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兒园学习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一观点已经被多年的幼教研究与实践所证明,并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但在现实的幼儿园实践中,学习环境创设的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本文中,笔者就当前幼儿园室内环境创设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室内环境如何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结合深圳一些幼儿园的实践,谈一些想法。
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幼儿每天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主要的学习活动,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室内环境,尤其是幼儿班级活动的室内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一、关于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规划与布局
幼儿园室内的学习环境需要规划,需要整体布局。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学习应当发生在可以自由选择的环境中。研究表明,由于幼儿还没有成熟,因而正式的、类似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不能进行,如果一定要强调幼儿的正规学习,那么必然要用去很多他们本该进行重要工作——游戏——的时间,而这正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并且正是通过游戏,幼儿才实现了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但现实中,幼儿园对室内环境规划的意义,对如何规划室内环境并不太清楚。
学习区的设置,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选择活动的空间。不同的学习区,要考虑幼儿可能有的不同活动,能进行的各种学习,以及能提供的不同材料。因此学习区是放置材料的地方,是幼儿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地方(或教师计划组织,或幼儿自主选择)。教室里设置哪些学习区,一是要考虑教室空间的大小等因素,二是要考虑学习区涉及的价值。
一是教室的空间大小和其他相关条件因素。首先是教室空间大小,教室空间大,可以考虑多设—些学习区域;空间小,则要考虑减少学习区的数量,小教室可以采用轮换的方式,某段时间内集中设置某些学习区。但无论教室大或小,一些基本的学习区都是需要的,积木区、语言区、角色区、美工区、操作区等。在考虑教室空间大小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室门、窗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以及盥洗间的位置,可利用墙面的大小等,因为学习区的位置、大小都与这些因素有关。再是要考虑幼儿餐点和休息的地方,因为幼儿的进餐和午睡都会影响到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
二是学习区的价值和功能。一般地说,幼儿在区域里的活动都是综合的,涉及多个学习领域:身体的、语言的、认知的、社会情感的和学习品质的,但每个学习区域对学习领域是有所侧重的。这样说是为了强调某个学习区对于具体学习领域活动组织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其他区对于该学习领域不重要,所有区域里发生的活动,都能对孩子获得各种技能和知识产生影响。
社会情感和学习品质,是两个全面渗透各种活动的学习领域,可以称之为弥漫性的学习领域。一个学习区在强调某个具体学习领域的同时,社会情感、学习品质自然渗透其中,同时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包含其中。
学习领域与具体学习区的对应关系如下:
1.语言发展领域,主要侧重对应于阅读区、听力区、书写区;
2.认知发展领域,包括数学、科学、艺术和社会性学习,各有如下对应:
数学,主要侧重对应于积木区、操作区(数学区)。
科学,主要侧重对应于科学区、沙水区、烹饪区、电脑区。
艺术,主要侧重对应于美工区、编织区、陶艺区、音乐区。
社会性学习,主要侧重对应于角色区。
3.身体发展领域,主要侧重对应于积木区、操作区(也对应美工和编织区)。
具体到幼儿园教室的规划与布局,则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安静区与吵闹区要分开。一般地说,积木区、角色区、音乐区等属于吵闹区,而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操作区等属于安静区。安静区域与吵闹区域分开并不需要明显的界限,而是把它们相对集中放在一起。
2.学习区之间要有隔离。学习区之间的隔离,可以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可以让幼儿比较专注于某种类型的活动。隔离可以用玩具柜(最好带背板,起到隔离视线的作用),也可以用屏风。但学习区之间的隔离不应当是封闭的,各区之间要彼此相通,便于幼儿随时到邻近区取放材料或参与活动,也便于他们随时更换学习区。
