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记者电话联系上江利斌的时候,他正在大棚中指导村民种蘑菇。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晚上吧,越晚越好,刚建的大棚需要人看护,人手不够。”2014年7月,江利斌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带着大学四年学到的知识,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每天天不亮就钻进大棚里,天黑了才回来。
江利斌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村里人多地少,且多为坡地和梯田,靠种地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除去种地外,人均一亩地的核桃树,算是村民最大的“摇钱树”,赶上不好的年景,“摇钱树”也没了钱摇。江利斌深深地体会到了穷日子的心酸,他拼命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改变乡亲们的命运。2010年7月,江利斌考上了山西农大。
一入校他就通过听选修课、图书馆自习和向老师单独请教等方式,学习核桃的种植和嫁接技术,因为他知道家乡的“摇钱树”是上天赐给乡亲的一块宝贵资源,如果学好嫁接技术,再加上科学的看护,“摇钱树”就能成为“聚宝盆”。他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用所学的核桃嫁接理论知识,跑到山上一棵一棵地嫁接核桃苗。一个用旧衣裳缝制的布包,一双合脚的球鞋,江利斌在后山一待就是一整天。渴了,包里有白开水,饿了,就拿两块馒头充饥。四年时间,荒山变成了有6000余棵树的核桃林。
十八般武艺都要学,艺多不压人。江利斌时刻提醒着自己。入学不久的一次创业论坛上,江利斌在参观了师兄的蘑菇大棚后,萌发了学习蘑菇栽培技术的念头。他在想,如果以后在家乡栽培蘑菇也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核桃是夏天种,蘑菇是冬天栽。若把这两个项目一起搞,有着明显的互补效果。核桃生产周期长,要在3年后才挂果,见效慢;而蘑菇从接种到采收只要40天,见效快。同时,核桃修剪的枝条可以作为种蘑菇的原材料,而种蘑菇的废料又可为核桃树生长提供肥料。把两者结合,其实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循环经济效应。”江利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为此,他又把食用菌列为自己的选修课,并在学校周边承包大棚种蘑菇。为了经营好大棚,江利斌和同伴在蘑菇棚附近搭建的简陋办公室吃住,轮流看管。经过江利斌和同伴的努力,他的蘑菇几乎“垄断”了学校周边市场。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江利斌,决定大干一场。他把一位平时在城里生活的表亲的院里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平房开发成了自己的“大本营”——核桃种植合作社基地,主要用来研究核桃的种植和栽培,他还从外面引进了文玩核桃,“这种核桃个头均匀,品相好,经济效益高。”在江利斌的带动下,村里盖起了蘑菇大棚。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个菌包放两斤干料,能够产出两斤左右的蘑菇。以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棚为例,里面堆放5000个菌包,一茬就可以产出10000斤左右的蘑菇。同时,蘑菇收益期只有40多天,资金回笼速度比较快。
如今已是山西省黎城县绿翼核桃合作社理事长、黎城县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的江利斌说:“到目前为止,村里已经有20余户加盟了合作社,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合作社已吸引5名大学生来北委泉村创业。”
采访中,电话听筒中偶尔传来阵阵狗叫声,让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农村寂静的夜晚,蛙鸣声和偶尔的狗叫声,这种寂静能让人脱下白天的疲惫,静静地呼吸着独属农村安静夜晚的空气。“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江利斌朴实纯真的梦。
Q
江利斌的家乡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井镇北委泉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村里人多地少,且多为坡地和梯田,靠种地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除去种地外,人均一亩地的核桃树,算是村民最大的“摇钱树”,赶上不好的年景,“摇钱树”也没了钱摇。江利斌深深地体会到了穷日子的心酸,他拼命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改变乡亲们的命运。2010年7月,江利斌考上了山西农大。
一入校他就通过听选修课、图书馆自习和向老师单独请教等方式,学习核桃的种植和嫁接技术,因为他知道家乡的“摇钱树”是上天赐给乡亲的一块宝贵资源,如果学好嫁接技术,再加上科学的看护,“摇钱树”就能成为“聚宝盆”。他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用所学的核桃嫁接理论知识,跑到山上一棵一棵地嫁接核桃苗。一个用旧衣裳缝制的布包,一双合脚的球鞋,江利斌在后山一待就是一整天。渴了,包里有白开水,饿了,就拿两块馒头充饥。四年时间,荒山变成了有6000余棵树的核桃林。
十八般武艺都要学,艺多不压人。江利斌时刻提醒着自己。入学不久的一次创业论坛上,江利斌在参观了师兄的蘑菇大棚后,萌发了学习蘑菇栽培技术的念头。他在想,如果以后在家乡栽培蘑菇也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核桃是夏天种,蘑菇是冬天栽。若把这两个项目一起搞,有着明显的互补效果。核桃生产周期长,要在3年后才挂果,见效慢;而蘑菇从接种到采收只要40天,见效快。同时,核桃修剪的枝条可以作为种蘑菇的原材料,而种蘑菇的废料又可为核桃树生长提供肥料。把两者结合,其实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循环经济效应。”江利斌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为此,他又把食用菌列为自己的选修课,并在学校周边承包大棚种蘑菇。为了经营好大棚,江利斌和同伴在蘑菇棚附近搭建的简陋办公室吃住,轮流看管。经过江利斌和同伴的努力,他的蘑菇几乎“垄断”了学校周边市场。
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的江利斌,决定大干一场。他把一位平时在城里生活的表亲的院里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平房开发成了自己的“大本营”——核桃种植合作社基地,主要用来研究核桃的种植和栽培,他还从外面引进了文玩核桃,“这种核桃个头均匀,品相好,经济效益高。”在江利斌的带动下,村里盖起了蘑菇大棚。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每个菌包放两斤干料,能够产出两斤左右的蘑菇。以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棚为例,里面堆放5000个菌包,一茬就可以产出10000斤左右的蘑菇。同时,蘑菇收益期只有40多天,资金回笼速度比较快。
如今已是山西省黎城县绿翼核桃合作社理事长、黎城县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的江利斌说:“到目前为止,村里已经有20余户加盟了合作社,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合作社已吸引5名大学生来北委泉村创业。”
采访中,电话听筒中偶尔传来阵阵狗叫声,让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农村寂静的夜晚,蛙鸣声和偶尔的狗叫声,这种寂静能让人脱下白天的疲惫,静静地呼吸着独属农村安静夜晚的空气。“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这是江利斌朴实纯真的梦。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