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因儿童心理素质不高而出现的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应加强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不断强化其心理承受能力,使之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这也是小学教师的职责所在。文章详细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实操性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重要性
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心理素养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有必要加大心理素质教育的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心理机能,使之学会在压力、困难面前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培养起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健全人格。这也是小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一、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对健全人格的促进作用
(一)坚持个人意念,巧化负面情绪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个人意念的支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其个人意念也更强。而坚强的个人意念能使小学生更积极地寻找正确的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应对外部冲击,使糟糕的事件得以解决。如小学生在学习较难的音乐演唱技能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原本集中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从而容易使其更难解决问题。但若其拥有较强的个人意志,便能更好地把握气息、起音、力度等,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内心情感,强化心理自信
经调研,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个人情感。这种个人情感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能力,还能强化学生了解文化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具体来看,心理素质较好的小学生在上台表演时,能够更有效地将自身与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由此,小学教育应积极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掌握挫折控制权,学会自我调节
人是一种有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他的所有活动均受其心理活动控制。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若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则极其容易因一时的学习成绩落后而倍感沮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在小学生辩论比赛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心理素质好的小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积极进行自我调节,迎接对手的反击,而心理素质一般的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会语无伦次。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策略
笔者曾对本校小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跟踪调查,经分析发现心理素质较差的小学生往往比较敏感,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差、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等。若不及时辅导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提高其心理素养,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
(一)“测、谈”双管齐下,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任何心理素质培育活动都需要理论和现实的支持。在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前,笔者认真翻阅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其他相关著作,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再由此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为了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针对性,笔者还采用心理测验、单独访谈等方法,收集了本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特征、心理需求、心理素质层次等资料,为所教的每个小学生建立了心理素质档案,并由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施心理教育活动。其中,心理测验主要在学生入学初期开展,重在甄别小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不良行为习惯,并根据测验结果设置心理档案,以及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长期性的方案。单独访谈则在小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进行,重在实时跟踪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针对性地选用措施逐步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造“让渡”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实际锻炼的支持。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素养。第一,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包括活动主题设置、活动参与者邀请、活动流程设计、活动素材查找、活动台词编写等,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则负责指导工作。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这种做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增强心理自信。第二,实施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均有机会担任班级管理员,并从中习得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不少学生而言,当上班干部是荣耀的。而想要当上班干部,必须品学兼优。由此,未当上班干部的学生往往会因自己的成绩不如人而感到自卑,甚至对班干部心生嫉妒。为消除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推动班级学生融洽相处,笔者实行了轮流班委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和潜力,当好小家管理员,从中获得自信,并積极学习。第三,不插手学生的任务。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是适当辅助,但不过分干预。在笔者所教的班级,无论是教室清洁工作、黑板报设计工作,还是图书一角建设工作,基本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做法能让学生尽可能地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感知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实践结果也表明,通过这种“让渡”方式,小学生的心理素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明显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多渠道进行心灵对话,突破心理桎梏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师生心灵沟通的支持。对此,笔者分享几种效果较佳的方法:第一,建立心语小屋。心语小屋主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旨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消解烦恼,获得心理满足,形成健康的心理。第二,开办心理沙龙活动。这类似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它比正式的课堂更轻松、简约,场地也不限于室内,旨在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烦恼和焦虑,获得其他参与者的开解或行动支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有朋友,不用怕”,从而消解其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让学生健康、乐观地生活和学习。第三,开放心理信箱。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种较私密的问题,而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往往又比较敏感和自卑,不希望被他人知晓自身的心理问题,开放心理信箱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消解心理问题的秘密渠道。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非常受小学生欢迎。尤其是思想较成熟、心理问题也较多的高年级小学生,其经常会通过投信的方式与笔者倾诉内心的焦虑和烦恼,并从笔者处获得建议,不断改进,逐步消除烦恼,健康成长。第四,鼓励写心语日记。笔者要求学生定期写心语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烦恼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心语日记,对部分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引导其逐步摆脱心理困扰,增强学习自信、人际交往自信、实践自信等,进而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
(四)渗透教学全过程,“保养”自我心理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小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因此,要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师生间的心灵接触是防止学生脆弱心灵受到伤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自身与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与学生友好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在课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对于学困生要有耐心、因材施教,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进而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按照教师的指导一步步消除心理焦虑,不断增强学业自信。第二,加强教学活动的心理化设计。在每个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学科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是现今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展开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建构小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不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瑞意.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0).
[2]刘光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6).
