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无价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zhang7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逃难的、饥肠辘辘的年轻人,来到南加州沃尔逊小镇,镇长杰克逊大叔给他送去食物,年轻人虽然非常想吃,但却拒绝享用,他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这是为什么?就为心中的尊严。请看课文是如何向我们展示的。
  
  一、曲调未成先有“情”
  
  我们先来看课文吧,开头就出现三组人物:逃难的人群“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逃难的人群饥寒交迫,一路风尘,可能数日不见米粮。此时此刻,他们的生命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最需要得到食物来补充身体里消耗殆尽的卡路里,正巧遇上了好心盛情的沃尔逊人。于是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原本“狼吞虎咽”是个贬义词,但此时此景也只有这个词才能形容那些扑向食物的人群了。
  “年轻人”作为逃难中的一员,他也非常需要食物,饥饿已经使他“骨瘦如柴”,把他逼到了死亡的边缘。按理说,他也应该“狼吞虎咽”才对。可是,当他面对好心的镇长送来的食物时,“尊严”却浮上心头,像一道堤坝那样横在他的面前——不能吃。逃难的人与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为后边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文似看山不喜平
  
  “年轻人”如果见食物就吃,跟风随流,文章的后面肯定没戏了,也难给人以启发或是体会到什么,因为那样就太“平”了。“先生,吃你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镇长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做。”年轻人确实太需要食物了,再不吃东西可能就会倒下,“年轻人的眼光顿时昏暗了”。“昏暗”的背后是饥饿和尊严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我们同情的心悬得老高,甚至暗自说:镇长,你就随便找个活计给他做做吧!镇长确实找活给年轻人干了,安慰他让他先吃饭,活命要紧,其心其意其情我们都可以理解。年轻人本应该变通一下,顺镇长的意而行。可是,风生水起,出乎我们的意料。“等我做完了你的活儿,我再吃你的东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尊严在年轻人的心里高于性命,这是多么不寻常啊!
  “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镇长是个善良人,镇长是个聪明人,镇长已经从年轻人的语言和表情里读懂了他的心,读懂了为什么?“捶背”的劳动要求恰到好处,只要付出轻微的体力,便可以保全尊严,远离施舍。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好事还在后头,“我的庄园里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对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来说,无异于喜从天降。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在众多逃难人员中,镇长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个年轻人呢?就因为“尊严”这种德行力量打动了镇长,感染了镇长,使镇长看到了这个小伙子的优秀,甚至是预知了他未来事业的发展。故事到此本应该结束了,但作者笔锋一转,再书美事——镇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年轻人!这位年轻人20多年后成了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在我们感到惊异的时候,不得不掩卷深思,何为尊严?尊严何以无价?
  
  三、敲蚌剥壳寻珍珠
  
  尊严究竟是什么?尊严是“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这虽然是课文告诉我们的,是哈默的做人底线,但细想下来,它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做人底线。在饥饿快要把人逼进死胡同的时候,他面临的选择是,要救命的食物还是要心中的尊严,像哈姆雷特面临是活着还是死去一样艰难,最终他选择了后者——用劳动换取食物,并且只有在付出劳动后才允许自己得到那份食物。读文至此,一个棱角十二分鲜明的美国硬汉站到了我们面前。一个把尊严或者说美德看得如此重要的人,命运怎还会不垂青于他,钟爱于他呢?那真是不想优秀都不行了,是德行铸就了他后来的辉煌业绩。
  再来咀嚼一下镇长的话吧,“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为什么敢把话说得如此肯定,哈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是个成就大事业的人?这除了杰克逊先生丰富的阅人经验和深邃的眼光外,应该说最主要的是他看见了年轻人表现出来的,别人所不具有的优异品质——“因为他有尊严”——要靠自己的劳动来获取食物,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发家致富,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创业,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根本,所以镇长才说得那么肯定。尊严是人生的巨大财富,尊严无价!
  
