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GBT群体作为性少数者,长久以来受到传统道德伦理的束缚和社会的歧视,在教育、就业、家庭、健康等方面备受排挤,一直处于夹缝中生存。本文将从LGBT群体生存现状受和受歧视的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呼吁广大群众尊重这一群体,站在他们的角度与方向来了解他们的心理。
【关键词】:LGBT 歧视 生存现状 原因
一、背景
去年5月24日,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 748 号解释公布,宣告民法没有保障同性婚姻与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不合,在此范围内违宪,立法院必须最晚于108年(2019年)同月日前完成法律修正。此法案一出,立刻在各类媒体上引起了一阵关于同性婚姻是否应被接受的讨论热潮。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恋爱应该是不同性别的男女因相互爱慕行为的表现,是婚姻得以实现的先决行为,因此,同性恋、双性恋通常是被歧视和排斥的。然而,随着我们时代的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化,不同的风俗、价值觀相互碰撞,传统世俗观念必然会受到冲击,人们也会逐渐关注那些曾经被忽视和排斥的人与事。尤其是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各类社交网站的传播以及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和重视。
二、LGBT群体生存现状
LGBT群体的生存现状正在逐步改善。下面将从教育、就业、健康和家庭四个方面详细介绍LGBT群体现如今的生存现状。
1.教育
在教育领域,针对LGBT学生的校园欺凌和歧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爱白文化教育中心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遭遇过基于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欺凌,这其中59%的受访者认为欺凌对他们的在校表现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且在中国,性被认为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校的课程体系缺乏关于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的知识。性教育如果说存在,那么教学内容也总是限于标准的异性恋正统主义框架,或者频繁宣扬禁欲和守贞,有时则会教授将同性恋病理化的内容。
2.就业
2013年一项对2161名LGB(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个体进行的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在职场中对自己的性倾向完全保密。由此可见,职场上对于LGBT的偏见是广泛存在的。LGBT个体、尤其是跨性别者在职场中饱受歧视,或者难以保全工作,很多LGBT个体选择不公开其性倾向或性别认同。
3.健康
在中国LGBT人群的相关议题中,健康是一个特别的领域。日渐肆虐的艾滋病疫情不成比例地影响着男同性恋、其他男男性行为者和跨性别者。男同性恋和跨性别者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承受着双重的污名和歧视,既针对其性倾向和性别认同,又针对其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份。在医疗系统内、国家公务员系统内(其仍禁止艾滋病毒感染者担任国家公务员)以及LGBT社区内,他们都遭受着歧视。
4.家庭
作为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家庭在中国极其重要。传统家庭结构包含异性恋婚姻、生儿育女,以及占据主导地位的父母角色等诸多部分。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子女享有很少的独立性,即使在他们成年之后也是如此。对同性伴侣权利保护的缺乏,包括领养孩子或以往异性恋婚姻终止时子女监护权的归属,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LGBT群体受歧视的原因
1.传统礼仪道德与家庭伦理的束缚。这也是现阶段人们对LGBT群体持保守态度的最主要原因。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同性恋是对阴阳和谐的异性恋关系、家庭整合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挑战。尤其是对于男同性恋者,家族的期望成为了巨大的负担。一些男同性恋者认为父母对自己“结婚生子”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作为男同性恋者无法传宗接代,于整个家族是“不孝子孙”。而对于女同性恋者,社会认可度更低还更有压力,并且几乎每个适龄女性都会遇到婚姻压力,无论是否心甘情愿,她们大多还是会选择婚姻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在一个异性恋占主导的社会中,未婚女同性恋者面临着双重的耻辱:“不仅是外界对自身身份的不认可和排斥,还有自身婚姻观念根深蒂固使她们受到的煎熬。”1
2.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型的现实社会之中,谁都无法脱离社会独自生存,同样,社会上普遍认为的观点对我们自身的观念和想法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作为普遍评判标准的社会风气,使国人倾向于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他人及社会,因此,社会给LGBT群体增添了压力及自我谴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主流观念和社会普遍意识对LGBT群体产生着巨大的压力和影响。
四、总结
不可否认,我们的身边依旧有许多人反对同性恋,将其视为怪物或者心理变态,但我们也要看见,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LGBT群体,也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存在。其实,同性恋并不可耻,它与异性恋一样,也可以是单纯美好的,跨性别着更是无罪,一个人的性取向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公布与否是自己的选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人这项最基本的权利。这个群体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理解和包容,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给予他们正常的态度,尊重他们的选择,而非将他们娱乐化或是当做饭后谈资。我们可以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公众对LGBT者的歧视会有所减弱,同性恋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的平等权利将在各个方面逐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又元.北京高校学生对LGBT群体的认知调查及现象分析[J].黑河学刊,2015(11):59
【2】鲁肖麟.同性恋现象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挑战与启示[J].现代 交际,2015,(04):10-11. [2]
【3】李银河.性文化研究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3.
