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品德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品德学科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教师缺少选择性,学生活动的主题偏离现实或缺乏研讨的价值:活动的角色上,往往优秀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其他学生成了讨论中的“三陪”——陪听、陪说、陪制造气氛;师生角色处理上,教师往往缺少等待学生活动的耐心。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少得可怜,导致活动走过场。小组合作学习亟需从简单的“合并”走向核心的“合作”。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就要聚神、有气、求真。
一、合作要“聚神”
聚神的“神”,指的是内核(精气神韵)、灵魂。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包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任务)、引领的核心人物等。
1.以问题聚“神”
以问题凝聚小组成员,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是一条常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进行预设。应具有以下特质:一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生活是品德学科课程的基础。二是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应该“跳一跳,摘到桃子”。三是着眼于学生的需要。如在《不给邻居添麻烦》一课中,针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脏水流到楼下邻居家衣服上、练钢琴声音影响邻居休息等组织讨论。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大家有兴趣在合作活动中一起寻求解决的策略。
2.以领袖“聚神”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应该是平等的,但是一个小组要有一个领袖——组长。这个领袖要起以下作用:一是引领。也就是说一个小组的活动需要组长的带头和引领。二是协调。活动进程需要组长协调与调整。三是服务。组长应该为组员的活动做好服务工作,如记录、整理成员交流的情况,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等。有了核心人物。小组活动才有序。当然这个领袖不要终身制,可以竞争上岗。
二、合作要“有气”
这里要说的“气”是指气氛、氛围,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1.关系和谐“有气”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同时,和谐的生生关系也非常重要。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品德学习的任务合理分组,要注意成员的长短互补和及时调整。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中,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办一份家乡小报,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或绘画、或书写,还有的可以收集、剪贴资料,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
2.赏识评价“有气”
恰当运用评价能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以个人行为表现、小组的互助行为效果为主要参考,进行“最佳小组”、“成功小组”、“进步小组”评比等。合作学习交流之后,教师应充分肯定成果,表扬讨论过程中有创见的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启示。
3.形式激趣“有气”
一是辩论式。如关于讲诚信与自身利益冲突时该如何抉择。学生在辩论中有感悟、有收获,而且有利于促进组员积极的思维互动与撞击。二是竞答式。如小组开展关于“中国之最”的竞猜。三是探究式。如《夏天的小虫》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带来的昆虫。在比较与探究总结中寻找昆虫身体结构的一般规律。四是游戏式。如在《小马虎旅行记》一课中,将学生生活中可能有的马虎习惯设计成走迷宫游戏。
三、合作要“求真”
品德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课程,追求真实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提高品德教育实效的需要。
1.思维投入中“求真”
合作学习中的求真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的思维方法,不管是正确的还是失误的。都可以给同伴启发。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思维,围绕问题,一起从同一个角度思维,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维,还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思维。第三,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对老师、同学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来争辩;对同学发言如有疑问,要主动质疑;如果听不懂,要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2.倾听悦纳中“求真”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要引导学生谦虚、细心地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话。如《餐桌上》一课,关于哪些是文明的用餐习惯的探讨,来自组员的良好习惯是对同伴最生动的教育。
3.畅所欲言中“求真”
在合作学习中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发言机会少,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让他们说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合作要“聚神”
聚神的“神”,指的是内核(精气神韵)、灵魂。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包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任务)、引领的核心人物等。
1.以问题聚“神”
以问题凝聚小组成员,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是一条常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进行预设。应具有以下特质:一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生活是品德学科课程的基础。二是符合学生认知实际。应该“跳一跳,摘到桃子”。三是着眼于学生的需要。如在《不给邻居添麻烦》一课中,针对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脏水流到楼下邻居家衣服上、练钢琴声音影响邻居休息等组织讨论。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大家有兴趣在合作活动中一起寻求解决的策略。
2.以领袖“聚神”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应该是平等的,但是一个小组要有一个领袖——组长。这个领袖要起以下作用:一是引领。也就是说一个小组的活动需要组长的带头和引领。二是协调。活动进程需要组长协调与调整。三是服务。组长应该为组员的活动做好服务工作,如记录、整理成员交流的情况,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等。有了核心人物。小组活动才有序。当然这个领袖不要终身制,可以竞争上岗。
二、合作要“有气”
这里要说的“气”是指气氛、氛围,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
1.关系和谐“有气”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同时,和谐的生生关系也非常重要。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品德学习的任务合理分组,要注意成员的长短互补和及时调整。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中,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办一份家乡小报,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或绘画、或书写,还有的可以收集、剪贴资料,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
2.赏识评价“有气”
恰当运用评价能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以个人行为表现、小组的互助行为效果为主要参考,进行“最佳小组”、“成功小组”、“进步小组”评比等。合作学习交流之后,教师应充分肯定成果,表扬讨论过程中有创见的学生,让学生受到鼓舞启示。
3.形式激趣“有气”
一是辩论式。如关于讲诚信与自身利益冲突时该如何抉择。学生在辩论中有感悟、有收获,而且有利于促进组员积极的思维互动与撞击。二是竞答式。如小组开展关于“中国之最”的竞猜。三是探究式。如《夏天的小虫》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组内交流各自带来的昆虫。在比较与探究总结中寻找昆虫身体结构的一般规律。四是游戏式。如在《小马虎旅行记》一课中,将学生生活中可能有的马虎习惯设计成走迷宫游戏。
三、合作要“求真”
品德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综合课程,追求真实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提高品德教育实效的需要。
1.思维投入中“求真”
合作学习中的求真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在小组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的思维方法,不管是正确的还是失误的。都可以给同伴启发。其次,要引导学生合作思维,围绕问题,一起从同一个角度思维,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维,还可以从逆向的角度思维。第三,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对老师、同学发言持不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来争辩;对同学发言如有疑问,要主动质疑;如果听不懂,要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2.倾听悦纳中“求真”
在小组活动中,每个组员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要引导学生谦虚、细心地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话。如《餐桌上》一课,关于哪些是文明的用餐习惯的探讨,来自组员的良好习惯是对同伴最生动的教育。
3.畅所欲言中“求真”
在合作学习中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发言机会少,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让他们说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