[3]戚学武.培养阳光心理塑造健全人格[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3).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重要性
小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心理素养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有必要加大心理素质教育的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建构完善的心理机能,使之学会在压力、困难面前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培养起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健全人格。这也是小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和进入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一、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对健全人格的促进作用
(一)坚持个人意念,巧化负面情绪
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个人意念的支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其个人意念也更强。而坚强的个人意念能使小学生更积极地寻找正确的措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应对外部冲击,使糟糕的事件得以解决。如小学生在学习较难的音乐演唱技能时,往往会产生焦虑情绪,原本集中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从而容易使其更难解决问题。但若其拥有较强的个人意志,便能更好地把握气息、起音、力度等,高效地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丰富内心情感,强化心理自信
经调研,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个人情感。这种个人情感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感性能力,还能强化学生了解文化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具体来看,心理素质较好的小学生在上台表演时,能够更有效地将自身与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使观众与之产生共鸣。由此,小学教育应积极加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掌握挫折控制权,学会自我调节
人是一种有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他的所有活动均受其心理活动控制。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如此。若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高,则极其容易因一时的学习成绩落后而倍感沮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在小学生辩论比赛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心理素质好的小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维,积极进行自我调节,迎接对手的反击,而心理素质一般的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会语无伦次。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可行性策略
笔者曾对本校小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跟踪调查,经分析发现心理素质较差的小学生往往比较敏感,而且容易自卑、意志力差、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等。若不及时辅导其消除这些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提高其心理素养,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措施。
(一)“测、谈”双管齐下,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
任何心理素质培育活动都需要理论和现实的支持。在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前,笔者认真翻阅了教育心理学理论以及其他相关著作,充分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再由此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全面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实践。为了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针对性,笔者还采用心理测验、单独访谈等方法,收集了本校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特征、心理需求、心理素质层次等资料,为所教的每个小学生建立了心理素质档案,并由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施心理教育活动。其中,心理测验主要在学生入学初期开展,重在甄别小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或者是不良行为习惯,并根据测验结果设置心理档案,以及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长期性的方案。单独访谈则在小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进行,重在实时跟踪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有针对性地选用措施逐步提升其心理素质,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为其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造“让渡”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实际锻炼的支持。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素养。第一,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包括活动主题设置、活动参与者邀请、活动流程设计、活动素材查找、活动台词编写等,均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则负责指导工作。经过实践,笔者发现这种做法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使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增强心理自信。第二,实施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学生均有机会担任班级管理员,并从中习得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不少学生而言,当上班干部是荣耀的。而想要当上班干部,必须品学兼优。由此,未当上班干部的学生往往会因自己的成绩不如人而感到自卑,甚至对班干部心生嫉妒。为消除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推动班级学生融洽相处,笔者实行了轮流班委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自由发挥才能和潜力,当好小家管理员,从中获得自信,并積极学习。第三,不插手学生的任务。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是适当辅助,但不过分干预。在笔者所教的班级,无论是教室清洁工作、黑板报设计工作,还是图书一角建设工作,基本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做法能让学生尽可能地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从中感知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学习的意义。实践结果也表明,通过这种“让渡”方式,小学生的心理素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都明显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多渠道进行心灵对话,突破心理桎梏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师生心灵沟通的支持。对此,笔者分享几种效果较佳的方法:第一,建立心语小屋。心语小屋主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旨在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消解烦恼,获得心理满足,形成健康的心理。第二,开办心理沙龙活动。这类似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但它比正式的课堂更轻松、简约,场地也不限于室内,旨在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的烦恼和焦虑,获得其他参与者的开解或行动支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身边有朋友,不用怕”,从而消解其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让学生健康、乐观地生活和学习。第三,开放心理信箱。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种较私密的问题,而存在这种问题的学生往往又比较敏感和自卑,不希望被他人知晓自身的心理问题,开放心理信箱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消解心理问题的秘密渠道。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非常受小学生欢迎。尤其是思想较成熟、心理问题也较多的高年级小学生,其经常会通过投信的方式与笔者倾诉内心的焦虑和烦恼,并从笔者处获得建议,不断改进,逐步消除烦恼,健康成长。第四,鼓励写心语日记。笔者要求学生定期写心语日记,每天记录自己的烦恼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不定期抽查学生的心语日记,对部分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引导其逐步摆脱心理困扰,增强学习自信、人际交往自信、实践自信等,进而不断健全自身的人格。
(四)渗透教学全过程,“保养”自我心理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小学生的整个小学学习阶段。因此,要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师生间的心灵接触是防止学生脆弱心灵受到伤害,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自身与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与学生友好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接受教师,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在课上,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对于学困生要有耐心、因材施教,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进而信任教师、尊重教师,按照教师的指导一步步消除心理焦虑,不断增强学业自信。第二,加强教学活动的心理化设计。在每个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学科教学活动,为每个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活动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是现今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展开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通过建构小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不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瑞意.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0).
[2]刘光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6).
[3]戚学武.培养阳光心理塑造健全人格[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03).