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之四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史箴图》第二段:班婕好辞谢与汉成帝同辇
  魏晋六朝传世名画除《洛神赋图》外,另一幅长卷名作《女史箴图》相传也为顾恺之所绘。原作已经失传,现有两幅临本传世:英国大英博物馆所藏为唐代临本,原为清室旧藏,庚子之役,被英国军士劫掠后大英博物馆仅以35英镑购得。另有宋代临本(一说为宋徽宗御笔)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晋惠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弱智皇帝,臣下向他禀告民间疾苦无粮可吃,惠帝答日:何不食肉糜?)时,皇后贾南风专权朝政,又争风嫉妒于后宫,当时文学家张华以历代先贤圣女事迹作《女史箴》讥讽贾后并且警醒教育宫苑内的妇女应遵从妇德,修身养性,树立高洁的品性。顾恺之以此文故事绘制《女史箴图》,使之通俗易懂,借以训诫教化女性尊德行重操守。原文为十二节,画亦为十二段。因年代久远又经历劫难,现存九段,长248.2厘米,高24.8厘米,绢本设色。每段画作为一个古代宫廷女子的“模范操守”故事,并在段首抄录张华的一段《女史箴》原文。自公元八世纪始,历代收藏者的印章和皇帝玺印钤盖画面,又有金章宗和清乾隆皇帝的题跋(还有其他人的),乾隆皇帝甚至还亲笔画了一束兰花。卷末有顾恺之自己签名(这也许是最早的画家在画作上的签名吧)。画面线条饱满圆润,循徊婉转,均匀优美。一笔笔线条的勾勒浸透着篆书的韵味,笔力虬劲,古朴厚重,被后人称之为“春蚕吐丝”,又叫做“高古游丝描”。人物的衣着飘逸,宽大的衣裙修长而飘洒,形态迥异,颜色艳丽的衣带随风而动,栩栩生动。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质。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妩媚。达到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最后说一个插曲传言。二战期間,英政府为感谢中国远征军在缅甸解英军仁安羌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或者赠送给中国一艘潜水艇做为答谢。当时中国政府因在抗战期间选择了潜水艇。
其他文献
天山脚下读《废都》  好多年的老习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翻一遍藏书,从最初的几百本上千本书,到现在的上万册书,劳动量越来越大,翻腾的过程跟农民工干体力活差不多,书架上的书还干净些,阳台纸箱子里的书落满灰尘,你就能想象我满身灰尘的样子。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移动的书房尘土飞扬》。三十年间沿天山——祁连山——秦岭奔波。从西域小城奎屯到宝鸡再到西安,书随我们一家历经艰辛劳顿,尤其是来自西域大漠的书,里边的沙尘
期刊
所谓人早逝是个老掉牙的套话,但就红柯而言。这话让我特别悲痛地感到是千真万确的。  2018年2月23日周五晚,熬过漫长的旅途,我从英国回到了西安的咸阳机场。虽说是春节和家人团聚,但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和英国的峡谷出版社商榷我和胡宗锋教授编辑的“陕西故事”系列作品英译的另外三部作品。其中就有红柯作品集《狼嗥》(包括他的短篇小说《吹牛》《上塘》《过冬》《树泪》《狼嗥》《雪鸟》以及中篇小说《故乡》和《金色
期刊
1  “当当——”  “当当——”  一群年轻人在国会大厦前,学着敲钟的声音。  怎么啦?我正在那里。  我来华盛顿,第一站就是到国会山,即美国国会大厦参观。人们通常总把国会大厦误以为是白宫。白宫只是一座有三层楼房的“ white house” (白色的房子),是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来了方知,那座有着白色圆顶的庄严大厦,才是美国国会立法机构建筑。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会议就在这里举行。1793年,
期刊
在我为“汉风专刊”撰写的主持语或导读中,有不少题目是“与字题”。比如,文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老人与海,国学与汉学,等等。就今天的主题而言,本想把题目叫作“生命的宽度”,后来看到这期所编美国散文家巴里·洛佩兹的散文题目是“冰与光”,遂改为“生与死”。这是“题外话”。  想到这样一个主题,可能与去年某期“汉风专刊”发表的《透过云端的微笑》有关,可能与近些年来身边一批青年才俊英年早逝有关,也可能与近一
期刊
一、小镇  这条大街,从头走到尾,倘若不在什么地方停留的话,是只需二十分钟就够了。  这个小镇只有这样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虽然南南北北还有许多枝枝条条的小街,但这个镇的世俗的精华,的确只在这一条大街上。  大街是东宽西窄。大街的最东边连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那条路,往北通向一个小城J市,而往南,则是跨界通向S市——那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有最繁华的生活和最绚烂的灯光。而大街的最西边,路渐渐变小,再跨过
期刊
我一直住在城里。  长久浸于五光十色的泡沫中,一种撕裂的疼痛时时隐隐而生。  我并不甘被人为捏造的种种幻象所诱,总想找一处理想岛与一个虚浮的世界保持应有的疏离。  一  父母走了,老屋空了下来。  我离开喧城住到乡下,只是一瞬,美梦就成了现实。长期漂泊的灵魂终于得着一个可以静养的家。  老屋,一幢三层小楼,处旷野高处,背靠一线虽不高但沉稳、秀雅的青山,面临一条溶溶东流、永不疲倦的大江,近围竹树与花
期刊
『终于迎来歪瓜裂枣不可多得的春天』来自好奇心词典推荐。所谓“人造腌臜”是指“美妆取名界的埋汰吸睛式表达,‘姨妈色’‘斩男色’过气后,今年备受欢迎的‘脏橘色“烂番茄色’,(这两种腌臜色的大呼小叫)迎来了歪瓜裂枣不可多得的春天”。文中提及的姨妈色、斩男色(亦称直男斩)、脏橘色、烂番茄色等均为口红色号,其广为人知即得益于反套路命名,腌媵恰为其核心创意。可如此这般,说的毕竟是入口产品,真就那么不讲究、不在
期刊
一百年来,现代西方的政治观念、社会思想和文化价值在很多时期被中国知识分子视为启蒙精神的核心和主流,认为其体现着一种进步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态。抛开具有的不言而明的优势不说,其运行的载体似乎总离不开商业化与金钱。恰恰因为如此,西方文明的运行规则天生所具有的商业化模式,使其必然地将对于金钱的追逐作为其有限存在的一种强有力的因素,而这点却又是不能为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秩序所克服。在当下,我们能够认清这一
期刊
如果说“狩猎文明”是与“农耕文明”相异的民族存在方式与文明形态,那么,作为农耕民族的后人,在阅读王族的《狩猎的人》一文时,我最珍视的就是其中与自身文明传统相异的独特经验。《狩猎的人》力图呈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截然不同的经验:那些关乎狩猎民族的生存境况以及由此形成的传统,抑或是某种世代相传、扎根于血脉的精神——而这些,都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中我们遥望的远景。  王族以朴素的语言与丰沛的细节描画了北方狩猎与游
期刊
这本书是写秦岭的,原定名就是《秦岭》,后因嫌与曾经的《秦腔》混淆,变成《秦岭志》,再后来又改了,一是觉得还是两个字的名字适合于我,二是起名以张口音最好,而“志”字一念出来牙齿就咬紧了。于是就有了《山本》。山本,山的本来,写山的一本书,哈,“本”字出口,上下嘴唇一碰就打开了,如同婴儿才会说话就叫爸爸妈妈一样(即便爷爷奶奶,舅呀姨呀的,血缘关系稍远些,都是收口音),这是生命的初声啊。  关于秦岭,我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