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体验感知”实现对物理概念的“理性认知”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x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暑假的江苏省物理教师“引智培训”项目.美国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精妙体验环节令众多教师印象深刻.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基石,结合培训内容,笔者探讨了如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活动体验”“实验体验”和“美感体验”等体验式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理解概念,实现对概念从“形象感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
  关键词:体验;概念;物理;引智培训
  作者简介:蔡丽(1987-),女,江苏无锡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学科教学.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事物的抽象.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空洞地讲解或说教,学生就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体验开始的.体验式教学是指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选取必要的材料、创设合理情境,让学生在直观体验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
  2018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针对物理教师开设的“引智培训”.在两周的培训中,来自美国的Dawn老师设计了大量精妙的体验活动,令笔者印象深刻.大卫·库伯认为,学习是一个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的过程.只有通过积极体验,反思观察与思考,才能将对事件的具体经验,逐渐抽象概念化.如何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增加学生“体验”,以促进其主动建构、理解概念,是笔者在培训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1增加与物理概念有关的感官体验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到的物理概念很多,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1)描述物理现象的概念,如熔化、匀速直线运动、扩散、光的直线传播等;(2)反映物理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概念,如质量、密度、惯性、比热容等;(3)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概念,如力、功、功率、机械能、压强等.
  11体验与“物理现象”有关的概念
  感官体验式教学,是教师利用一系列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体会物理概念本质的过程[1].对于第一类“描述物理现象”的概念,设置体验相对容易.例如,Dawn老师用金属环演示声波的传递(如图1),并让大家用到金属衣架和线做固体传声实验(如图2).Dawn老师提供了不同的线,有棉线、麻线、细金属丝、钓鱼线等.学员们对比体验,除了感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还自发对比不同种类线的传声效果.体验视觉、听觉感官在“声音”教学中的应用.
  12体验反映“物理属性”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概念
  对于后两类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获得直观经验并不容易,但合理增加感官体验,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维而建构概念.例如,在“密度”教学中,对于这一相对抽象的物理属性概念,可以先呈现以下几幅图并提出问题.图3如何描述电线上的小鸟密集程度?(线密度);图4如何反映我国的人口密度?(面密度);图5对比两幅图中骨骼矿物质密度,你有何发现?(体密度).关于“密度”概念的视觉体验,能够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建立起“密度”的大概念,为比值定义打下基础,并了解初中课本中讨论的密度其实是指体密度.这种视觉体验对学生掌握“密度”这一核心概念非常有益.
  再例如,在“液体压强”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手带一次性手套浸入盛水容器中,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变化.在“浮力”教学中,可将球缓慢压入水中,感受球所受浮力的变化.教师可以在类似的体感活动之后,帮助学生内化实践感受,辅以思维加工,初步建立概念.
  2增加有助于概念理解的趣味活动体验
  活动体验式教学,是指由教师组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直接行动体验,让学生从行为和情感上直接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切身体验来建构物理知识体系,最终达到对概念的理解[2] .正如Dawn老师介绍的,在课堂中她会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先尝试解决问题,再讨论背后的原因和先关知识,这个顺序很重要.
  21在“小制作”“小游戏”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从“小制作”和“小游戏”的角度进行物理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寓学于乐”.在制作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物理现象或规律有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体会概念所表征的物理量或物理属性,并且兴趣十足.
  例如培训中,Dawn老师让大家按图纸制作一个“投射器”(图6),并让大家尝试投掷不同大小的小球.为了将小球投射得更远,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增大投射板的倾角.在投掷过程中用力下压投射板,发现大球投得更远.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已经运用了很多物理学知识,例如弹性势能、牛顿第三定律等.在作品展示即“小游戏”环节,有一组学员的小球投得特别远,原来是这组组员在小球中注了水,增加了质量.大家欢笑之余,开始围绕这一“作弊”讨论原因,讨论动量定理,从而加深了对“动量”概念的理解.
  22开展“竞赛”,在竞赛过程中体会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在Dawn老师课堂中,形式多样的竞赛体验让大家内驱力十足且印象深刻.例如在“浮力”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Dawn老师设计了铺垫性的“竞赛”体验活动:让学生用锡箔纸造船(如图7),比较船漂浮时装载的硬币数量.因为只可以用相同规格的锡箔纸而不能用其他材料,所以不同小组都采取折纸的方式.学员们发现,不同形状的船最大载重不同;装载的硬币越多,船排水量越大,直到船形变进水.这一“竞赛”不仅使学生体验了浮力,也为“浮力大小影响因素”的猜想指明了方向,同时为“浮沉条件”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会仔观察、对比自己组和其他组的不同,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也许在实际课堂中,由于课时限制,我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制作”“游戏”或“竞赛”.但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驱动”教学形式,确是可以借鉴的.在概念教学中,这种活动式的体验是理性抽象思维的基础,也是学习物理概念的重要途径.   3提供丰富素材样本增加实验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概括性的结论不是从实践中抽取,不是建立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那么死记和背诵的结果,就是学生并不能运用他们花了很多劳动得来的知识.”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实验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只做很少的实验就归纳出一个概念,往往会成为“急于求成”的灌输,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素材样本,增加学生真实的实验体验,同时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实现从“实验体验”向“理性认知”相关概念的转化.
