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课程中自由徜徉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实施课程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有时会对教师预设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这样的活动往往显得索然无味。本文尝试将游戏精神渗入到课程建设与实施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寻找课程定位,追随幼儿的脚步编织课程网络,通过对主题课程、自然课程、节日课程等的深度挖掘,建构出属于幼儿自己的课程,让他们在课程的海洋中自由呼吸。
  【关键词】 游戏精神;课程;幼儿;自主
  随着游戏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课程越来越强调贴近幼儿的生活,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课程充满游戏精神。也就是,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合理架构课程,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推进课程建设。同时,关注幼儿在课程进程中的问题和需求,不断激发每位幼儿的潜力,和幼儿共同构建适合他们自己的课程。
  一、从童心所欲,寻找落脚点
  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一些主题中的预设内容幼儿不太喜欢,教师也只是在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活动也只是在走形式。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选择课程时,遵从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寻找幼儿在活动中的疑问,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感兴趣的事物,把这些有价值的内容作为课程落脚点,从而引发幼儿的自主学习,建构属于幼儿自己的课程。
  1.关注问题点,合理归纳
  在主题课程的实施中,幼儿会在探究中产生各种疑问,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产生问题,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产生分歧,那就需要教师有效地判断问题的价值,追随有价值的问题,生成有意义的课程。在户外吹泡泡时,孩子们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泡泡液是哪儿来的?”“吹出的泡泡怎样不容易破?”“不一样的泡泡工具会吹出一样的泡泡吗?”等等,同伴之间产生激烈的讨论。教师抓住契机,归纳了问题类型,针对不同的问题开展了新一轮的科学探究,比如:科学活动《好玩的泡泡器》,科学区《制作泡泡液》。
  2.捕捉兴趣点,共同演变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他们无时无刻不对周围现象、发生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善于捕捉幼儿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演变成有趣的课程。在中班《香香的蔬菜》主题进展中,有一个语言活动《露水蘑菇》引起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大家纷纷议论:露水蘑菇真的和小兔说的一样那么好吃吗?蘑菇是怎么种的?再加上蘑菇是孩子们饭桌上常见的菜,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教师就在《香香的蔬菜》的教学过程中,生成了《蘑菇世界》这一主题课程。
  二、随童心所向,编织课程网
  幼儿的探究和学习是随意的、自由的,作为教师,在对幼儿的问题点、兴趣点作出专业的价值判断后,并非带领着幼儿学习,而是不断追随幼儿的需求和脚步,引领幼儿,编织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网。
  1.基于价值点,纵向深入
  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观察者、支持者、推进者。在观察中分析,在观察中思考,并对幼儿原有的经验、活动的現状、需求、可能延伸的方向等,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提供合适的支持,使课程纵向引入深处。
  案例:《建构土楼》
  ★第一次建构
  女孩诺诺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福建旅游,旅行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土楼了,我想造土楼。”四五个孩子便在诺诺的指挥下搭起了土楼。因时间的限制,没有完工的土楼拆掉太可惜了,怎么办?教师让孩子们保留土楼,可以进行第二次搭建。
  ★第二次建构
  光用木片积木似乎有些单调,教师增加了一些辅助材料。在第二次搭建中,场景逐渐丰富起来,出现土楼里的井和旁边的凉亭、小桥,作品更具立体化,显得更加完整、美观。
  ★第三次建构
  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加入小灯笼和桌面玩具,打扮节日的土楼。他们不断地与生活经验产生联想,并不断地思考,不断地与材料、环境产生互动,使作品越来越充满生活情趣。
  ★第四次建构
  孩子们互相讨论、交流,搭建出附近的另一个小土楼和土楼的水井,以及为土楼御敌设计的射击塔。从大的建构上貌似没有很大的区别,但在细节构造、功能开发上有了新的突破。
  ★第五次建构
  屋顶是土楼搭建较难的环节,过程中不单单是考验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轻巧的小木片更是考验孩子的耐力、持久力,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失败、尝试、挑战中,成功完成了屋顶的搭建。
  本次土楼建构是由一名幼儿首先发起的,基于对幼儿自主活动的关注,教师捕捉幼儿的价值点,纵向推进,为课程开启了新的旅程。整个活动中,教师所做的就是:建构区环境的营造、材料的提供、作品的保存、问题的回应。而恰恰是这些,为幼儿的自主建构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支架。幼儿的思考逐渐完善,经验不断丰富,建构也由此一步一步深入。
