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童趣 可贵的童真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鲁迅先生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引自《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小引》)可见无论大如一部宏篇巨著,或是小如一篇学生短文,从不同的觀察角度来认识评价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报纸上转发的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第一次奋进》的阅读赏析,阐发了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学术见解。
   关键词:仰慕非爱慕 追随非追求 冥想非暗恋 难得的童趣 可贵的童真
  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物质方面,而且体现在人的思想、精神层面。尤其是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目标追求,更是令我等成年人刮目相看,让人不得不承认“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的自然与社会规律之不可逆变。近日,有一篇出自浙江省宁波市华天小学六年级学生邵梓淇之手的作文《第一次奋进》(原作文题目为半命题作文:“第一次_______”,即要求先在横线上任意补充一个词语后写一篇文章),被他的班主任王悦微老师晒到她的“我们1班王悦微”新浪微博里(见下图),立即引爆网络,不多久便收获了2万 评论、7万转发、18万点赞。
  为了方便阅读,特将其抄录出来(注:文中三处括号里的字系我抄录时所补加),全文如下:
  第一次奋进
  我还可以见到她,所以这不算传统意义上的离别。但我已再无去与她交谈的勇(气),在我的意识的深处,我已经永远无法和她接触。
  第一次接触到(她),纯属偶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座位调换而已。我并没有感到兴奋或遗憾,就像买彩票时中了十元钱一样,是一种平淡的感觉。我对她并不熟悉,我在班上其实没有熟悉的人。我在班上就像一个人记忆中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没有人搭理我,陪伴我的只有窗外的云。
  我看似是个粗心大意的人,但我只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一切都藏在心里。我渐渐的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很上进的人,她三门主科、四门副科的成绩都很好。但她似乎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如果不是我看走了眼,她的每一分都是真实的。她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既开朗又优秀,至少不会让自己一生被芸芸众生淹没。反观自己,我几乎是她的反面:不努力、心理阴暗,我突然有些仰慕她。
  两个月过去了我改变了许多,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只觉得我的心就像射进了一束光,那束光驱散了我心中的阴暗。我开始有了沉思的习惯,思考自己的过失;思考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路。
  但我被调走了,我有些失魂落魄了,就像一个在黑夜里失去火光的宿营者,被阴暗吞噬。我原以为自己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彻底堕落下去。但每想到她,我就又像心中射入了一束光一样。我悟到了:她就是我的光。
  开始追随她,让自己和她一样优秀。我翻出了许多家中的书籍,一遍遍阅读,更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耐性与气质;我坚持每天午后的冥想,与夜晚的回忆。无论午时多忙、无论夜里几点上榻,从未间断;谈吐绝无不雅之词,行止绝无不正之举。我想让自己更强,也想让人们知道我强。
  如今我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个阴暗绝望的人蜕变成了一个憧憬未来的人。我不会忘记她,是她让我的心有了光明。
  上面这篇700来字的小学生作文在被网络转发和报纸转载时,不少媒体把这篇作文的主题定位为“小学生的情书”。如网络上转发时的标题——“一封小学生的情书,却道出写好文案的真谛”(新浪网)、“你读过小学生的“逆天情书”吗?”(荔枝网)、“小学生把情书写进作文,老师看完满脸通红:好励志的暗恋”(某教育达人公众号)……再如《杭州日报》、《新闻晨报》等报纸转发时的标题——“‘她就是我的光!’——浙江6年级男生暗恋作文文笔逆天”……
  诚然,在许多成年人的眼里,把这篇小学生作文的主题定位为一种“暗恋的情书”似乎无可厚非,甚至连小作者的语文老师也感觉是在写“第一次暗恋”,“还好奇地琢磨了一下文中的女孩是谁”(参见新浪微博“我们1班的王悦微”2018年3月7日发的博帖)。但在我的眼里却不然。我在文中非但没有读出小学生的丝毫“暗恋”之情或“思春”之意,相反,从这篇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中充满童趣和童真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的却是满满的正能量——小作者“见贤思齐”的自觉意识、“不甘落后”的自勉自励、“目标明确”的自我规划……所有这些都通过其标题“第一次奋进”向我们作出了昭示,令我自叹童年的自己跟现在的少年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把这篇小学生作文的全部文字用“筛子”过滤一遍的话,可从中挑出这样三个可能与“暗恋”或“情书”有关的关键词——“仰慕”、“追随”和“冥想”。然而如果把这三个关键词还原到文中所处的具体语境中,则不难发现它们根本与“暗恋”或“情书”扯不上任何关系。下面逐一分析之。
