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课堂 彰显语文活力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开放性的课堂,所谓“开放”,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的主体地位,“教”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享有相当的主动权,拥有积极思维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充分余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书本和考试为中心,过分注重分数,割断了语文课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开放性的课堂则是充满生命力的、充满希望与信任、充满人文关怀的。只有扬弃封闭式课堂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笔者试从“教学观念、教学时空、学生思维、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的开放,谈如何构建语文开放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开放——构建开放课堂的前提
  美国教育家T.J伯根曾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拥有开放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理念,容易形成这样的一种格局:优生是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差生是道具,教师则是全能导演。教师必须打破这些陈旧的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要充当平等中首席的角色,从知识昀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还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让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二、教学时空的开放——构建开放课堂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过分拘泥于课堂,应提倡课内课外一体化。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我们只有努力将真实的生活融于学习之中,开放教学的时空,主动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凸显真情实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应努力将学生由小课堂的语文学习引导到大课堂的语文学习当中去。我们可以把课堂设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菜场,让学生感受菜场的热闹、嘈杂,也可以让学生去购买一样菜,在讨价还价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带领学生走近名胜古迹,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用眼睛去观察,用小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闻,用耳朵去倾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例如:有一次适逢“世界水日”,于是我便组织学生去自来水厂参观访问,然后再让学生分小队调查自己家乡的水资源以及水被污染后带来的种种危害。这时候,自来水厂和社会调查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现在水资源的紧缺以及被污染的严重,还学到了不少“水”的知识,而且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此后,一则则小小的调查报告,一篇篇生动的活动散记便呈现在我眼前:《兰州城关区水资源调查报告》、《快乐又有意义的一天》、《未来的水》等等。
  的确,课堂应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既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又加大了教学密度。我们要努力把生活中的一个个场合变成一个个课堂,其收效要远远超过一节课的价值。一次辩论会、一次队活动、一次社会宣传等可以增长见识、训练思维、陶冶情操,不同的场合会赋予学生不同的感受。只要教师想教会教,随地都是教材,随处都是课堂。
  三、学生思维的开放——构建开放课堂的关键
  对于语文教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道德标准对其内容的评价、情感体验等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堂教学中唯有学生做主人,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以讨论问题激发思维开放。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命题,从中引出大量的知识,任何思维都始于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教学至第5自然段时,可以问学生: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大大的荷叶?我请学生结合整篇文章进行小组讨论,有学生认为:因为荷叶很美丽,也有学生觉得是因为荷叶能给小鱼、雨点带来欢乐,还有学生认为是因为荷叶美且它能给夏天带来一份清凉。刚才的一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也让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用多元想象激活思维开放。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大脑对表象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形成新形象的一种心理过程。想象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具有理性认识的品质,能自由地激发理解力和创造力。因此在阅读和写作中,让学生把教材内容进行扩展、补充延伸也是一种有效的开放思维的办法。再以《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例,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引导学生:是啊,那里肯定还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在荷叶仙子下面快乐的玩呢,我们不妨把他们也叫出来一起做游戏好吗?请你说说,池塘里还会有谁啊?(学生纷纷踊跃发言,还有“小青蛙”“小虾”“小蜻蜒”“小螃蟹”),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小朋友,夏天姐姐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如果她问你想变点什么?你想变什么?(学生说:“我想变一只知了,在树枝上放声歌唱”;“夏天来了,我想变一台电风扇,帮助人们驱赶炎热。”“我想变一只蜻蜒,为人们捉蚊虫。”)瞧,学生想象得多姿多彩,这个小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放飞着想象,盛放着期待,弥漫着梦想。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构建开放课堂的保障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语文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而传统的教学评价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使得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所以开放课堂教学评价势在必行。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忽略了生生协作评价,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学生仅是学习的接受者,无法体现主人翁精神。开放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因此,语文课堂的评价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动态化的,我们可以采用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家长评价相互结合,形成立体的评价网络。