  2.点状散发,横向拓展
  幼儿的学习并不只局限于某个活动或区域中,需要不断地拓展延伸,通过多领域、多维度的体验探索,才能不断激发和巩固幼儿对自己经验的理解与表达,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案例:主题性区域活动《欢迎您到土楼来》
  在建构土楼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闽南客家族风情民俗资料,使幼儿对客家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将这些信息渗入到益智区、语言区、表演区等区域中,形成了一个颇为完整的主题性区域活动网络。通过各区域的互通流动,使幼儿对客家族的民俗文化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全体验”过程。同时,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充分享受课程的趣味。
  三、寻童心所乐,架构课程体系
  幼儿的课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不断找寻、挖掘教育资源,有机地整合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课程时空,完善课程体系,为幼儿的持续体验、快乐学习奠定基石。
  1.立体架构主题体验课程
  当幼儿的活动以主题的形式全面铺开时,教师就得根据主题的进展,以幼儿当前的经验为新起点,去设计、调整主题网络,立体地架构起主题课程,让幼儿多方感知、全面体验、充分表达。   案例:主题活动《越韵萌娃》
  ●起源:
  全国戏曲进校园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也影响到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对戏曲尤其是家乡戏——越剧,有了粗浅的认识,于是小舞台上就呈现出幼儿挥袖走台、咿呀唱戏的场景。
  ●区域拓展:
  教师以小舞台为生发点,由点及面,融通区域环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主性区域游戏课程。
  主题性区域活动《越韵萌娃》
  ●课程架构:
  在开发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针对当前幼儿的知识经验,融入一些相关的集体活动、小组操作,为幼儿获得新经验建立活动支架,使课程逐渐丰满,当戏曲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时,教师便将它引入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自发、自主地表现。并且围绕这个主题,生发到其他的区域当中,使幼儿在多元、融通的区域操作中,获得更为全面、深刻的艺术体验。与此同时,将戏曲融入到各领域学习之中,与区域活动并驾齐驱,形成较为完整的主题体验课程。
  2.不断挖掘自然体验课程
  幼儿喜欢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有许多鲜活的课程。因此,教师应对幼儿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以能够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前提,不断生成活动,使幼儿在与自然、同伴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经验,享受大自然无痕的教育。
  案例:《濃浓桂花节》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孩子们开心地聚集在桂花树下,捡桂花、闻花香,我们便把这副“秋景”引入到了课程中。
  我们把“桂花”这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资源融入进课程,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主动探索中,衍生出丰富的活动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及时介入、引导、支持,真正地实现了快乐自主地学习。
  3.持续深化节日体验课程
  节日是一种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他们会被节日愉悦的生活气息、热烈的庆祝方式所吸引,他们对节日的文化充满向往。我们从幼儿易于感知的、熟悉的内容着手,积极为幼儿创设环境,将节日文化融入到课程之中,通过多元化的节日体验活动,让幼儿在感受节日的欢乐中,自然萌发对节日文化的喜爱之情。
  案例:“迎国庆”——最炫中国风
  ●主题大环境创设:
  1.园区门厅以中国风为环境主调,营造主题突出、氛围喜庆、亲子互动的传统文化主题大环境。
  2.园区廊道及室内呈现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展板及体验图示。
  ●预热活动:活动前一天,每班派幼儿代表穿特色服饰,到各班介绍自己班级的文化活动。
  ●节日文化特色体验活动内容
  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通过自主参与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氛围中,初步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萌发积极的爱国情感。
  除此之外,一年当中还有很多节日跟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的经验、需求,通过多元化的操作体验活动,持续推进节日体验课程的建设。
  幼儿是课程发展的对象,又是课程的来源。源于幼儿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开通多条体验、学习的路径,让幼儿在自主游戏、自然生活中,不断生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李季湄.幼儿教育的原点[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3]杜春艳.《多维互动 拓展幼儿课程游戏化时空》[J].幼教研究,2017.(12).