  一.“仰慕”非“爱慕”
  人们通常在“情书”中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异性之间此人对彼人的一种甜腻、依恋的“爱慕”之情;而在这篇小学生作文中,我们却根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我们所能看到和所能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含有纯真、圣洁意味的“仰慕”之情。
  “仰”是跟“俯”相对的,从“仰”的字源字义来看,“仰”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卬,卬亦声(即读yǎnɡ)。卬,小篆字形,表示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参见百度汉语·“仰”字释义)。“慕”是一个“形声字,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参见百度汉语·“慕”字释义)。从这篇小学生作文中应用“仰慕”一词的所处语境来看,显然是小作者在内心里对班上的一位“小学霸”——学习成绩佼佼者,表示一种“崇拜”“敬重”“钦佩”“向往”之情,而非花季少年之间的“思慕”之情或成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或许有人觉得“仰慕”带有某种程度的“异性相吸”,那么我们不妨试着把作文中的“她”换成一个男生的身份,再看看“仰慕”一词是否还适用于“他”。显然,“仰慕”一词仍然适用于“同性”之间。我们从原文中的描述来看,小作者对老师安排与他同桌相坐的女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异性相吸”的感觉:“第一次接触到(她),纯属偶然,只是一次简单的座位调换而已。我并没有感到兴奋或遗憾,就像买彩票时中了十元钱一样,是一种平淡的感觉。”可见“仰慕”不是“异性相吸”,而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无论异性还是同性)的才学、品德、为人等有了逐步了解之后才能产生的一种“崇拜”“敬重”“钦佩”“向往”之情。而这也就是“仰慕”与“爱慕”不属于同一心理层次和精神境界的根本区别。   由于这篇小学生作文中在叙述“她”时,没有用到任何外貌描写的文字,因此,我们读者也无法想象这位班上的“学霸”长得怎么样。从小作者对“她”的全部描述文字来看:“我渐渐的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很上进的人,她三门主科、四门副科的成绩都很好。但她似乎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如果不是我看走了眼,她的每一分都是真實的。她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既开朗又优秀,至少不会让自己一生被芸芸众生淹没。”——在小作者的眼中和笔下,除让读者们知道了“她”的学习成绩很好之外,还让读者们了解了“她”的精神、性格与追求是怎样的。如“她是一个很上进的人,……但她似乎不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如果不是我看走了眼,她的每一分都是真实的”——由此可见,“她”是一个并非先天聪慧、但却后天十分刻苦和勤奋的人;再如“她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既开朗又优秀,至少不会让自己一生被芸芸众生淹没”——表明“她”既有阳光性格,又有理想抱负。就是在这样的一位“优秀同学”面前(无关“男女”性别),小作者开始自我反省、见贤思齐了。他在作文中写道:“反观自己,我几乎是她的反面:不努力、心理阴暗,我突然有些仰慕她。”——“仰慕”一词恰当而准确地用在这里,既蕴含着一种童趣,更显露出一种童真,他所表达的完全是一个成绩落后、暂处下位的人,对那班上品学兼优、名列前茅的人的一种由衷的口服心服和无比“崇拜”“敬重”“钦佩”“向往”之情,而绝非花季少年之间的“思慕”之情或成年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正是因为小作者心中有了“仰慕”——“崇拜”“敬重”“钦佩”“向往”的对象(即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心理内驱力——“每想到她,我就又像心中射入了一束光一样。我悟到了:她就是我的光”和这样的行为动机——决心“开始追随她,让自己和她一样优秀……我想让自己更强,也想让人们知道我强”。
  二.“追随”非“追求”
  人们通常在“情书”中除了最容易感受到异性之间此人对彼人的一种甜腻、依恋的“爱慕”之情外,还有就是能明显看到或感受到异性之间此人对彼人的一种或热烈、或含蓄的“追求”之举。而在这篇小学生作文中,我们却根本看不到也感受不到这种或热烈、或含蓄的“追求”之举。我们所能看到和所能感受到的,则是一种带有学习先进、效仿楷模意味的“追随”之举。
  “追求”与“追随”,尽管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所体现出的精神气度却有天壤之别。根据“百度百科”“百度汉语”对“求”字和“随”字的释义:“求”主要是“设法得到”和“恳请乞助”;而“随”则主要是“跟着,顺从,任凭,就着”。两相一对比,我们不难感觉到,“追”中带“求”多少显得有点自惭形秽和缺乏底气,而“追”中带“随”则明显带有一种自然、自信、自觉、自励的精神气度。所以,小邵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开始追随她,让自己和她一样优秀……我想让自己更强,也想让人们知道我强”——这语境中的“追随”二字,既预示着小作者已明确了奋进的方向,也暗示着小作者已鼓足了奋进的勇气,更显示出小作者已充满了奋进的自信,从中所体现的是一种要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目标、“见贤思齐”的决心与行动。由此可见,小邵同学在他的作文中,居然不写我“开始追求她”,而是写我“开始追随她,让自己和她一样优秀……我想让自己更强,也想让人们知道我强”——这分明是小作者旗帜鲜明地向班上同学发出的一份刻苦学习、努力奋进的“决心书”或“挑战书”!恕我眼拙,不知有些人是从哪里看出它是一封“小学生的情书”的?
