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指出:“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忽视健康的人,就等于跟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他这些思想主张跟我们现在的新《体育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健康教育”是相一致的。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想法。
一、携手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体育课程标准》里虽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无形中却对我们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层面的要求。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考虑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就地取材,让学生更乐于上体育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容易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因此,我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太过单一,我在教学中拿出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形和方形的实物演示两者的滚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团身要紧。实践练习表明,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学生既掌握了顺利完成动作的要领,还养成了勤思多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真正地让动脑和动手能力同频共振、和谐发展。
二、倾注爱心,促进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跟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少不了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情境,以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材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只注重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否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导致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而新《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人才。”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创”。
三、追求“诗意”,营造和谐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始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教师在从教材的选择、各项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权力,而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接受。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受到极大打击,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既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产生这种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或过分依赖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而新《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这些表述阐释了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平等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即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和谐、平等、互相促进的关系。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来,然后逐渐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鼓励成功,也允许失败,这正符合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课堂上有掌声、也有欢笑声,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享受快乐,改革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中把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重要根据,此举实则是我们体育教育中评价体制的“软肋”。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因此,学生间的先天素质就无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考评学生时,不能仅重视他们的体质与技能的提高幅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在评价形式上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等,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以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淡化技术教学,同时做到区别对待,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就能够及时调节和改善学习生活,促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愉快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英雄小学)
一、携手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新《体育课程标准》里虽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无形中却对我们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层面的要求。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从而促进不同阶段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考虑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达到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还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就地取材,让学生更乐于上体育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容易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因此,我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例如: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简单的讲解和示范太过单一,我在教学中拿出平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形和方形的实物演示两者的滚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团身要紧。实践练习表明,学生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学生既掌握了顺利完成动作的要领,还养成了勤思多思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真正地让动脑和动手能力同频共振、和谐发展。
二、倾注爱心,促进健康成长
体育教学跟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少不了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情境,以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材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中,只注重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能否完成,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导致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而新《体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学校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人才。”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同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是,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创”。
三、追求“诗意”,营造和谐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始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教师在从教材的选择、各项计划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实施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权力,而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接受。在这种关系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受到极大打击,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既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产生这种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或过分依赖体育教师的领导行为。而新《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这些表述阐释了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平等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即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一种和谐、平等、互相促进的关系。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大胆地说出来,然后逐渐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在练习过程中我经常参与到学生练习中去,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鼓励成功,也允许失败,这正符合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课堂上有掌声、也有欢笑声,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享受快乐,改革评价机制
传统教学中把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体育成绩好坏的重要根据,此举实则是我们体育教育中评价体制的“软肋”。大家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生命个体,因此,学生间的先天素质就无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考评学生时,不能仅重视他们的体质与技能的提高幅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在评价形式上倡导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的评价等,从而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以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淡化技术教学,同时做到区别对待,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就能够及时调节和改善学习生活,促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愉快地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命运。”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课堂都能够追求一份诗意,让我们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英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