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唯物史观素养在中学历史课堂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一、唯物史观的内涵诠释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素养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二、唯物史观的教学实施策略
  中学历史教师很难像大学教授一样提出新观点,研究新史实,因此中学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把专家们研究的成果以教材为载体,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通俗的语言,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和严谨的历史思维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后,我们中学老师要考虑的是:在中学历史课堂到底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理论
  在教学中,老师应讲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使学生深入理解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历史方法论,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根据和基本方法。唯物史观是由生产力史观、社会形态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组成,是宏观层次的历史理论,是普适的基础理论。具体包含以下几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唯物史观将社会发展的诸因素条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私有制、阶级、国家、领袖、人民群众等等,为人们在史学研究中归类历史现象与史料,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供了思维依据。
  (二)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理解基础知识
  在每课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指导学生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来分析理解基础知识、基本脉络。
  比如,在分析古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时,要求学生利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古雅典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古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促使古雅典人员流动频繁、血缘淡化、地缘加强、重公平与法则、重个体、重技术,为古希腊民主政治提供了经济基础。
  又比如,在讲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利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来分析苏联经济政策的得与失。十月革命后,苏联在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于1918年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商品货币关系,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一做法超越了苏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使得苏联在1921年春遭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于是,1921年3月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这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符合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列宁逝世后,苏联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开始了斯大林统治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体制。该体制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的前期和二战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到了后期,该模式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苏联最终解体的重要原因。可见,制定政策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要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三)运用唯物史观解题
  在平时的习题中,老师可以汇编一些用唯物史观原理来解答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对这些题目要精讲精练。只有通过做题,学生才能把理论素养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如:
  “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寒士得书日易,此与教育之普及,相辅相成。当时尤有一事可注意者,即书籍之保存,多在东南,此区域均为寒士之新土。北方大族之旧乡,书籍反见残缺。”南北这一反差从本质上反映出
  A.文化中存在着地域色彩
  B.南方的印刷术更为发达
  C.门阀士族退出政治舞台
  D.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态势
  分析:此题中“自板印经史之流行”,可知应是唐以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得出,唐宋以來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也带来了文化重心南移的趋势,因此此题选D。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冲击
  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分析:运用唯物史观理论,主要原因需从经济上考虑,一定时期的文化教育是对一定时期经济现象的反映,可得出20世纪初义务教育体系的建立是由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对于科技人才的巨大需求。因此此题选B。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的规划与指导,需要学生的实践练习,方可有所成效。
其他文献
一、高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有效的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备课,这既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更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备好课呢?  1.备教学目标,把准课堂方向  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引领作用,是上好课程的重要方向和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课前要全面钻研教
期刊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这是中国人历来的主张,学好英语,做细英语教研,做强教育教学,培育好下一代,才能更快、更棒得做到“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一、探讨如何做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文化品格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文化品格是我覺得最首要的内容,它的内涵是
期刊
教学大纲要求:数学教学中要达到“四个过程一致”(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一致),使其更亲近于数学探究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这一目标只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和甄别能力之后才能实现。而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以下我来重点谈谈小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养成的必要性。  一、小学
期刊
《课标》实施已有几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取得了许多显著成效,如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但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教学模式单一化,忽视学生的能动意识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的理念相违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施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即不被动,不呆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
期刊
一、“说与写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客观要求  在英语教学的 “听、说、读、写”这四门基本功课中,“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过程,“说、写”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说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只重视英语信息输入、忽略信息输出”的片面教学现状而提出的。应用“说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为此,筆者在教学过程中把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PPT课件为主的传统“多媒体课堂”将逐渐被以电子白板为主的新型“交互式课堂”所取代。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白板技术,能有效弥补传统多媒体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电子白板与化学教学有机融合,能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一、利用电子白板,烘托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是开启学生化学学习之
期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数为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旷世其才,以其说他们是“成功”的骄子,不如说他们是勇于奋斗和探索的强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从我自己痛苦的探索中,我了解到面前有许多死胡同,要朝着理解真正有意义的事物迈出有把握的一步,即使是很小的一步也是艰巨的”。成功是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因此,任何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苦。而任何有远见的教师,则应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把学生引进奋争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交流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在高效课堂实施的今天,数学课的小组交流已经广泛应用到一线教师的课堂中,但是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数学课的小组交流变成了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学困生只能是“陪太子读书”。如何让数学课的小组交流更“有效”?我认为:有效的数学小组交流,应当要关注“课堂
期刊
近几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惠民兴教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使得教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成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体现了现代信息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课文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读是引领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做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结合教学体会,我浅谈以下几点方法:  一、注重示范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