作者简介:宋家珍(1998-),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学生,本科学历,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
【关键词】:LGBT 歧视 生存现状 原因
一、背景
去年5月24日,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释字第 748 号解释公布,宣告民法没有保障同性婚姻与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不合,在此范围内违宪,立法院必须最晚于108年(2019年)同月日前完成法律修正。此法案一出,立刻在各类媒体上引起了一阵关于同性婚姻是否应被接受的讨论热潮。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恋爱应该是不同性别的男女因相互爱慕行为的表现,是婚姻得以实现的先决行为,因此,同性恋、双性恋通常是被歧视和排斥的。然而,随着我们时代的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化,不同的风俗、价值觀相互碰撞,传统世俗观念必然会受到冲击,人们也会逐渐关注那些曾经被忽视和排斥的人与事。尤其是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微博、微信、知乎等各类社交网站的传播以及一些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和重视。
二、LGBT群体生存现状
LGBT群体的生存现状正在逐步改善。下面将从教育、就业、健康和家庭四个方面详细介绍LGBT群体现如今的生存现状。
1.教育
在教育领域,针对LGBT学生的校园欺凌和歧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爱白文化教育中心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遭遇过基于性倾向或性别认同的欺凌,这其中59%的受访者认为欺凌对他们的在校表现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且在中国,性被认为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学校的课程体系缺乏关于性倾向与性别认同的知识。性教育如果说存在,那么教学内容也总是限于标准的异性恋正统主义框架,或者频繁宣扬禁欲和守贞,有时则会教授将同性恋病理化的内容。
2.就业
2013年一项对2161名LGB(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个体进行的调查显示,48%的受访者在职场中对自己的性倾向完全保密。由此可见,职场上对于LGBT的偏见是广泛存在的。LGBT个体、尤其是跨性别者在职场中饱受歧视,或者难以保全工作,很多LGBT个体选择不公开其性倾向或性别认同。
3.健康
在中国LGBT人群的相关议题中,健康是一个特别的领域。日渐肆虐的艾滋病疫情不成比例地影响着男同性恋、其他男男性行为者和跨性别者。男同性恋和跨性别者中的艾滋病毒感染者承受着双重的污名和歧视,既针对其性倾向和性别认同,又针对其艾滋病毒感染者身份。在医疗系统内、国家公务员系统内(其仍禁止艾滋病毒感染者担任国家公务员)以及LGBT社区内,他们都遭受着歧视。
4.家庭
作为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家庭在中国极其重要。传统家庭结构包含异性恋婚姻、生儿育女,以及占据主导地位的父母角色等诸多部分。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子女享有很少的独立性,即使在他们成年之后也是如此。对同性伴侣权利保护的缺乏,包括领养孩子或以往异性恋婚姻终止时子女监护权的归属,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LGBT群体受歧视的原因
1.传统礼仪道德与家庭伦理的束缚。这也是现阶段人们对LGBT群体持保守态度的最主要原因。传统儒家思想认为,同性恋是对阴阳和谐的异性恋关系、家庭整合以及社会秩序的一种挑战。尤其是对于男同性恋者,家族的期望成为了巨大的负担。一些男同性恋者认为父母对自己“结婚生子”的要求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作为男同性恋者无法传宗接代,于整个家族是“不孝子孙”。而对于女同性恋者,社会认可度更低还更有压力,并且几乎每个适龄女性都会遇到婚姻压力,无论是否心甘情愿,她们大多还是会选择婚姻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在一个异性恋占主导的社会中,未婚女同性恋者面临着双重的耻辱:“不仅是外界对自身身份的不认可和排斥,还有自身婚姻观念根深蒂固使她们受到的煎熬。”1
2.社会主流观念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关系型的现实社会之中,谁都无法脱离社会独自生存,同样,社会上普遍认为的观点对我们自身的观念和想法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这种以社会主流价值取向作为普遍评判标准的社会风气,使国人倾向于改变自我而不是改变他人及社会,因此,社会给LGBT群体增添了压力及自我谴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主流观念和社会普遍意识对LGBT群体产生着巨大的压力和影响。
四、总结
不可否认,我们的身边依旧有许多人反对同性恋,将其视为怪物或者心理变态,但我们也要看见,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改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LGBT群体,也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他们的存在。其实,同性恋并不可耻,它与异性恋一样,也可以是单纯美好的,跨性别着更是无罪,一个人的性取向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公布与否是自己的选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人这项最基本的权利。这个群体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理解和包容,而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量给予他们正常的态度,尊重他们的选择,而非将他们娱乐化或是当做饭后谈资。我们可以期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公众对LGBT者的歧视会有所减弱,同性恋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的平等权利将在各个方面逐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又元.北京高校学生对LGBT群体的认知调查及现象分析[J].黑河学刊,2015(11):59
【2】鲁肖麟.同性恋现象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挑战与启示[J].现代 交际,2015,(04):10-11. [2]
【3】李银河.性文化研究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3.
作者简介:宋家珍(1998-),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学生,本科学历,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