  四、细研慢品终感悟
  
  镇长把食物送到年轻人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仰起头”不正暗示着信仰的崇高,尊严的不可动摇吗?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年轻人心里,尊严是第一位的,尊严高于生命。镇长说没有活儿给年轻人做,“这个年轻人目光顿时昏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没有活做”,对年轻人来说,便意味着他还必须饥肠辘辘,精疲力竭地走在逃难路上,寻找下一个目标,内心是沉痛的、悲哀的。“喉结动了动”,是一种生理本能的表现,他多么需要食物啊!“食物”和“尊严”像两匹狼在心里厮打搏斗着。“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赞赏”是个关键词,从不需要做活到同意做活,再到赞赏,镇长完成了认识年轻人——理解年轻人——佩服年轻人的思想转变……仔细研究这些提示语,更能让我们明白“尊严”的深层含义。
  
  作者单位
  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其他文献
湖南的张家界是驰誉中外的自然景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原因何在?因为张家界的美丽风光实在太迷人了。  课文以“迷人的张家界”为题,不仅点明了描写对象,而且揭示了题眼,提炼出“迷人”二字以吸引读者。课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向读者介绍了“张家界”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它的景色为什么“迷人”。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巧抓比喻,体味张家界的“迷人”之处。    一、了解张家界的整体风貌   
期刊
一、呈现特点  2021年中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分析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笔者总结了以下特点。  1. 分值不等  最高分值为70分,最低分值为40分,但以50分为最多。比如,台州70分(看图作文10分、大作文60分);宁波68分(补写诗节8分、大作文60分);四川、福建、绍兴、温州、苏州均为60分;安徽、重庆为55分;云南等大多数地方为50分;杭州46分(想象场景6分、大作文40分)。  2. 题
期刊
“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叶圣陶)“思路的开展”,具体要求就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什么方法能让作文思路清晰呢?  一、确定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  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做到“思路清晰”的。如果你是作者,要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期刊
一、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九义”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是围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专题展开的。编排思路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精读《开国大典》、《荔枝》,略读《狱中联欢》、《梅花魂》,让学生从感性上感悟“为什么要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一组各篇课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读写例话”,从理性上认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读懂课文的基本要求,进而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课改实践证明,创设合理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1页“解决问题”例4中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注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凸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趣味性、现实性
期刊
几年来,春城小学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切实体会到只有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鉴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的动态过程,我校数学学科组从去年起构建了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究,围绕实践与反思展开活动。  首先是实践的活动。为张扬教师的个性,彰显教师的自主性,我们一般都是选择同一课题让5位教师同时作课,展示各自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 
期刊
《新世纪教师素养》中的判断和选择题,是要求教师对一些模糊的提法做出正误判断。为何要做这样的测试,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要提法的作用不可小视    我们用“提法”这个词,指那些关键的、重要的用语、表述。用一些概括性很强的提法、口号,把一些重要的思想广泛传播,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这些重要的提法,有的是由领导机关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例如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期刊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英语(PEP)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本单元六个主要词和词组:library,art room,music room, TV room,computer room,washroom; 熟练掌握本课对话的内容。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本课所学句型询问校园的场所并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
期刊
□执教:谢静(特级教师)  评析:宋楚琨(特级教师)    片段一:回顾全文,畅抒情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世纪宝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你一定非常激动,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吧!  生:世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是一件稀世工艺品。  生:世纪宝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为它感到骄傲!  生: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
期刊
一、辅导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心理上已经一定程度地表现出了逆反,他们有较强的个性,似乎逆反于家长之“命”是一种“出众”,自然也就成了一部分学生的“追求”。下面案例中所提及的学生学习处于中等水平,在五年级时表现出贪玩、喜欢掩饰、说谎等特点。在我与家长多次交流学生情况后,家长有所重视,但家庭教育措施不当,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导致该生贪玩、说谎的不良习惯。    二、问题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