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各省市都在作文命题上推陈出新,涌现出了大量凝聚着命题者智慧与浓郁时代气息的作文题目。本文从聚焦社会热点,强调哲理思辨,体现人文关怀这三方面对2008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特点进行了分析评价,力求为师生把握作文命题思路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
随着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命题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8年的高考又让我们看到了一批凝聚着命题者智慧与浓郁时代气息的高考作文题目,这批作文命题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聚焦社会热点
高考作文是反映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现实载体,更有着选拔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与千秋家国相呼吸,与故园命运共患难”从来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合格人才的应有品格。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
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这可以被称作是与社会热点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道作文试题。四川卷则是以“坚强”为话题作文,安徽卷是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这两个题目也极易于与抗震救灾联系起来。作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一直是不变的话题。刚刚经历过的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今年最具震撼力的重大事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抗震救灾期间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事件,使所有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震动。考生把地震期间感人的事动人的情倾吐出来,在为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作文命题专家命制的宗旨所在。
二、强调哲理思辨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鼓励学生充分发展智慧,走向思想解放、思想深刻和创造更新。语文课程理念强调“重点关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成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而,今年几省的高考作文命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其中的代表有湖南省试题: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这种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的题型近几年经常可见。“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山东省的命题作文也颇具特色:春来草自青。在选材上,只要把握住“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关系的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
三、体现人文关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题目应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些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天津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江苏省以“好奇心”为题作文,并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这就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些贴近生活本源的作文题目, 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最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冲动, 调动考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拓展考生的广阔抒写空间,每一位考生都将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 有感可发。
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今年辽宁省给出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方面的文章。这个命题站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高度, 着眼于审美、智慧、情操、人格和价值体系的构建, 侧重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道德水准和思想品位, 对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对个人成长的关注,人文性也体现在对社会以及对自然的关注上。浙江卷要求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从命题中可明显看出命题者希望学生关注时代的变化,关注社会的进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分析、判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让自己的思维处于活跃而又有序的状态之中。重庆卷则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作文。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这个命题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
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3]廖琳武、陈红玲. 2005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鉴——2004年全国及11省市高考作文题启示录[J].中学语文园地,2004(10)
[4]郭吉成. 2006 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综述[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8)
[5]边境.“现实”与“诗意”——2007高考作文题随想[J].中国考试,2007(10)
[6]刘真福. 评说2007年高考作文题[J].语文建设,2007(10)
作者简介:杨戈,(1984.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特点
随着高考分省自主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高考作文命题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更加关注人的发展,彰显人文精神,鼓励考生写出有创见、对问题有深层思考和辩证思考的作文;同时,寻求限制与非限制、开放与有序的和谐、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小我与大我的契合、言语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8年的高考又让我们看到了一批凝聚着命题者智慧与浓郁时代气息的高考作文题目,这批作文命题大致有如下特点:
一、聚焦社会热点
高考作文是反映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现实载体,更有着选拔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与千秋家国相呼吸,与故园命运共患难”从来都是一个合格公民、合格人才的应有品格。2008年是华夏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关注现实是作文题目的一大亮点。
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是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作文,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这可以被称作是与社会热点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道作文试题。四川卷则是以“坚强”为话题作文,安徽卷是命题作文“带着感动出发”,这两个题目也极易于与抗震救灾联系起来。作为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一直是不变的话题。刚刚经历过的汶川大地震无疑是今年最具震撼力的重大事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抗震救灾期间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事件,使所有人的心灵都受到了极大震动。考生把地震期间感人的事动人的情倾吐出来,在为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是作文命题专家命制的宗旨所在。
二、强调哲理思辨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在重视考查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高度重视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考查,鼓励学生充分发展智慧,走向思想解放、思想深刻和创造更新。语文课程理念强调“重点关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成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因而,今年几省的高考作文命题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其中的代表有湖南省试题:对“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诗句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这种以古典诗句作为小的切入口,根据诗句内涵作文的题型近几年经常可见。“遥看近却无”中蕴含了“远和近”“ 物以稀为贵”等哲理,可以任选一个哲理立意,自设一个切合题意的论点,写一篇具有思辨性的议论文!山东省的命题作文也颇具特色:春来草自青。在选材上,只要把握住“春来”和“草自青”两者的因果关系,找到适当的能反映两者关系的本体,就能够写出较好的文章。
三、体现人文关怀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题目应以人为本,切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重视体验与个性,体现选择性和多元性,弘扬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这些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纵观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天津卷以“人之常情”为题写一篇文章。这个题目生活化意味很浓,贴近考生实际,意在考查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思考生活的能力,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江苏省以“好奇心”为题作文,并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这就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些贴近生活本源的作文题目, 引导学生对人的生命、人的生存、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进行深刻的思考,最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冲动, 调动考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累,拓展考生的广阔抒写空间,每一位考生都将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 有感可发。
作文即做人,高考作文对世界观、价值观的关注一直没有削弱,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修养。今年辽宁省给出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青少年社会公德与自我个性方面的文章。这个命题站在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高度, 着眼于审美、智慧、情操、人格和价值体系的构建, 侧重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道德水准和思想品位, 对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对个人成长的关注,人文性也体现在对社会以及对自然的关注上。浙江卷要求以“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从命题中可明显看出命题者希望学生关注时代的变化,关注社会的进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分析、判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让自己的思维处于活跃而又有序的状态之中。重庆卷则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作文。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很多国家都提出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调,高考作文试题“在自然中生活”无疑是这种论调的反映。这个命题既有时代意识,又有现代环保观念。
高考作文题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的沧桑巨变,浓缩着主流价值观的与时俱进。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和高中语文教学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作文题将更加多彩、更加科学,将朝着时代性、开放性、哲理性、言语性、人文性的方向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章熊.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
[3]廖琳武、陈红玲. 2005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鉴——2004年全国及11省市高考作文题启示录[J].中学语文园地,2004(10)
[4]郭吉成. 2006 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综述[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6(8)
[5]边境.“现实”与“诗意”——2007高考作文题随想[J].中国考试,2007(10)
[6]刘真福. 评说2007年高考作文题[J].语文建设,2007(10)
作者简介:杨戈,(1984.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