  在“密度”教学中,Dawn老师给每一小组准备了一包材料,里面有软木塞、金属块、骰子、回形针、玻璃珠、小石块等(如图8),并且提供天平、量筒等,要求小组合作测出各物体的密度,然后通过查表或借助网络了解组成各物体的材料种类,最后展示交流.
  在汇报时,Dawn老师要求将材料贴在汇报单上,标明测量结果和对应的物质(如图9).在多组对比分析时会发现(如图10),有的物体体积一样但质量不同,所以密度不同,有的物体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也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还有一些物体质量和体积都不同,但测出的密度非常相近,是同种物质组成.先充分实验,再对比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的规律就呼之欲出了.最关键的是,这一结论是基于丰富素材样本的实验得出的,每位学员都参与到了测量与分析的过程,笔者认为这是建立和完善“密度”概念的有效途径.
  4增加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美”的体验
  泰戈尔认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而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显性化知识形态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也有很多隐形的教育形态,例如美育.物理学中蕴含丰富的美学特征,充分挖掘后将给学生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科学美熏陶,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喜爱物理课堂.
  培训中,Dawn老师非常善于给大家带来“美”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声音”时,Dawn老师让学员尝试用身边的器材来演奏简单乐曲(如图11),并且在全班进行展示.当教师们变身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时,均获得了极大的乐趣.有的教师吹吸管小笛,有的敲奏盛水玻璃瓶,有着是吹盛水试管,还有的弹奏皮筋弦乐器.大家制作、调音、演奏、欣赏,在愉悦的体验中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这种基于实践的概念学习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对素养的关注寓于其中.
  在“密度”学习中,Dawn老师让大家调制“鸡尾酒”(如图12),作品色彩斑斓让人在美的体验中对“液体密度”加深了理解.在制作过程中,每组学员分到四杯不同颜色的液体(不同浓度的染色盐水),学员需要運用密度知识先辨别出不同颜色液体的密度,再按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滴加到试管中.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颜色分层不明显,所以学员需要分析讨论并不断调整方法,更仔细轻巧地完成加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让学生体验美、享受美,把学习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就可以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物理科学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美的审美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一条有效路径.
  5结语
  很多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概念不清晰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多,往后的学习就越困难,成为一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累赘[3] .
  在Dawn老师的课堂中,她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创设鲜明、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体验,引起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又充分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实现概念从“形象感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石.如何在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设情境,提供必要的体验经历,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相关思维能力的训练,进而建构概念,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需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张敏. 体验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1.
  [2]陈碧河. 高中物理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熊志权. 促进物理概念建构的过程教学策略——以“密度”教学为例[J]. 物理教师, 2017(1): 39-42.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需要为每个孩子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但在以往的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进行上机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并且学习内动力不足,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目前教师普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即由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任务内容,并且指定任务的实施步骤,学生按照教师
摘 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仪式象征与生命隐喻,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为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提供依据。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活动的生命教育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生命的关照体现在身体的历练、社会规训的形成和精神生命的诉求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蕴含深刻的生命内涵,有完整的生命信仰崇拜体系,是一种身体实践的仪式操演,生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是人教版選修3-2中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是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巩固和提高,所以不是新知识.虽非新知,但笔者在教授此课过程中发觉教材所探讨的问题有一定深度,有些关键地方跳跃性较大,且教材内容编排上某些内容还缺乏严谨,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在认知方面有困难,因此,笔者对这一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阅读,有几点思考汇集成文,希望同仁指点.  1 这样的标题不合适  文章第一小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之一,是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所以,凡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并会批改好每次作业.  表面上看,批改作业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实际上,要使批改作业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如何才能使批改作业取得好的效果呢?  1倾注热情,忌敷衍了事  “改作业不仅是用笔改,更重要的是用心改,用情改”.批
在“磁場”一章的教学中,一般都会遇到下面这样的习题.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深为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
我是一个沉稳内敛的女孩,对待学习和班级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也正因此,有些同学觉得我很难亲近。其实我也是一个挺幽默的人,虽然有时候讲的笑话冷冷的。体育、绘画、音乐,我虽不是精通,但也都有所涉猎。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阅读,尤其是阅读人物传记。每读一个名人故事,其实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阅读,都能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他。我享受阅读的过程,正如我喜欢写作一样,不需刻意地去装饰,只是内心深处情感的表达。  
〔摘要〕 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演进一般进程的概括,但在马克思的文献中,五种社会形态不是“依次演进”,而是“相继更替”。马克思“五形态论”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具体图式,既不是单线论,也不是多线论,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与各个民族或国家具体道路的辩证统一。对此,必须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给予准确把握。  〔关键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物理学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生物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在物理学习中,这种前概念作为一种“资源”,既可以成为错误概念产生的“温床”,也可以成为科学概念形成的“胚胎”,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