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理解和应用新的知识,提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组织、引导和补充作用。
关键词: 自己完成 自我训练 自身解决 教师补充 自我检验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先学后教-自学为主、师教为补”的教学模式是我研究数年的教学法,是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所研究出来的自认为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教与学合为一体的教学法之一,其主题是自学。自学,如其字意,是学生自己掌握大部分的知识点,甚至可以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其整个过程中只能起组织、引导、补充等作用,不可以“包吃”。
我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阅读课文、知识归纳、自我训练、教师补充、问题解决、综合训练、知识整理。
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课外自学活动时间虽然比较长,但是为了完成自我训练作业,学生会很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要点解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教师的知识补充和多层次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课尾通过综合训练验证自己对本模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举例介绍“先学后教-自学为主、师教为补”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文
在这个阶段学生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和要点解析(我给学生所订的训练册基本都自带要点解析、重点透析或者名师点拨)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如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时候我所提供的问题如下:(1)核酸的概念、简称和种类;(2)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3)核苷酸的种类和结构简式;(4)核酸的分布;(5)核酸的链数。
名师点拨:DNA和RNA的比较图表________略。
二、知识归纳
建立知识体系后教师提供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填空题让他们自己完成。如学习《细胞内的糖类和脂类》的时候我所提供的归纳题如下:(1)糖类是细胞内的___________物质,其化学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2)单糖是不能继续的糖类,常见的单糖有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命活动主要的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组成核酸的物质。(3)和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二糖,___________是存在于动物乳汁的二糖。(4)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_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是人体和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这个阶段的知识点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自我训练
通过知识的归纳学生对新知识点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就可以进入自我训练阶段。教师选出基础知识检测题和低难度的应用题供给学生训练。最合适的题量为选择题5个、分析题1个,也可以是判断题或者连线题,一般我们所选的练习册里都可以选出符合要求的题。
以上三个步骤是学生课外完成的自学作业,也就是学生完全通过自学完成的。生物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有时候可以完成90%以上,也有的学生有时候只能完成60%左右;有的知识模块完成率比较高,有的模块完成率比较低,完成不了的内容就是拿到课堂上解决的。
四、教师补充
因为很多种原因,学生不可能通过自学完全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点及其应用,必须由教师启发、指点、解释,甚至需要直接讲授。讲解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自学情况和教师以往经验所定的,主要是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补充教科书上没有但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有可能需要的知识点。如传授《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着-蛋白质》的时候我的补充讲授内容如下:(1)多余的氨基、羧基和其他无机盐离子是存在于R基上的;(2)氨基酸缩合形成肽链后不再叫氨基和羧基;(3)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失去的水分子数目的计算法;(4)蛋白质和多肽的区别点;(5)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法。
讲授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和交流,但部分内容只能直接传授。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是10分钟左右,具体的长短根据补充内容而定。
五、问题解决
经过对症下药,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己修正自学过程中的错题,如果还是有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这个就是本课堂着重需要解决的难题。对这样的难题我让学生通过两个步骤解决。第一步是小组讨论,也就是生生互动。对同样问题的讲解,如果学生之间讨论、学生解释,学生的接受率比教师的讲解高得多,是因为学生之间无拘无束、思路基点差不多。经验告诉我,讨论小组的学生数四五名最合适,中上生两名(其中一名是组长),自保生一名,补助生一两名。第二步是师生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得不到解决的内容必须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这个阶段教师的参与不是引导也不是组织,只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以上两个步骤在整个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是最大的,除非是不得已的情况,基本都是安排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六、综合训练
为了验证和提升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选出“含金量”比较高的,需要一定分析能力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内解答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自我检验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能得到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教授《ATP的来源-细胞呼吸》的时候,我给学生选的综合训练题为如下。
问题:细胞内可能发生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过程的三个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
B马铃薯块茎既能进行③过程,也能进行①过程
C产生相同能量时,③过程小号的葡萄糖的量高于①或②过程
D过程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
这个题虽然是选择题,但是题内包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各个选项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可以综合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
七、知识整理
在整个自学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一样,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把本模块的重点、难点、补充知识点、出题热点、自己的新悟等内容整理出来收录到备忘录上,有助于以后学习活动。知识的整理没有统一的内容和规格要求,但一般最多的是教师给补充的内容。这个阶段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在课堂内草稿课后修正并完成收录。如传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后崔某某学生收录到备忘录的内容如下。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发生,变异的根本来源,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也有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发生在内含子区域时不引起性状的改变(因为内含子不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发生在外显子区域时也可以不引起性状的改变(因为一种氨基酸可以被多种密码子所编码)。
基因重组:多个基因之间发生,没有新基因的产生,产生新的基因型,后代性状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重组的例子:(1)基因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有性生殖的减数1次分裂时发生);(2)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之间);(3)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人工的定向变异);(4)S型细菌的转化实验。