  三.“冥想”非“暗恋”
  当然,通常的“情书”,主要是通过文字书信的形式来直接传达、表白异性之间此人对彼人的“爱慕”之情和“追求”之意。但是,对于有些性格内向、见人腼腆、不敢向对方坦露心曲的人来说,他们则往往会以一种“暗恋”和“单相思”的方式来思慕对方,并把这种“暗恋”之意和“单相思”之情记录在个人的私密日记里,或以文学创作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来。因此,像这种记录在个人私密日记中,或借文学创作形式来表达对某人“暗恋”之意或“单相思”之情的文字,严格说来还不能称之为“情书”。所以,小作者的语文老师没有像网络上的一些转发者那样认为《第一次奋进》是一封“逆天情书”,而是感觉小作者好像是在写“第一次暗恋”,甚至“还好奇地琢磨了一下文中的女孩是谁”(参见新浪微博“我们1班的王悦微”2018年3月7日发的博帖)。该老师之所以会有一种好像是在写“第一次暗恋”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在这篇学生作文中出现有一个似乎能与“暗恋”稍微扯上一点关系的词语——“冥想”吧?其实不然。
  根据资料介绍:“冥想是国外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禅修的意思。冥想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参见百度百科:“冥想”词条介绍)上面对“冥想”的解释,似乎有点玄奥,不大容易被普通人所理解。我臆想小作者在运用“冥想”一词时,也可能并未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但是没有关系,我认为在作文语境中,小作者将“冥想”一词用得极妥贴、极恰当、极精妙,因为“冥想”一词同“暗恋”或“单相思”从根本上撇开了关系——原文是这样写的:我“开始追随她,让自己和她一样优秀。我翻出了许多家中的书籍,一遍遍阅读,更重要的是修炼自己的耐性与气质;我坚持每天午后的冥想,与夜晚的回忆。无论午时多忙、无论夜里几点上榻,从未间断;谈吐绝无不雅之词,行止绝无不正之举。我想让自己更强,也想让人们知道我强。”
  倘若将上面语境中的“我坚持每天午后的冥想”另用一种深入浅出的话语来解说,它其实就是说小作者自己“坚持每天午后”都要进行一番“内省”、“自省”和“自我反思”。这“冥想”,也就是一种“内省”、“自省”和“自我反思”的方式。而为什么要坚持每天去“冥想”、“内省”、“自省”和“自我反思”——从而让自己的“谈吐绝无不雅之词,行止绝无不正之举”呢?这也许是小作者或在老师的课堂上,或从平时的阅读中,知道了这些道理——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就能遇到事情不糊涂,行为也能避免出现过失。)由此可见,不管是“冥想”也好,还是“内省”、“自省”和“自我反思”也好,它们都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行之有效的德行修养的方法。总之,善于“冥想”、“内省”、“自省”和“自我反思”的人,往往善于总结过去、规划未来,不盲目自责,并努力往好的一面引导自己的思想言行。如原文中这样写道:“我开始有了沉思的习惯,思考自己的过失;思考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路。”因此,作文语境中的“冥想”之态,绝不隐含任何“暗恋”之情和“单相思”之意。而那些把“冥想”视为“暗恋”和“单相思”的人,应是根本没有读懂这个六年级小学生写的作文。对于网上有不少成人和网络大V肤浅地把这篇小学生作文定位为一封“情书”或表现“暗恋”主题的观点,我只能哂笑着对他们说一句:休要庸俗了童趣,切莫玷污了童真。
  当然,鲁迅先生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引自《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小引》)可见无论大如一部宏篇巨著,或是小如一篇学生短文,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来认识评价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我在此只不过是阐发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学术见解罢了。
  综上所述,这篇题为“第一次奋进”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作文,采用“第一人称”方式来书写自己的心理、思想与情感,显得自然而真实;不仅文风朴实、语句通畅,而且描述生动(如“只是一次简单的座位调换而已。我并没有感到兴奋或遗憾,就像买彩票时中了十元钱一样,是一种平淡的感觉。”“我在班上就像一个人记忆中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没有人搭理我,陪伴我的只有窗外的云。”“但我被调走了,我有些失魂落魄了,就像一个在黑夜里失去火光的宿营者,被阴暗吞噬。我原以为自己又会回到从前的状态,彻底堕落下去。但每想到她,我就又像心中射入了一束光一样。我悟到了:她就是我的光。”等等)、用词准确(如用“仰慕她”而不用“爱慕她”,用“追随她”而不用“追求她”,用“每天坚持冥想”而不用“每天都在暗恋”,以及“谈吐绝无不雅之词,行止绝无不正之举”等等);加上叙述清楚、议论得体,且主题突出又十分励志……读完这篇既充满了难得的童趣、又体现了可贵的童真的小学生作文,我不能不赞曰:后生可畏也!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其他文献
公平与效率的和谐与统一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同时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已经明确地表述出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现的是效率的要求;“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公平的
赵目珍与我同是山东郓城人,故而他的诗歌,让我倍感亲切,跟他一起思考,很容易产生深层的灵魂共振。鲁西南人大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且蕴藉着儒家的忧世思想。赵目珍一方面对故乡展开深情绵邈的灵魂倾诉,是故乡的深情回眸者和守护者,同时,又是一个自觉的疏离者和逃亡者。他在回眸与逃离的多维情感中寻找着自我,在刺探历史和勘查现实的过程中建构起自我。  故乡,是生命的发源地和感情的最初维系。鲁西南的亲人友朋,风土人
