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牧”是一个会意字,指人拿着鞭子放牛。中国古代专设牧师一职,《周礼·夏官·牧师》中这样说:“牧师掌牧地,皆有历禁而颁之。”根据《周礼》,牧师的职责就是掌管牧地(牧地就是公家所授的专门用于畜牧的田地),把和牧地有关的界线和各种命令传达给养马的人。同时,按季节烧除陈草,使马匹交配,并将牧地分授给圉人(马夫),禁止他人入内放牧。在举行田猎的时候帮助别的人焚烧荒草,清理场地。但文题中的“牧师”显然并非指中国古代的牧师。
牧师,是西方宗教——基督教的一种专门职业,主要指在一般基督新教的教会中专职负责带领及照顾其他基督徒的人,相当于某团体组织的会长,因此牧师曾经译为“会长”。圣经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牧师是基督新教的圣品人,在三级圣品制里,牧师上一级是主教,低一级是会吏。治疗和支持毫无疑问是牧师的主要职责,带着对他们信念的忠诚,牧师治疗并保卫着他的同伴们。汉语在翻译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时,由于传教路线和派系问题,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包罗宽厚等原因,将基督教的不同宗派区别翻译,神父为罗马公教或天主教的司铎的礼称,神甫是等译东正教的司铎,牧师就是改教开始的基督教新教的圣职。
做牧师是必须具备特殊经历的。首先,这个人必须是已经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其次,这个人必须在教会坚持聚会一年,参加慕道班学习3个月,并通过谈道。如果一位信徒受到上帝的呼召决定成为一名牧师,就需申请进入神学院进行神学的学习。在申请神学院时,这个人需要获得教会推荐和当地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许可。在完成神学院学习,并完成在教会的实习后,通过教会的按立仪式和考试,这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名牧师了。
虽然只有主应该在教会中施行管理统治,超乎一切,而且只有他的话应该有施行这种管理统治之权,然而他既不是有形地住在我们中间,对我们亲口宣布他的旨意,所以他是用人来供教牧的职分,作他的代表,而这并非是将他自己的职权和尊荣转让给他们,乃是借他们的口舌来作他的工,似乎成了主的传话筒、代言人。主用人来供教牧职是表示他对我们的慈爱,他从人当中选择的一些人是充当他在世上的大使,是作他奥秘旨意的解释者的,甚至作他的代表。借用牧师又能使我们变得谦卑的最优美而有益之法,叫我们习于服,虽然这话是由像我们自己一样的人,有时甚至由低于我们的人传扬的,让他的圣谕立刻为人所听从,敬重,接受。教徒们即使在主未临时,也对其权能生畏,产生无限尊严感、俯伏于地,感到受主慑服的光荣与惊惶。即使听到不如自己的牧师宣讲神的旨意,教徒也必须乐意受教,因为这更足以表示对神的虔诚和尊敬。主有时也就故意因此将他属天智慧的宝藏,放在脆弱的瓦器中,以便更证明教徒们看重这智慧。
一个人被立为牧师之后就有了教训别人的基本,而那些受吩咐作门徒的,都从这人的口中领受同一的道理,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直到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得以长大成人。牧师主要职责就是执行训戒,施行圣礼,或发出规劝的职务,讲解圣经,确保信徒保持纯正的道理。
语文教师之所以能站到课堂上也是有其教师资格的。也想牧师一样已经接受过洗礼,在语文专业领域学习过多年。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有深刻的认识世界与理解世界的能力,加之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较为开阔,阅读经历各种各样,因此个人的文化修养很高,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到不少教师不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让学生自己体验、发现文本的要义,不是让学生去积累阅读的经验和经历,而是居高临下,把自己作文文化的代言人,作为需要学生十分虔诚和尊敬的权威,作为绝对真理的持有者,对学生训诫,施加绝对的影响力,要求学生加以服从,接受其精神的奴化。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也需要有多样化的选择,不能一言堂,更不能像牧师那样把自己看成是“主”的化身,是语文的化身。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探究问题、活动体验的课堂,语文教师绝不能越厨代庖,更不能居高临下无视学生的现实状况。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自己少教,让学生多学,绝不能自己夸夸其谈,想一个传道者一样,要求学生唯唯诺诺。何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语文教师的精神境界有时就真的不如学生,语文教师的对具体阅读文本的理解有时就真的不如学生到位,语文教师的“精神引领”有事就真的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语文教学不能把学生视为信徒,语文教师更不能把自己视为牧师,语文教师不是学生文化精神的救世主,也不是拯救学生价值精神的救世主,语文教学的一切对学生的精神奴化都是要不得的。语文教学的“传道授业”是必学讲究高超艺术性的,语文教学的最佳教学状态是必须让学生自己学起来,自己动起来,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在读中悟,在写中悟。在民族文化的熏染中认识民族文化、欣赏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在承传中创新;在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包容、学会借鉴,不断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自己的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