3.学习区的设置要考虑幼儿的小组学习。设置区域主要是为幼儿自主选择活动考虑的,但一些区域也要考虑能让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小组活动,这些区域应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如科学区、美工区等。当然,如果教室足够大,可以设置专门用于小组活动的区域。
4.设置专供全班幼儿活动的集中区域。全班集体活动是幼儿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常说的上课)需要全班集体进行,许多非计划,但却是有组织的活动(如晨谈、计划、交流分享、餐前活动、离园前小结)也要全班集体进行。因此集中区域是教室规划与布局的重要部分。但集中区一般不单独设置,而是和其他区共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和积木区共用,二是和语言区共用。和积木区共用时,集中区就放在比较吵闹的区域,和语言区共用时,则是放在安静的区域。
5.通过区域规划控制和调整幼儿行为。教室区域划分后,幼儿要能够自由地走动,但应控制幼儿在教室内的奔跑,因此教室内不应设置单独通道。幼儿从教室一边到另一边,必须走S形才能到达。
二、幼儿园室内主要区域的设置、材料提供和教师支持策略
每个学习区都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价值,都需要考虑具体的材料,也需要教师具体的支持策略,以下讲几个主要的学习区。
1.全班集中区
设置全班集中区是为了让幼儿能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它对于培养幼儿集体归属感、团队意识,以及鼓励相互尊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班集中区,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如语言课、音乐课,也可以进行非计划的活动,如介绍即将进行的活动,讨论教室中发生的某件事,还可以是每天都有但没有完全计划好的活动,如晨谈、计划和活动后小结、午餐前读书、离园前的总结等。 由于全班集中活动要向幼儿展示许多信息,如一日生活时间表、天气情况记录、阶段性的学习内容、每天活动安排、班级规则、值日生表等,因此集中区域要尽可能靠近墙面(最好是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有两面墙壁),这样就便于张贴各种材料,使幼儿能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另外,钢琴、电视机等设备也主要是在全班集中活动时使用。同时,全班集中区要有供教师书写的白板或黑板,或是在大画架上放纸,使幼儿能有机会经常看到教师的书写(教师应有经常性的示范性书写)。
教师在全班集中区支持幼儿学习的策略主要有: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鼓励倾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的想法;通过适当的方式(用文字或符号表征幼儿所讲的内容)引发大家注意;在集中区所在的墙面上张贴有关材料,为幼儿学习提供视觉线索(如点名时用墙上的姓名表)。
2.积木区
积木区是教室中的基本区域,积木活动能促进幼儿的数学能力(空间几何、数与量感觉)发展;促进幼儿科学和数学能力(认识几何形状、记数、了解物质特性、提问、推理、解决问题等)发展;促进幼儿阅读与书写能力(小肌肉运动为书写准备,标记、符号和文字意识);促进社会情感、审美意识等发展。
积木区应当是教室中最大的区域,通常和集中区共同使用。积木区要有一定数量的积木(不同种类、质地);积木应当放在架子或筐子里,并分类摆放;要提供辅助性的材料(各种开放性的材料,自制的标记符号,现成的实物模型,如小汽车等);要有书写的工具和材料;等等。
积木区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有:提供或丰富与积木活动相关的背景经验(参观相关的建筑物并进行一些讨论);认可幼儿的搭建成果(拍照张贴、讨论,鼓励幼儿为自己的搭建物命名并书写,将幼儿所搭建的作品拍照存入其成长档案);制定有助于搭建的规则;搭建过程中与个别或小组幼儿进行讨论;全班进行搭建的相关问题的讨论(介绍新材料,商量遇到的问题);安排挑战性的活动(鼓励设计搭建、按目的搭建等);幼儿搭建过程中观察记录他们的行为;等等。
3.科学区
科学区是教室中的重要区域,科学活动能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获得有关科学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除了直接针对科学以外,科学区里的活动还能帮助幼儿学习分析、推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流,增加词汇,学习读写。
科学区的材料包括以下几类:
(1)工具类材料:温度计、放大镜、天平等,通过这些工具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物质和环境。
(2)物质科学类材料:了解物质的特性特征,如硬软、运动、发声、发光等,具体材料如木块、石头、海绵、磁铁、轮子、铃铛、电筒等。
(3)生命科学类材料:了解生命特征,如生命的基本需求、行为和周期,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与环境关系等,具体材料有自然角的种植或饲养,动植物图片、标本,相关书籍等。
(4)地球科学类材料:了解构成地球的材料,了解河流、山川,了解天气、气候,了解天体等。具体材料有石头、沙、土,相关图片、书籍、模型等。
(5)技术类:了解工具、技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具体材料包括日常小工具、电脑、照相机等。
(6)为幼儿记录、表征提供纸和笔
