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对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逐渐深入,与之相匹配的环境工程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产品生产的可靠性是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相互结合的结果。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两个体系相互影响,根据不同程度的地区环境,其环境工程所采用的措施也各不相同。本篇论文就是以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为话题做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 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T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120-01
环境适应性的课题研究包含对环境工程的影响,既产品在生产线、销售等经济活动期间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污染治理的方案。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两者共同进步才能保证产品生产的可靠性。
一、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的关系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环境适应性由于受到人们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工程的实施。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法则促使很多工业生产不顾及环境适应性事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其工业发展的根本遭到损害。环境工程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结合经济因素通过法律和道德双重手段创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的经济环境。环境工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建立良好环境适应性的基础和有效手段。环境工程的环境保护技术也是环境适应性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因此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两个客体并不是独立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个体,其需要同步实施,相互辅助,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和提升环境质量。
二、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实施的问题
1. 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国在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方面技术上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从而导致环境适应性检测系统不能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指标的检测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不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来判断环境适应性的状况。由于数据信息的不确定性,促使环境适应性检测存在很多软指标,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2. 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支持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在我國属于新兴领域,不仅仅是技术的稀缺,其专业人才也嫉妒缺乏。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建设还没有引起我国民众足够的重视,对两个新领域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技能运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究摸索阶段。在高级院校中环境工程专业也不受重视,对其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专业人才的稀缺。再加上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不十分充足,相关技术的落后,相关岗位的缺乏和基本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相关常识的普及力度欠缺促使很难培养出具有实操性的专业性人才。
3. 环境工管理制度的不科学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们对于环境的管理意识相当薄弱。政府对于环境工程的监管制度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的不到位是环境工程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工程制度的设定在环境工程实施中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其制度的制定没有从根原则出发,往往似是而非,没有明确规定合格指标和相关政策,从而造成其制度可实施性差,其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三、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改进措施
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尤其是重工业经济结构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原则,都是以破坏或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这些现状都与环境工程背道而驰。对于环境破坏所节约的资源远远低于治理环境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其环境工程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实施原则。
1. 加大财力的投入
在我国经济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去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投入到见效慢、工期长的环境工程中,没有意识到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因此环境共更加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我们首先要使得当地领导和企业家们深刻意识到环境工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促使政府和企业自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具备充足资金的前提下,我们也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问题深入了解、具体分析、提出建设性方案,逐渐改善环境的适应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那实际功效说话,引起国家政府和当地企业的重视,从而投入更多的财力资源,建设环境工程。
2. 建立完善的制度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实验室研究制度。制度制定要遵守强制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要确保制度的制定必然要贯彻实施,这需要系统、全面的监管制度的维护。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的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由于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其工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相关的制度必然也有所区分,保证其制度的制定更加具有实操性和结合当地的特性更加利于其制度贯彻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战略计划,确保相关职员按部就班的完成各自的任务,将整体的计划分化成一个个小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职员身上,并且根据相关的监管制度,使得职员平级或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促进,制定明确的考核任务和指标和相对应的奖惩制度,以此同时建立相关网站,随时更新最新的信息和计划进度,使全体上下深刻了解计划实施的意义和进度,随时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向上反映,网站管理员要及时回应。
3. 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从教育界入手,在中级教育阶段穿插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理论常识,在高级教育加强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且对其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相互融合,扩大该专业的应用范围,培养专业性高技能人才和学术研究人才,两类人才相互配合,促进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共同发展。社会和政府也举办相关公益活动、培训机构和技能大赛,在增加其领域专业性的同时,也增大人们对于环境工程的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其科学技术、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的不成熟,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促使环境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因此,确定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在我国发展战略地位,利用充足的资金逐步实施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战略计划。
参考文献:
[1] 赵家芬.浅谈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3(18).
[2] 万娟.环境工程方向选择浅析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工程[J].化工管理.2014(27).
[3] 陈浩伟,席于升.刍议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城市建筑.2014(6).
