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的本质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ch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音简介
  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图片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
  2000-2004年任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
  2004-2009年任南方都市报首席图片编辑。
  2008年下半年开始流媒体方面的探索。
  
  虽然我从事一些影像流媒体方面的工作,但我坚决反对到处贩卖这个概念(虽然这个词儿很时髦)。
  在国内同行中,南方都市报流媒体的规模与质量绝对是头把交椅(这个事实好像没有人可以反击我),但我坚决反对把它当作榜样——因为你有可能学错了方向。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流媒体”、“全能记者”这种概念在国内都是由视觉部门倡导并实践的?为什么文字部门没有去做这个事?难道说纸媒的危机对他们没有影响?还是他们没资格或没必要成为“全能记者”?传统的摄影记者无非是在点性的视觉表达上受过训练,凭什么说转型为“全能记者”比文字部门的同行更容易?凭什么你认为掌握了流媒体就可以规避被淘汰的风险?
  问题就是在于,长期以来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重拍摄轻采访,重点性表达而缺少线性逻辑思维。重结果而轻流程,重自我而轻自省。在纸媒时代你“跛脚走路”影响并不太。但在新媒体浪潮下,有了“流媒体”这种工作方式,它可以迫使你强化编导思维,对制定计划、精细采访、认真拍摄、后期编辑、文本写作等流程加强控制力和执行力,这实际上是一种回归“记者本分”的锻炼方式,也是克服长期“跛足行走”的必要方法,所以,不管有没有纸媒危机,“流媒体”都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加强新闻素养的训炼。
  金庸射雕三部曲中,老顽童会双手互搏,左手打太极的同时右手可以打八卦,左手可以拳右手可以掌,竟然互不干扰;而杨过年轻时曾经失去右臂,只能有一只手出招,两人曾经比武过一次,结果不相上下,都是公认的绝顶高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修行过九阴真经——一种非常厉害的内功,在它的辅助下,不管是“左右互搏”还是“黯然销魂掌”都威力无穷。所以要紧的不在于你是全能还是独臂,而是在于内功。
  新闻内功修行好,无论你是传统摄影还是流媒体,无论你只是会码文字的记者还是“全能记者”,无论在纸媒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你都不会被淘汰。所以,学流媒体只是手段,不要被它绚丽的外表迷惑,通过它来提高你的新闻职业素养,才是它的本质。
   反之,你如果只学会了这些流媒体招式技能,没有内功的辅助(我们报社也有一些这样的记者),也只能像“小华山论剑”的混混们一样,被杨过的一声呼啸吓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
其他文献
编辑语:在野外拍摄中,还有一种在搭建临时的影棚中拍摄小型动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大量存在于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拍摄中,在强调环保的今天,搭建一个模仿自然的环境也可以帮助我们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吧。    大家也许并不知道,在很多野生动物影片中都大量使用置景拍摄的方法。事实上,诸如啮齿类动物、昆虫的画面,还有大量的水下微距场景都是在鱼缸里拍摄的。置景拍摄有巨大的优势:你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野外寻找它们,也不用在
期刊
前言    在剪辑软件里形形色色的插件中,如果只让我选一样进行图像的控制,那么那一定是曲线。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曲线的功能远远比很多人想象中的强大,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很多不同的调整插件,而你所需要知道的只是不同的调整体现在曲线上的形式,即用曲线来实现对图像包括曝光、色彩、对比等的各种控制。另外,曲线的优点是基本上在所有的剪辑软件里都会集成,便捷而易于调用。下面就继续接着上期,为您介绍如何利用曲线修
期刊
进入2010年的第一个月,“版权”二字几乎成为最抢眼的新闻关键词。  先是谷歌公司数字图书馆收录了570位中国版权人的17922部图书,而大部分版权人并不知情且未获任何报酬。本月初,尽管谷歌公司已经向中国作家道歉,但是,这个仅限于道德层面的道歉缺少诚意,谷歌并未承认其侵权行为。  与此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与版权相关的事情,更为复杂。经人举报,吉林省摄影家桑玉柱涉嫌冒用他人作品参评金像奖。 离奇的是两位
期刊
我们经常说:电影是每秒二十四格的艺术。  在静态图片发展到动态视频的过程中,速度和图片量成为非常重要的标准。说到速度那一定要说到动态视频的理论根源,那就是“视觉暂存”现象,因为人眼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所以才会有一格格拍摄而成的电影艺术诞生。另一方面,图片量也成为关键数据,只有大量的连续的图片放在一起高速地运动才可以产生长时间的镜头,在拍摄电影时我们计算的数据标准是尺,通过胶片使用长度来衡量影片时长;
期刊
“看”故事    当《阿凡达》的一张电影票像春运的火车票一样让大家愿意排队购买并且不计较时间、场次和座位的时候,我想到了所谓“奇观”效应,在这个“读图时代”,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奇观”最能够抓住人们的神经,对于曾经自封为视觉艺术的电影而言,现在的观众更加想从中得到简单的快感和刺激。《阿凡达》的“奇观”制造基本上是技术完成的,犹如《阿凡达》出现之前很多游乐园的所谓“动感电影”,用具有立体感的图像来刺激
期刊
在电视新闻中,常见的主播画面是经过抠像的处理和一些动画制作的背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效果,抠像的应用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空间相互交叠的感觉。大洋ME中对抠像的功能也极其丰富,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创意,简便、迅速地达成想要的效果。    抠像基本技巧    我们举例的素材为蓝色背景图,在这里说明一下,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背景的亮度和主体的亮度,还要考虑到主体的颜色不能和背景的颜色相同,否则会带来后期抠像的
期刊
至今已经有7个成员的MAQI俱乐部成立于2008年9月,他们都是在学校里的热血分子,对创作充满热诚。俱乐部的设计涉及平面、产品、网络互动和特效视频等领域,并且将自己的作品看成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顶帽子,一首音乐,或者是一辆MINI甲壳虫。从学生到毕业走上创业之路,他们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就让我们走进MAQI俱乐部的作品《防化人与大脚怪》,和他们的精彩创意碰撞,或许也能擦出
期刊
去年9月,突然接到《大众DV》编辑部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参与一个纪录片项目。原来2009年的丹麦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CPH:DOX)有一个单元是DOX:LAB(直译:纪录片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正在选拔12组成员:12名甄选出的来自“东方世界”的导演:中国、菲律宾、黎巴嫩、巴勒斯坦、卢旺达、缅甸、乌干达,与12名同样精挑细选的丹麦、冰岛、芬兰、瑞典等“北欧世界”的导演在这个实验室共聚并参加培训
期刊
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纪录片人的身影异常活跃起来,短短的三十天里,先是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GZ DOC),而后是北京iDOCS国际纪录片论坛,东西方纪录片人以集体“走婚”的形式,穿梭在中国的南北两地,寻找最心仪的合作“对象”和最成功的“联姻”模式。    国际合作经验的起承转合    以七年的成功运作,本次GZ DOC更像是一次“丰收秀”。在展播或论坛中,许多影片都源于历届大会促成的国际联合制作
期刊
在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流媒体负责人梁音的办公桌上,叠放着厚厚一摞求职人员的简介,梁音说,他们全部都是专业的视频编导、视频记者和专业的交互设计人才。那么多的求职简介,对于仅仅只招六个人的部门来说,竞争激烈,而且,如果你只懂得制作纸媒新闻,甚至连跻身在那一摞纸里的机会都没有。  反观英美纸媒大国,接下来的数据更不是悚人听闻:    “英国《新闻和观察家》报裁员53人  美国《洛杉矶时报》裁员250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