“先学后教-自学为主、师教为补”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无疑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将更多时间反馈给学生的一种教和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
关键词: 自己完成 自我训练 自身解决 教师补充 自我检验
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先学后教-自学为主、师教为补”的教学模式是我研究数年的教学法,是提倡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中所研究出来的自认为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教与学合为一体的教学法之一,其主题是自学。自学,如其字意,是学生自己掌握大部分的知识点,甚至可以应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其整个过程中只能起组织、引导、补充等作用,不可以“包吃”。
我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阅读课文、知识归纳、自我训练、教师补充、问题解决、综合训练、知识整理。
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课外自学活动时间虽然比较长,但是为了完成自我训练作业,学生会很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要点解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教师的知识补充和多层次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课尾通过综合训练验证自己对本模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举例介绍“先学后教-自学为主、师教为补”教学模式。
一、阅读课文
在这个阶段学生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文和要点解析(我给学生所订的训练册基本都自带要点解析、重点透析或者名师点拨)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如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时候我所提供的问题如下:(1)核酸的概念、简称和种类;(2)构成核酸的化学元素;(3)核苷酸的种类和结构简式;(4)核酸的分布;(5)核酸的链数。
名师点拨:DNA和RNA的比较图表________略。
二、知识归纳
建立知识体系后教师提供一些可以帮助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填空题让他们自己完成。如学习《细胞内的糖类和脂类》的时候我所提供的归纳题如下:(1)糖类是细胞内的___________物质,其化学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2)单糖是不能继续的糖类,常见的单糖有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是生命活动主要的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组成核酸的物质。(3)和是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二糖,___________是存在于动物乳汁的二糖。(4)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___________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是人体和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这个阶段的知识点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自我训练
通过知识的归纳学生对新知识点已经有初步的认识,就可以进入自我训练阶段。教师选出基础知识检测题和低难度的应用题供给学生训练。最合适的题量为选择题5个、分析题1个,也可以是判断题或者连线题,一般我们所选的练习册里都可以选出符合要求的题。
以上三个步骤是学生课外完成的自学作业,也就是学生完全通过自学完成的。生物学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有时候可以完成90%以上,也有的学生有时候只能完成60%左右;有的知识模块完成率比较高,有的模块完成率比较低,完成不了的内容就是拿到课堂上解决的。
四、教师补充
因为很多种原因,学生不可能通过自学完全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点及其应用,必须由教师启发、指点、解释,甚至需要直接讲授。讲解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自学情况和教师以往经验所定的,主要是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补充教科书上没有但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有可能需要的知识点。如传授《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着-蛋白质》的时候我的补充讲授内容如下:(1)多余的氨基、羧基和其他无机盐离子是存在于R基上的;(2)氨基酸缩合形成肽链后不再叫氨基和羧基;(3)多肽化合物的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失去的水分子数目的计算法;(4)蛋白质和多肽的区别点;(5)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法。
讲授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和交流,但部分内容只能直接传授。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是10分钟左右,具体的长短根据补充内容而定。
五、问题解决
经过对症下药,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己修正自学过程中的错题,如果还是有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这个就是本课堂着重需要解决的难题。对这样的难题我让学生通过两个步骤解决。第一步是小组讨论,也就是生生互动。对同样问题的讲解,如果学生之间讨论、学生解释,学生的接受率比教师的讲解高得多,是因为学生之间无拘无束、思路基点差不多。经验告诉我,讨论小组的学生数四五名最合适,中上生两名(其中一名是组长),自保生一名,补助生一两名。第二步是师生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得不到解决的内容必须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这个阶段教师的参与不是引导也不是组织,只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以上两个步骤在整个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比例是最大的,除非是不得已的情况,基本都是安排20分钟左右的时间。
六、综合训练
为了验证和提升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选出“含金量”比较高的,需要一定分析能力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内解答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能自我检验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能得到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教授《ATP的来源-细胞呼吸》的时候,我给学生选的综合训练题为如下。
问题:细胞内可能发生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过程的三个阶段产生的【H】最终与O2反应生成水。
B马铃薯块茎既能进行③过程,也能进行①过程
C产生相同能量时,③过程小号的葡萄糖的量高于①或②过程
D过程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
这个题虽然是选择题,但是题内包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各个选项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可以综合本模块的所有知识点。
七、知识整理
在整个自学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一样,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把本模块的重点、难点、补充知识点、出题热点、自己的新悟等内容整理出来收录到备忘录上,有助于以后学习活动。知识的整理没有统一的内容和规格要求,但一般最多的是教师给补充的内容。这个阶段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可以在课堂内草稿课后修正并完成收录。如传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后崔某某学生收录到备忘录的内容如下。
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内发生,变异的根本来源,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也有新的基因型的产生。
发生在内含子区域时不引起性状的改变(因为内含子不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发生在外显子区域时也可以不引起性状的改变(因为一种氨基酸可以被多种密码子所编码)。
基因重组:多个基因之间发生,没有新基因的产生,产生新的基因型,后代性状多样性的原因
基因重组的例子:(1)基因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有性生殖的减数1次分裂时发生);(2)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之间);(3)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人工的定向变异);(4)S型细菌的转化实验。
“先学后教-自学为主、师教为补”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无疑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将更多时间反馈给学生的一种教和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