[4] 赵新宇.分析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 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TU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1-0120-01
环境适应性的课题研究包含对环境工程的影响,既产品在生产线、销售等经济活动期间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质量的提升和污染治理的方案。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两者共同进步才能保证产品生产的可靠性。
一、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的关系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牵制。环境适应性由于受到人们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的影响,从而影响环境工程的实施。环境适应性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法则促使很多工业生产不顾及环境适应性事业的发展,从而造成其工业发展的根本遭到损害。环境工程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结合经济因素通过法律和道德双重手段创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的经济环境。环境工程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建立良好环境适应性的基础和有效手段。环境工程的环境保护技术也是环境适应性的主要应用技术之一。因此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两个客体并不是独立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个体,其需要同步实施,相互辅助,共同治理环境污染和提升环境质量。
二、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实施的问题
1. 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
我国在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方面技术上的研究还有所欠缺,从而导致环境适应性检测系统不能进一步完善与改进。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指标的检测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不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来判断环境适应性的状况。由于数据信息的不确定性,促使环境适应性检测存在很多软指标,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2. 缺乏专业性人才的支持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在我國属于新兴领域,不仅仅是技术的稀缺,其专业人才也嫉妒缺乏。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建设还没有引起我国民众足够的重视,对两个新领域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技能运的发展仍然处于探究摸索阶段。在高级院校中环境工程专业也不受重视,对其教学资源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专业人才的稀缺。再加上国家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不十分充足,相关技术的落后,相关岗位的缺乏和基本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相关常识的普及力度欠缺促使很难培养出具有实操性的专业性人才。
3. 环境工管理制度的不科学
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们对于环境的管理意识相当薄弱。政府对于环境工程的监管制度不完善。制度的不健全和监管的不到位是环境工程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环境工程制度的设定在环境工程实施中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其制度的制定没有从根原则出发,往往似是而非,没有明确规定合格指标和相关政策,从而造成其制度可实施性差,其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三、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改进措施
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尤其是重工业经济结构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原则,都是以破坏或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利益,这些现状都与环境工程背道而驰。对于环境破坏所节约的资源远远低于治理环境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其环境工程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实施原则。
1. 加大财力的投入
在我国经济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去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投入到见效慢、工期长的环境工程中,没有意识到环境工程的重要性,因此环境共更加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我们首先要使得当地领导和企业家们深刻意识到环境工程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实际利益,促使政府和企业自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具备充足资金的前提下,我们也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对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问题深入了解、具体分析、提出建设性方案,逐渐改善环境的适应性,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那实际功效说话,引起国家政府和当地企业的重视,从而投入更多的财力资源,建设环境工程。
2. 建立完善的制度
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实验室研究制度。制度制定要遵守强制性和灵活性。一方面要确保制度的制定必然要贯彻实施,这需要系统、全面的监管制度的维护。另一方面是不同地区的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由于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其工程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其相关的制度必然也有所区分,保证其制度的制定更加具有实操性和结合当地的特性更加利于其制度贯彻落实。除此之外还要制定战略计划,确保相关职员按部就班的完成各自的任务,将整体的计划分化成一个个小计划,落实到每一个职员身上,并且根据相关的监管制度,使得职员平级或上下级之间相互监督、促进,制定明确的考核任务和指标和相对应的奖惩制度,以此同时建立相关网站,随时更新最新的信息和计划进度,使全体上下深刻了解计划实施的意义和进度,随时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向上反映,网站管理员要及时回应。
3. 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从教育界入手,在中级教育阶段穿插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理论常识,在高级教育加强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且对其专业与其他专业的相互融合,扩大该专业的应用范围,培养专业性高技能人才和学术研究人才,两类人才相互配合,促进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的共同发展。社会和政府也举办相关公益活动、培训机构和技能大赛,在增加其领域专业性的同时,也增大人们对于环境工程的认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适应性和环境工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其科学技术、学术研究、人才队伍和管理制度的不成熟,这些都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促使环境工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因此,确定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在我国发展战略地位,利用充足的资金逐步实施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战略计划。
参考文献:
[1] 赵家芬.浅谈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3(18).
[2] 万娟.环境工程方向选择浅析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工程[J].化工管理.2014(27).
[3] 陈浩伟,席于升.刍议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城市建筑.2014(6).
[4] 赵新宇.分析环境适应性与环境工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