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世界各地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着重论述了两种不同目标取向的助学贷款之间的差异:第一类助学贷款追求经济目标,如贷款的设立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
【机 构】
:
以色列巴依兰大学经济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世界各地助学贷款的不同目标作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论,着重论述了两种不同目标取向的助学贷款之间的差异:第一类助学贷款追求经济目标,如贷款的设立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为紧张的大学财政获取额外财源;第二类助学贷款追求社会目标,如设立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大学.以经济目标为导向的助学贷款一般不含政府补贴,以社会目标为导向的助学贷款可能享受政府的补贴,但需要对贷款对象进行认真仔细的确认.文章最后指出,助学贷款的设计和评价必须考虑到贷款政策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全国上下掀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一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民办本科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确立调研指标体系,以三江学院2016届毕业生调查数据为基
本文借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案例描述一种特定的专业评估方法是如何窒息学术多样性和创新的.这个案例将阐释我们已经注意到的存在于当今北美大学里的几种因素--对有限资助的担
地方高校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中准确聚焦定位与目标,不断完善自评机制,强化数据常态监测力度,巩固了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成效更加凸显。但也存在共性的问题:中观、微
随着一些国家提出的将部分高等教育成本从政府转移到学生及其父母身上政策的实施,学生贷款方案的可适用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按收入比例还款型学生贷款,在理论上是受到人们
个人知识是相对于公共知识而言的。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它具有个体性、情境
中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本文评述了不同学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解,分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支
教育与经济生活之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主题,鲍尔斯与金蒂斯提出的"符应原则"是在该主题上的一个重要表述.本文以此为理论起点,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
当前教育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自然科学范式与人文范式.它们在研究对象、真理及知识观上均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哲学上则是基于"注视"与"倾听"的不同取向.同时,在这两种教育研究
一、美国高等教育融资机制下的助学贷款的兴起美国的助学贷款方式有许多类型,其中包括联邦家庭助学贷款项目、联邦直接助学贷款项目(该贷款由学校直接对学生发放贷款).除此之
在受教育权分配问题上,简单的效率优先论和平等优先论都不完善.只有在综合了自由、平等、效率和社会合作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公正理论指导下,才能较为合理地处理受教育权分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