科学区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有: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包括错误的知识和概念;介绍新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活动促进幼儿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相关活动的背景;提开放性问题,鼓励反思;读书,集体讨论,帮助幼儿形成“大概念”(如动物,不只是了解某种动物,而是比较、联系,形成动物的类概念,知道动物的共性特点)等;鼓励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参与相关的讨论和交流;等等。
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幼儿每天在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主要的学习活动,大部分的生活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室内环境,尤其是幼儿班级活动的室内环境是极其重要的。
一、关于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规划与布局
幼儿园室内的学习环境需要规划,需要整体布局。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学习应当发生在可以自由选择的环境中。研究表明,由于幼儿还没有成熟,因而正式的、类似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不能进行,如果一定要强调幼儿的正规学习,那么必然要用去很多他们本该进行重要工作——游戏——的时间,而这正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做的事,并且正是通过游戏,幼儿才实现了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但现实中,幼儿园对室内环境规划的意义,对如何规划室内环境并不太清楚。
学习区的设置,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选择活动的空间。不同的学习区,要考虑幼儿可能有的不同活动,能进行的各种学习,以及能提供的不同材料。因此学习区是放置材料的地方,是幼儿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地方(或教师计划组织,或幼儿自主选择)。教室里设置哪些学习区,一是要考虑教室空间的大小等因素,二是要考虑学习区涉及的价值。
一是教室的空间大小和其他相关条件因素。首先是教室空间大小,教室空间大,可以考虑多设—些学习区域;空间小,则要考虑减少学习区的数量,小教室可以采用轮换的方式,某段时间内集中设置某些学习区。但无论教室大或小,一些基本的学习区都是需要的,积木区、语言区、角色区、美工区、操作区等。在考虑教室空间大小的同时,还要考虑教室门、窗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以及盥洗间的位置,可利用墙面的大小等,因为学习区的位置、大小都与这些因素有关。再是要考虑幼儿餐点和休息的地方,因为幼儿的进餐和午睡都会影响到区域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
二是学习区的价值和功能。一般地说,幼儿在区域里的活动都是综合的,涉及多个学习领域:身体的、语言的、认知的、社会情感的和学习品质的,但每个学习区域对学习领域是有所侧重的。这样说是为了强调某个学习区对于具体学习领域活动组织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其他区对于该学习领域不重要,所有区域里发生的活动,都能对孩子获得各种技能和知识产生影响。
社会情感和学习品质,是两个全面渗透各种活动的学习领域,可以称之为弥漫性的学习领域。一个学习区在强调某个具体学习领域的同时,社会情感、学习品质自然渗透其中,同时其他领域的学习也包含其中。
学习领域与具体学习区的对应关系如下:
1.语言发展领域,主要侧重对应于阅读区、听力区、书写区;
2.认知发展领域,包括数学、科学、艺术和社会性学习,各有如下对应:
数学,主要侧重对应于积木区、操作区(数学区)。
科学,主要侧重对应于科学区、沙水区、烹饪区、电脑区。
艺术,主要侧重对应于美工区、编织区、陶艺区、音乐区。
社会性学习,主要侧重对应于角色区。
3.身体发展领域,主要侧重对应于积木区、操作区(也对应美工和编织区)。
具体到幼儿园教室的规划与布局,则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安静区与吵闹区要分开。一般地说,积木区、角色区、音乐区等属于吵闹区,而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操作区等属于安静区。安静区域与吵闹区域分开并不需要明显的界限,而是把它们相对集中放在一起。
2.学习区之间要有隔离。学习区之间的隔离,可以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可以让幼儿比较专注于某种类型的活动。隔离可以用玩具柜(最好带背板,起到隔离视线的作用),也可以用屏风。但学习区之间的隔离不应当是封闭的,各区之间要彼此相通,便于幼儿随时到邻近区取放材料或参与活动,也便于他们随时更换学习区。
3.学习区的设置要考虑幼儿的小组学习。设置区域主要是为幼儿自主选择活动考虑的,但一些区域也要考虑能让幼儿进行有组织的小组活动,这些区域应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幼儿。如科学区、美工区等。当然,如果教室足够大,可以设置专门用于小组活动的区域。
