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美术课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争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因为美术课体现美术知识的作用与意义所在,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把握好每一节美术课,还要在美术课中做到如何体现美术课程理念。
关键词:教学;激发;兴趣;关注;创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们的教学模式也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前进,作为美术老师也不例外。老师只拿着一本美术课本就去上课的老式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这样的课堂早已经枯燥无味了,我们应该怎样去把美术课上得更精彩呢?更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呢?我觉得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課前要做好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理念中提到美术课要做到“面向全体”。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好学情分析,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也就很容易调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初中的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但是在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所以如果没有分析好学情,就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大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春天的畅想》这节课时,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式的表达春天时候,其中可以用歌曲来表达春天时,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唱出来,连最简单的儿歌《春天在哪里》也只是部分的学生唱了几句就停了下来,都说忘歌词了,记得当时这个环节忽然让学生感到一种尴尬,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平静!本以为能通过歌声来把课堂气氛调节起来,结果事与愿违,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环节对学生分析不够好,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得不够顺畅,非常可惜!学情分析不到呀,总以为自己小的时候爱唱的儿歌,学生也应该爱唱,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多数的学生都唱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去了,因为学情分析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要上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学情分析非常重要,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调动起来了,也就做到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
二、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节美术课想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海南民间艺术--(木雕)花瑰艺术》这节课中,如在给学生上木雕(花瑰艺术)这个课题时,在倒入新课的时候我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这张图片一出现就有同学说他认识这个人,又有同学说这个人的家就在金山寺的对面等等,当时课堂气氛很热闹,我想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话,对于美术课来讲,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容易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美术没有作为学业水平的测试,本来学生就认为美术学不学也无所为,所以上课也不需要认真听,所以我认为对学生来说,应用强制的学习方法,这样会给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负担,这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压力。
三、使学生从美术课中学会关注文化于生活
美术课老师除了教学生美术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艺术、美术都有哪些的价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知识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在给学生上《木雕(花瑰艺术)》这节课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木雕(花瑰艺术)的艺术特征和雕刻技巧。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海南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木雕(花瑰艺术)承载着人类历史和风俗信仰的许多重要信息,是海南文化丰富多彩的体现和载体,有着浓郁的历史研究价值,他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美术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创造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制作实现自己创意的绘画、雕塑等作品,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美术课要体现出愉悦性,所以美术老师要把美术课上得能够给学生充满乐趣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快乐的创作、大胆的表演、积极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很投入的欣赏,同学之间主动的进行交流,而不是使学生始终处在于一种被动中。所以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很重要。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木雕(花瑰艺术)的历史渊源》这节课时,讲到花瑰艺术的由来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澄迈县西部的白石岭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不但认识到南天大王和万天雷王雷震子的模样,而且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木雕(花瑰艺术)的由来。欣赏课如果只靠老师凭着图片不断的讲,学生听多了也会觉得烦躁,在图片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故事情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本来觉得不重要的美术课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觉一种轻松和愉悦,从而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意义的认识。
一直以来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所以学生也处在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人人都知道美术课在学校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存在的这些现象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到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事实体现出,需要老师们在学科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建立起科学、艺术、技术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更好的促使每一门学科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关键词:教学;激发;兴趣;关注;创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们的教学模式也将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前进,作为美术老师也不例外。老师只拿着一本美术课本就去上课的老式教学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了,这样的课堂早已经枯燥无味了,我们应该怎样去把美术课上得更精彩呢?更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呢?我觉得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一、課前要做好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理念中提到美术课要做到“面向全体”。所以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做好学情分析,只有了解学生的学情才能去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也就很容易调动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初中的学生虽然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但是在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所以如果没有分析好学情,就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大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春天的畅想》这节课时,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环节,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式的表达春天时候,其中可以用歌曲来表达春天时,却没有一个学生能唱出来,连最简单的儿歌《春天在哪里》也只是部分的学生唱了几句就停了下来,都说忘歌词了,记得当时这个环节忽然让学生感到一种尴尬,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平静!本以为能通过歌声来把课堂气氛调节起来,结果事与愿违,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环节对学生分析不够好,使整个教学过程衔接得不够顺畅,非常可惜!学情分析不到呀,总以为自己小的时候爱唱的儿歌,学生也应该爱唱,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大多数的学生都唱流行歌曲,网络歌曲去了,因为学情分析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所以要上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学情分析非常重要,这样就很容易把学生调动起来了,也就做到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
二、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节美术课想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海南民间艺术--(木雕)花瑰艺术》这节课中,如在给学生上木雕(花瑰艺术)这个课题时,在倒入新课的时候我以图片的形式导入,这张图片一出现就有同学说他认识这个人,又有同学说这个人的家就在金山寺的对面等等,当时课堂气氛很热闹,我想学生的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的话,对于美术课来讲,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容易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因为美术没有作为学业水平的测试,本来学生就认为美术学不学也无所为,所以上课也不需要认真听,所以我认为对学生来说,应用强制的学习方法,这样会给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负担,这是不可取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压力。
三、使学生从美术课中学会关注文化于生活
美术课老师除了教学生美术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艺术、美术都有哪些的价值意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学习美术知识的目的和意义。例如在给学生上《木雕(花瑰艺术)》这节课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木雕(花瑰艺术)的艺术特征和雕刻技巧。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到海南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木雕(花瑰艺术)承载着人类历史和风俗信仰的许多重要信息,是海南文化丰富多彩的体现和载体,有着浓郁的历史研究价值,他体现了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造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
美术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创造的机会,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制作实现自己创意的绘画、雕塑等作品,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美术课要体现出愉悦性,所以美术老师要把美术课上得能够给学生充满乐趣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快乐的创作、大胆的表演、积极的展示,使学生能够很投入的欣赏,同学之间主动的进行交流,而不是使学生始终处在于一种被动中。所以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很重要。例如我在给学生上《木雕(花瑰艺术)的历史渊源》这节课时,讲到花瑰艺术的由来时,我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澄迈县西部的白石岭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不但认识到南天大王和万天雷王雷震子的模样,而且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木雕(花瑰艺术)的由来。欣赏课如果只靠老师凭着图片不断的讲,学生听多了也会觉得烦躁,在图片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故事情节,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本来觉得不重要的美术课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觉一种轻松和愉悦,从而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意义的认识。
一直以来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所以学生也处在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也是零散的,人人都知道美术课在学校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存在的这些现象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到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事实体现出,需要老师们在学科之间进行交流,共同建立起科学、艺术、技术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更好的促使每一门学科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