内容摘要:武侠小说作为源远流长的文学流派,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擅变现象尤为突出。此次研究主要着眼于“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着眼于武侠小说从“港台新武侠”到“大陆新武侠”在创作环境、传播媒介、艺术特色上的擅变,并为当代“大陆新武侠”小说流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港台新武侠 大陆新武侠 全媒体 “侠”文化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武侠史研究逐渐获得学界关注。2000年以来,武侠小
内容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标准的这一论述就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内因作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发展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只有从语文学科特点切入,构建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才能体现阅读的个性化。  关键词:自主发展 阅读教学 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内容摘要:《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著名的谴责小说,它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全面批判封建官僚制度的长篇小说,在其六十回的篇章中,作者李宝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事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侧面的对当时的官场腐败现状做了大胆辛辣的揭露和讽刺,使一幅栩栩如生的晚清官场百丑图展现在世人面前。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析《官场现形记》中揭露的官场官场丑态并且分析作者创作背后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官场现形记》 官场丑
内容摘要:语言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而存在的,不同的语言必然存在文化差异,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将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化教学融合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此谈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理论 英语教学 融合  语言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而存在的,不同的语言必然存在文化差异。在中外合作交流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如果对外国文化了解不够,也就不可能较好的运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因此,基于跨文
内容摘要:群文阅读——学生在围绕议题,在较短时间内阅读多篇文本,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王艳老师执教的这节古诗词群文阅读课,以“贬滴诗词的情感内涵”为议题,选取四首古诗词供学生赏析,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阅读效率,值得语文教师学习。  关键词:王艳 诗词 群文阅读 课例  本文所涉王艳老师的“贬滴诗词专题”第一课时的教学,系北京市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专题教学暨2012年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不懂人生真谛。”《道德经》是老子的作品,这位伟大的先哲在无数精妙绝伦的古语中表现出光辉的“智慧自我”,一个个深刻的思想也给我们后人留下深远的教益和影响。  其中在《道德经》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这句古语。它告诉了我们: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自以为是的人分不清是非。我经常用这句话来反思觉察自己。老子的另外一句话“知人者智,自
内容摘要:文学讲座要注意主题要新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听讲兴趣,而且有助于铺开讲座的线索;此外,文学讲座的思想要积极进取,让讲座的内涵更深刻,能洗礼同学们烦躁的内心;最后,文学讲座的操作要缜密,形式与内容要紧密结合。  关键词:文学讲座 态度 中心 主题  文学讲座与聊家长里短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要让人感兴趣,讲作者讲起来一发不可收拾,好的作家与作品赞不绝口,差评的你也会毫不客气,进而引起听众的共鸣
内容摘要:《秋天的怀念》一文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版块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散文字数不多,但表达的思想却很强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设计。  关键词:《秋天的怀念》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一.《秋天的怀念》教材分析  (一)《秋天的怀念》单元分析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版块的第一篇文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