  2.评价标准的模糊化。古人提出读书要“不求甚解”,因为书中有不能求甚解的地方。特别是语文学科,有许多无法评价的答案与理解,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分辨出学生哪些是个性思维,哪些是错误思维。对于个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对于字词的理解,无须盲从标准答案,同一个字词不同的语言环境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再如课文的分段,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制定的答案要具有包容性。我们要跳出禁锢思维的束缚,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
  3.学生表达的个性化。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当今的教育提倡的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我们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教师要明确练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在于提供一种机会,使学生甚至于当学生对教材现有的一些答案提出不同看法时,只要他们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要尊重并鼓励。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也是最具生机活力的一门学科。开放式的教学犹如涓涓细流,为课堂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也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只要我们能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围绕语文学科的特质,充分挖掘开发课堂教学的内涵,并发挥其紧密联系社会步伐的优势,相信开放的课堂,会使语文彰显出更多的生命活力。
  (陈源清,城关区兴安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幼儿攻击性行为一直是幼儿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攻击性行为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只有明确知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矫正不良行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社会、家庭和学校这三方面的影响来探讨。  一、幼儿攻击性概述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等)、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
期刊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影响另一种学习,也是指学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态度、方法等)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认识到迁移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而小学生的迁移能力较差,特别是学习态度、学习思维方法的迁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悉心指导。  一、迁移,让学生从复杂走向简单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旋,其开口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
期刊
新课程改革后,人们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中儿童的课外阅读(儿童文学阅读、经典阅读等)逐步重视、推动起来。有关“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行动”等的报道、宣传,屡见报端与荧屏;“国学热”、“绘本热”等浪潮也在一些校园内涌现。但是,透过表象看本质,笔者还是感觉到儿童课外阅读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行政部门对儿童课外阅读逐步重视起来
期刊
[摘 要] “读写任务”这一题型最先由2007年广东高考英语试卷引入,之后2008年陕西、福建等省也引用了这类题型。因为这种题型新颖、灵活,有利于激发同学们思维,留给同学们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有利于展现出同学们真实的写作水平,越来越多省市的高考卷采用“读写任务”的写作形式,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读写任务”作文也成为了我市英语老师的探索学习的重点,因此有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构想。  
期刊
诗歌与绘画是极其亲近的,“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历来是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是中国画的灵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的鉴赏是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中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中学生的审美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体现中国画的诗意画意,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呢?本文拟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此作浅要分析。  一、画意中解读诗情  这是宋代画家马远
期刊
指导学生自学语文的基本层面,我觉得可以从教材、课程、生活三个层面来阐释。  一、指导学生依据教材,找到“我学的语文”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凭据,指导学生自学,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学教材。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学习内容隐匿于一篇篇的文章中,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通读几遍课文,可能收获也是了了。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语文教材呢?  问问一些学生,学了某册课本之后,你学到了什么
期刊
高中历史教学,上白天文,下至地理,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識和理论,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密切联系。高中历史教学的真谛是什么?是传递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識的细节,还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期刊
语文是一桌桌琳琅满目的筵席,是一道道色香俱全的大餐。当我们瞻望飘扬人文大旗猎猎长风的同时,发现朴实、简单、工具性的语文课堂上成了一些教育的时尚。人们没有了“悠然见南山”的平和与从容,缺失了“可下五洋捉鳖”的激情和豪迈。这份诗意失落了,人类心灵中最隐蔽最美好的语言,最能表达质朴而纯真的情感失落了;蕴藏于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意念失落了。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而汗颜。  教育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它和生活
期刊
这是今天听我的弟子王靖上青优课推荐课所想到的话题。一堂课,实际上就是围绕着文本所展开的心与心的对话。  王靖课的所教授的的文本还是《宝玉挨打》,只不过班级换成了文科重点班,相同的还是围绕着其中的细节进行品评。  围绕着《宝玉挨打》中的细节,王老师和学生聊了起来,学生与学生聊了起来,在我看来,这就是对话。这其中的对话,有如下几种:  一是情感的对话  一女生向老师发问,面对“金钏儿的含羞赌气自尽”,
期刊
作文备课,是实施作文教学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环节,其中,有一种功夫就是需要寻找教学话题。作文教学话题,具有激发兴趣、解疑释难、归纳总结等多种功能,一个明亮、合适的作文教学话题,应该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话题。作文备课,如何寻找合适、有效的教学话题?  一、作文备课,需要为孩子寻找走进教材的最佳入口  众所周知,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正如华师大著名教授郑金洲先生所说,“备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