4.设置专供全班幼儿活动的集中区域。全班集体活动是幼儿每天生活的重要部分,不仅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通常说的上课)需要全班集体进行,许多非计划,但却是有组织的活动(如晨谈、计划、交流分享、餐前活动、离园前小结)也要全班集体进行。因此集中区域是教室规划与布局的重要部分。但集中区一般不单独设置,而是和其他区共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和积木区共用,二是和语言区共用。和积木区共用时,集中区就放在比较吵闹的区域,和语言区共用时,则是放在安静的区域。
5.通过区域规划控制和调整幼儿行为。教室区域划分后,幼儿要能够自由地走动,但应控制幼儿在教室内的奔跑,因此教室内不应设置单独通道。幼儿从教室一边到另一边,必须走S形才能到达。
二、幼儿园室内主要区域的设置、材料提供和教师支持策略
每个学习区都有自身独特的功能价值,都需要考虑具体的材料,也需要教师具体的支持策略,以下讲几个主要的学习区。
1.全班集中区
设置全班集中区是为了让幼儿能进行全班性的交流,它对于培养幼儿集体归属感、团队意识,以及鼓励相互尊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班集中区,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如语言课、音乐课,也可以进行非计划的活动,如介绍即将进行的活动,讨论教室中发生的某件事,还可以是每天都有但没有完全计划好的活动,如晨谈、计划和活动后小结、午餐前读书、离园前的总结等。 由于全班集中活动要向幼儿展示许多信息,如一日生活时间表、天气情况记录、阶段性的学习内容、每天活动安排、班级规则、值日生表等,因此集中区域要尽可能靠近墙面(最好是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有两面墙壁),这样就便于张贴各种材料,使幼儿能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另外,钢琴、电视机等设备也主要是在全班集中活动时使用。同时,全班集中区要有供教师书写的白板或黑板,或是在大画架上放纸,使幼儿能有机会经常看到教师的书写(教师应有经常性的示范性书写)。
教师在全班集中区支持幼儿学习的策略主要有: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鼓励倾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的想法;通过适当的方式(用文字或符号表征幼儿所讲的内容)引发大家注意;在集中区所在的墙面上张贴有关材料,为幼儿学习提供视觉线索(如点名时用墙上的姓名表)。
2.积木区
积木区是教室中的基本区域,积木活动能促进幼儿的数学能力(空间几何、数与量感觉)发展;促进幼儿科学和数学能力(认识几何形状、记数、了解物质特性、提问、推理、解决问题等)发展;促进幼儿阅读与书写能力(小肌肉运动为书写准备,标记、符号和文字意识);促进社会情感、审美意识等发展。
积木区应当是教室中最大的区域,通常和集中区共同使用。积木区要有一定数量的积木(不同种类、质地);积木应当放在架子或筐子里,并分类摆放;要提供辅助性的材料(各种开放性的材料,自制的标记符号,现成的实物模型,如小汽车等);要有书写的工具和材料;等等。
积木区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有:提供或丰富与积木活动相关的背景经验(参观相关的建筑物并进行一些讨论);认可幼儿的搭建成果(拍照张贴、讨论,鼓励幼儿为自己的搭建物命名并书写,将幼儿所搭建的作品拍照存入其成长档案);制定有助于搭建的规则;搭建过程中与个别或小组幼儿进行讨论;全班进行搭建的相关问题的讨论(介绍新材料,商量遇到的问题);安排挑战性的活动(鼓励设计搭建、按目的搭建等);幼儿搭建过程中观察记录他们的行为;等等。
3.科学区
科学区是教室中的重要区域,科学活动能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现象,获得有关科学的概念、知识和能力。除了直接针对科学以外,科学区里的活动还能帮助幼儿学习分析、推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交流,增加词汇,学习读写。
科学区的材料包括以下几类:
(1)工具类材料:温度计、放大镜、天平等,通过这些工具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物质和环境。
(2)物质科学类材料:了解物质的特性特征,如硬软、运动、发声、发光等,具体材料如木块、石头、海绵、磁铁、轮子、铃铛、电筒等。
(3)生命科学类材料:了解生命特征,如生命的基本需求、行为和周期,生命的多样性,生命与环境关系等,具体材料有自然角的种植或饲养,动植物图片、标本,相关书籍等。
(4)地球科学类材料:了解构成地球的材料,了解河流、山川,了解天气、气候,了解天体等。具体材料有石头、沙、土,相关图片、书籍、模型等。
(5)技术类:了解工具、技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等。具体材料包括日常小工具、电脑、照相机等。
(6)为幼儿记录、表征提供纸和笔
科学区中教师的支持性策略有: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包括错误的知识和概念;介绍新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活动促进幼儿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相关活动的背景;提开放性问题,鼓励反思;读书,集体讨论,帮助幼儿形成“大概念”(如动物,不只是了解某种动物,而是比较、联系,形成动物的类概念,知道动物的共性特点)等;鼓励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参与相关的讨论和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