(冯为民,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牧师,是西方宗教——基督教的一种专门职业,主要指在一般基督新教的教会中专职负责带领及照顾其他基督徒的人,相当于某团体组织的会长,因此牧师曾经译为“会长”。圣经原文的用字就是牧羊人之意。牧师是基督新教的圣品人,在三级圣品制里,牧师上一级是主教,低一级是会吏。治疗和支持毫无疑问是牧师的主要职责,带着对他们信念的忠诚,牧师治疗并保卫着他的同伴们。汉语在翻译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时,由于传教路线和派系问题,也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包罗宽厚等原因,将基督教的不同宗派区别翻译,神父为罗马公教或天主教的司铎的礼称,神甫是等译东正教的司铎,牧师就是改教开始的基督教新教的圣职。
做牧师是必须具备特殊经历的。首先,这个人必须是已经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其次,这个人必须在教会坚持聚会一年,参加慕道班学习3个月,并通过谈道。如果一位信徒受到上帝的呼召决定成为一名牧师,就需申请进入神学院进行神学的学习。在申请神学院时,这个人需要获得教会推荐和当地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许可。在完成神学院学习,并完成在教会的实习后,通过教会的按立仪式和考试,这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名牧师了。
虽然只有主应该在教会中施行管理统治,超乎一切,而且只有他的话应该有施行这种管理统治之权,然而他既不是有形地住在我们中间,对我们亲口宣布他的旨意,所以他是用人来供教牧的职分,作他的代表,而这并非是将他自己的职权和尊荣转让给他们,乃是借他们的口舌来作他的工,似乎成了主的传话筒、代言人。主用人来供教牧职是表示他对我们的慈爱,他从人当中选择的一些人是充当他在世上的大使,是作他奥秘旨意的解释者的,甚至作他的代表。借用牧师又能使我们变得谦卑的最优美而有益之法,叫我们习于服,虽然这话是由像我们自己一样的人,有时甚至由低于我们的人传扬的,让他的圣谕立刻为人所听从,敬重,接受。教徒们即使在主未临时,也对其权能生畏,产生无限尊严感、俯伏于地,感到受主慑服的光荣与惊惶。即使听到不如自己的牧师宣讲神的旨意,教徒也必须乐意受教,因为这更足以表示对神的虔诚和尊敬。主有时也就故意因此将他属天智慧的宝藏,放在脆弱的瓦器中,以便更证明教徒们看重这智慧。
一个人被立为牧师之后就有了教训别人的基本,而那些受吩咐作门徒的,都从这人的口中领受同一的道理,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直到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得以长大成人。牧师主要职责就是执行训戒,施行圣礼,或发出规劝的职务,讲解圣经,确保信徒保持纯正的道理。
语文教师之所以能站到课堂上也是有其教师资格的。也想牧师一样已经接受过洗礼,在语文专业领域学习过多年。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也有深刻的认识世界与理解世界的能力,加之语文教师的阅读视野较为开阔,阅读经历各种各样,因此个人的文化修养很高,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看到不少教师不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去让学生自己体验、发现文本的要义,不是让学生去积累阅读的经验和经历,而是居高临下,把自己作文文化的代言人,作为需要学生十分虔诚和尊敬的权威,作为绝对真理的持有者,对学生训诫,施加绝对的影响力,要求学生加以服从,接受其精神的奴化。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也需要有多样化的选择,不能一言堂,更不能像牧师那样把自己看成是“主”的化身,是语文的化身。因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是对话的课堂,是让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探究问题、活动体验的课堂,语文教师绝不能越厨代庖,更不能居高临下无视学生的现实状况。应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自己少教,让学生多学,绝不能自己夸夸其谈,想一个传道者一样,要求学生唯唯诺诺。何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语文教师的精神境界有时就真的不如学生,语文教师的对具体阅读文本的理解有时就真的不如学生到位,语文教师的“精神引领”有事就真的偏离了正确的航向。
语文教学不能把学生视为信徒,语文教师更不能把自己视为牧师,语文教师不是学生文化精神的救世主,也不是拯救学生价值精神的救世主,语文教学的一切对学生的精神奴化都是要不得的。语文教学的“传道授业”是必学讲究高超艺术性的,语文教学的最佳教学状态是必须让学生自己学起来,自己动起来,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在读中悟,在写中悟。在民族文化的熏染中认识民族文化、欣赏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在承传中创新;在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包容、学会借鉴,不断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自己的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
(冯为民,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