渡句多为警策,如“然而,回归日常之路。现代人走得风驰电掣;超越日常之路,现代人却走得步履蹒珊。”又如“人,选择了路;路,也选择了人。”在标点等细微处亦能显示其文字功夫,如“在崇高精神的路上,人。迷失很久了。“人”后着一逗号,境界全出。器局不凡。无论立意还是文字,淡定容与,沉稳圆熟,没有一般考场作文所呈现出的急吼吼的功利倾向。文脉清晰、文气和谐。文意显豁,文象潇洒大气,这样的品相,才是满分作文的品相。
实事求是地讲,底蕴深厚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制胜法宝·但却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在短期内更不可能有质的提升,好在也还有一些补救的办法,比如适当地研读一些高考高分作文,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一些质素;比如摘抄记忆一些富有个性化的妙词隽语,并注意它们的表达技巧;比如每天坚持读点书,最好是《美的历程》之类的书,或是《精神明亮的人》、《看灵魂》这类的文章,不仅有形而下的人物事,也有形而上的情理义,不仅可以接触到审美对象或事实,也可锻炼审视的眼光与方法。
四、从高考作文的主要失误看迎考
1、审题不准,文体不明,未能完篇。2、低幼化。主要指两个方面;思想的低幼化和表达的低幼化。通俗点说,有的文章看起来不像高三学生写的。顺便提醒一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非是自然主义的生活流展示,仍需提炼、升华。另外,要学会藏拙,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狭隘与他人的崇高进行“鲜明”对比。3、机械模仿。每年阅卷时都会发现有些作文刻意模仿历年高考高分作文,这种刻意甚至可以说是“恶意”的模仿,是错误的。4、书写不规范。5、透露不应透露的信息。比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在新街口等公交车”、“我和我的同学张黎明”等等,有意无意地暴露了自己的信息。分数上无疑会有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