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疑”字提素养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释凝,通过求疑,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激疑、质疑、析疑、释疑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核心素养。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始于生疑终于释疑,通过求疑,促进学生“要思、多思、善思”。
  一、巧妙设问,激疑激思
  常言道:疑则思,新则趣,励则进。激疑即是教师诱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难点和特点,激起学生疑深,疑透、疑广,培养思维品质。“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
  1、披露隐含疑点
  当学生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时,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披露隱含的疑点。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文时,设计了提问:阿长是鲁迅家里的—个女工,她的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也不会识字作文,《山海经》是一部内容深奥的著作,作者却把她们联系到一起,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人呢?学生带着这些的问题,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加强。
  2、引导求异思维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能力的核心。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地解决疑难问题。
  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时,有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活动,激励学生设疑。有位学生对课文结尾提出了新的想法,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给课文再续个结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续写,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进发了出来。
  二、引导质疑,形成能力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形成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一个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在质疑问难,讨论争辩中达到“蓦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对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敢问、会问。
  1、教师要教给学生何处质疑。
  (1)从题目处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一课,课文为什么用“飞”?把“飞”字换成“跳”字可以吗?
  (2)从标点符号处质疑。如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第九段最后两句为什么连用两个感叹号?
  (3)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质疑,如: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让学生找出课文的重点词语,对“善”进行质疑,口技人是怎样表现出“善”的?
  2、教师要树立典型。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表扬那些敢于大胆提问并提问有新意、有深度的同学,树立善于质疑的典型。
  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一文时,有一个学习成绩—般的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夸父”提出质疑,认为他这种行为有些“自不量力”,我并没有否决他,而是表扬他敢于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同学对此进行探究,最终挖掘出了本文正确的主题。我观察到这位同学整堂语文课都神采飞扬,积极参与讨论。
  3、留有余地。
  教师在讲课中可有意留下一些问题不讲,留有余地,让学生质疑。如我教授七年级下册《狼》这篇课文,结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假如顾野没有麦场,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你又将如何设计情节呢?学生经这一问,投入极大的兴趣,纷纷发表看法,我借此让学生课下整理成文,收效很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并在质疑问题、讨论争辩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词语的感悟。
  三、顺导析疑,激活思维
  1、注意析疑的时机
  课堂析疑能很快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集中精力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综合素养。
  2、注意析疑的对象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个性心理不同,因此,析疑应注意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知识和学生的研究而因材施教。对那些底子差、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而又较基础的问题,努力给这些学生创造一个敢回答、回答好的机会,树立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善导释疑,发展智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释疑过程中发展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师要灵活敏捷地对待来自学生的各种问题,进行梳理和提炼,抓住关键的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让他们通过释疑,自我提高素养。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按激疑一一质疑一一析疑一一释疑这条线索,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让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衔接”—语,隽永而意远,从文章写作范围来讲既指文义的自然衔接和逻辑衔接,也指文字的搭桥接榫,诗文中的起承转合,笔者讨论不囿于诗词范围,着力寻找“衔接”的美学范畴,窥探虚实境界的阈界,衔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妙趣横生,貌似似有如无,实则举足轻重,言有尽而意无穷,思辨“衔接”,便是玩味境界,更是品鉴虚实。  关键词:衔接;虚实;境界  法法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空灵霞石峻,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以心理危机干预咨询为主,缺乏发展性辅导的师资力量,—人一故事剧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心理疏导和情感宣泄的安全途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朋辈辅导的骨干力量,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人一故事剧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部2001年的文件中提出“加强和
期刊
摘要: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对以后十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部署,为了实现国家教育目标,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体制改革进行了系统设置,并提出了启动实施的十大改革试点,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关键词:教研合作;管理;校际教研  笔者从学区管理下校际教师教研合作的角度采用了自编调查问卷《
期刊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是马克思主叉在西方传播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一批西方学者和政治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出的自己的看法和研究成果。形成了一阵又一阵的馬克思主义的研究浪潮。集中反映了一批知识分子对西方的不满,对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人们从现实中寻求出路的种种探索。列斐伏尔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他揭示了科学理性和消费社会构建起来的现代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内在本质,指出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已经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写”位于“听、说、读”之后,教师一般将“写”归结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听说读的训练都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打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误解,导致作文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出发,探寻实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变革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语法;阅读量;活动化教学  文教学是贯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人的一生的一项活动。从应试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应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能力和习惯,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些培养虽然都是基础方面的培养,但是对于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来说,只要基础牢固就能水到渠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写作素材、创作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本末。初中阶段写作之
期刊
摘要:《白鹿原》是中国文学史上—部具有史诗性质的伟大作品,它展现了历史巨变中白鹿原上的真实历史,客观地描述了白鹿原上的农耕文明、宗族精神和宗法文化,引导着我们从时代、民族、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我们这个民族走过的悲壮历程,提醒着我们重视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理性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白鹿原;农耕文明;宗族精神;宗法文化  20世纪早已合上了历史的帷幕,但幕后中国生存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种集知识和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方法,初中政治学习是初中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专业性课程,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更加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虽然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存有一些不足,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就必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初中政治;应
期刊
摘要:电影建国大业反映了我党自抗战胜利以后至新中国成立阶段为国家、民族解放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革命先辈为换取今天人们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牺牲令人动容。在观看者以電影以后,笔者认为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中共领导人的非凡领导才能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建国大业;共产党;国民党  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期刊
乔伊斯说:“流亡是我的美学”,木心借此叹道:“美学是我的流亡。”漫漫艺术之路,何尝不是一条流亡之途?  中国有一条梅岭古驿道,蜿蜒曲折的古道逶迤蛇行,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一块块历经千年步履磨砺的石板,在炽白的阳光下,泛着幽幽的青光。这原先是一条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古道,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文人。这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苏轼、陆凯、宋之问、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