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解读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并说明了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全文分三个自然段,内容分别为:描述吉林雾凇奇观;说明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欣赏、赞叹雾凇奇观。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景,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过程。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雾凇的奇特美景。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四、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雾凇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奇特景象,对于形成的原因也很难想象的到,因此本课采用PPT,将大量的雾凇图片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产生更直观的印象。
  五、教学准备: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 1课 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2、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壮观。
  3、正确书写生字“雾”“凝”。
  4、会用“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造句。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与壮观。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2.揭示课题
  (1)祖国的山川四季各有各的美景,春天去江西婺源,品最美乡村;夏天去广西桂林,游天下第一山水;秋天去北京香山,赏满山红叶;冬天来吉林,观雾凇奇景。
  (2)板书课题,解读课题
  ①雾和凇两个都是形声字,雾下面表音,上面的雨字头表示和天气有关,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凇字呢?指名说。
  两点水和冰有关,它是古人通过冰上的裂纹提炼出来的偏旁。
  ②齐读课题,猜一猜“雾凇”和什么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雾凇  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  零下  淹没  模糊  缀满
  当年  镀上  笼罩  弥漫  缭绕
  (2)去掉拼音,开火车再读词语
  (3)多音字:当(读dànɡ时,表示同一时间,当年、当月;读dānɡ时,表示以前的时间,想当年)
  (4)读有特点的词语
  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松花江畔    十里长堤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3、将词语带入,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雾凇?
  (三)精读第1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播放图片,师配乐范读第1自然段
  3、找出描写霜花美丽的词语。
  4、齐读第1自然段(三九严寒……美丽动人。)
  5、师引读: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四)品讀第2自然段
  那么奇特、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们想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吉林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2、总结: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3、思考:饱和的水汽从何而来?指名回答
  4、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指名朗读)
  5、现在水温是4摄氏度,那么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这雾气有什么变化?
  (1)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2)同桌互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涌向 笼罩)
  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
  (3)指导朗读
  6、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7、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起来读一读。
  (1)“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
  (2)“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悄无声息)
  女生读句子。
  (3)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齐读。板书:凝结
  8、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任选一个口头练说。
  9、至此,雾凇已形成了,引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0、这个过程实在是太奇特了
  (1)出示配图,观察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感受美。
  (2)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五)小结
  1、填空,指导背诵
  2、指导书写生字:雾、凝
  3、这节课,我们揭开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过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雾凇》,听听看到了如此美景的人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其他文献
活动目标:  1.感受塑料制品给環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初步了解目前科学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  2.通过宣传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提前和幼儿一起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和纸袋;白色污染的相关图片;挂历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实验结果  1.挖出提前一段时间埋在地下的塑料袋和纸袋,看看有什么变化。  2.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塑料袋还是那么完整,纸袋有些腐烂,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理论依据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北京市依据课标精神,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授课要求是:全面掌握民歌的字儿、气儿、劲儿、味儿。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强有力的理论依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23~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
期刊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是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 让学生在描、量、算的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并掌握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初步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能比较不同图形的周长情况。  4、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期刊
【设计思路】  “交通”这个话题,对我们身处农村乡镇的学生而言,体会最深的就是每到周一早上、周五傍晚,校门门口宽坦的马路一时间变的水泄不通。车挤成了一疙瘩,司机们烦躁不安,喇叭声响成一片,实在令人心烦。因而遵循“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交通,使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社会,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合作设计“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会场布置图的过程,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的含义,能描述简单的规律和表示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设计,画、涂、数、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美。通过评选活动,提高学生的优化意识和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期刊
课题: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是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了解使用天平和秤的方法,会认读秤上的质量。  4.培养学生估算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1.建立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了解使用天平和秤的方法。  教学难点: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猜出谜底并说清是怎样猜出来的。  2、有表达的自信心,发表自己的意见。  3、在猜谜游戏中能主动与别人交谈,会介绍谜语,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猜出谜底并说清是怎样猜出来的。  2、在与别人交谈中,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难点:  能初步利用文字、动作等创编谜语。 
期刊
2018年9月,当我第一次走进二年级四班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单人单座坐在班级图书角的角落里,地上狼藉一片,甚至还有没吃完的包子花卷。我想,都二年级了,怎么还有这么邋遢的小孩呢?是家庭教育的何等缺失才造成了孩子的现状,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但当时我还只是他们的科任老师,以至于后来也没太关注那个孩子。只是每一次上课的时候,他都是这样一个人脏兮兮的,孤零零的坐在那个特殊的角落,让我心
期刊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2-3页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液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即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液体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