  [4]金虹青,邓翱.《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5]陈晓娟.《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J].早期教育,2017.(12).
  [6]李飞飞.《浅谈幼儿园如何有效地生成课程》[J].幼教365管理,2015.(12).
  [7]杨慧.《发现、调整、支持——创设适合本班幼儿的班本课程》[J].课程与教学,2017.(8).
其他文献
沟通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角色,是拉近彼此距离的重要纽带。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生涯开端的引路人。掌握好沟通艺术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率以及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该如何注意沟通的有效性:  一、关心学生,赢得学生信任  小学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担任着不同的角
【摘 要】 毛线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用品,孩子们的身边也处处存在,通过带领幼儿在欣赏中激发对毛线的兴趣,在环境中感受毛线的美,在动手中体验玩毛线的快乐,在生活中寻找毛线的神奇,启迪智慧,提升能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 幼儿;游戏;毛线;编织  “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小红帽围巾,一套呢!”涵涵说,“我的衣服是全羊绒的,妈妈说最暖和了。”小睿睿紧跟着说,“我奶奶在家就给
【摘 要】 小学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智慧、塑造学生态度、培养学生情操、开拓学生视野。为此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重视阅读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快乐阅读、快乐学习。本文主要以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而深入研究了有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智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绘本《彩虹色的花》讲述了彩虹色的花用自己六个花瓣帮助了六个需要帮助的小动物,最后自己却在冬天里慢慢枯萎的一个温暖而美丽的故事,孩子们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彩虹色的花对身边的人无私的付出,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而孩子的心绪也在彩虹色的花生命的轮回中经历了快乐、悲伤、惊喜。现在我就以大班语言活动《彩虹色的花》教学案例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将生活、语言等与情景教学有效融合,通过这些有效融合来促进幼儿情感的培养
数学语言有着简洁性、条理性、抽象性、精确性等学科特点,与学前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新的发展需要与孩子原有的表达水平产生矛盾,这就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学习的必然,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正是蹒跚学步之时,如果教师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培养,必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对于低
【摘 要】 “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数的运算”更是人们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课标中提出,运算能力已成为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核心要素,而它是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在计算教学时,教师需要在算法和算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明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真正理解算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的运算;计算;算理  一、重视运算过
【摘 要】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和学生融洽相处,让学生把班主任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样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从尊重之心、信任之心、关爱之心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从“心”开始的一系列工作策略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实施,以建立师生间的平等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的能力并温暖学生幼小的心灵。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融洽相处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
快乐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快乐是成长的力量与要素,在课堂上幼儿若是快乐的,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是幸福的。在课堂上,我们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更应注重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获得课堂教学的愉悦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  纵观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部分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反复练习演唱,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在欣赏活动中一味地让幼儿想:“感觉到
我是一个本领较多的女孩子,我会画画、照相、干农活……但最让我喜欢的是做饭。  一开始,我对做饭一窍不通,后来我就学会做饭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在看书,妈妈在旁边包袜子。妈妈问我:“栩弘,几点了?”我看了看手表说:“妈妈,已经是上午十点三十分了。”妈妈说:“快去烧饭。”我奇怪地说:“妈妈你没有教我做饭啊!”妈妈一摸脑袋,说:“哎呀,我忘了。”妈妈叫我跟她到厨房去。妈妈拿起饭桶装米,我在旁边看着
对于科学领域的学习来说,观察始终是最主要的探究学习途径。然而,单纯地观察往往很乏味。我们需要在保证幼儿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对比、思考和交流,养成善用观察探究的科学核心素养。例如我园目前正依托“图画日记”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生长观察。  一、“图画日记”对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意义  1.改变模式,开辟幼儿科学领域教学新思路  依托“图画日记”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生长观察与以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